第3章 犹太人的做人智慧
人因信仰而伟大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信仰,这种信仰决定着他努力判断的方向。”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并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富有的民族,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塔木德》中,有这么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
“人的眼睛是由黑与白两部分所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世界?”
答:“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这段对话对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犹太民族著名的作家费朗茨·威斐和妻子从纳粹前线逃了出来。他们从德国穿过法国一直往南走。后有追兵,被抓住便意味着要被送进集中营甚至更惨。这对夫妇只希望能安全地通过西班牙边境,然后漂洋过海到美国。但西班牙官员却不让他们通过,他们往回走的时候,住在派瑞尼的一个名叫崂兹的小镇里。这一晚,这位流亡作家不住地祈祷。
“我不相信您,”他哽咽着说,“这是我的实话。但现在我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已经到了我能承受的极限,我祈求您的垂怜。保佑我和我的妻子安全地穿过边界,等我到了美国后,我将把这故事写下来,让世界的人都能读到。”
奇迹发生了,费朗茨·威斐和他的妻子一个星期后安全地穿过了边界。一踏上美国的土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伯拉德特的赞歌》。今天,没有谁对信仰的赞辞能比得上这位流亡作家写的故事。
信仰给了处于绝望中的费朗茨·威斐希望。在深重的苦难面前,信仰使他重新鼓起勇气,有了生的希望,支撑着他渡过了难关。
无论是对个体的人还是人类,信仰都是完满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维度。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有信仰的人即使遭遇到极大的苦难,也能想到未来的美好,从心里产生动力和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州某国某都市街上,发生了一件事。那时,这个国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了。一天,所有的居民都被叫到一个广场上集合,训完话后,纳粹军官从犹太人群中拉出一个老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军官以为只要这位教师肯放弃犹太教,其他犹太人一定会效仿。
“放弃犹太教吧!只要你肯改教,保证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纳粹军官大声地宣布,唯恐大家听不到。
“我拒绝。”骨瘦如柴的教师这样回答。
“你只要诅咒你的神,那么,你的生活和你的家人就能受到永远的保护。”
“我拒绝。”教师的声音很平静。
“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在说什么?假如你还这样嘴硬,我就先干掉你,杀鸡儆猴;再说一次,你到底放不放弃犹太教?”
广场上的人都紧张地屏住了气息,一动也不动,世界像是突然静止了;他们有人注视着军官,有人凝视着教师,有些女人甚至闭起眼睛,不敢观看,因为这一幕实在是太恐怖了。
“我不放弃。”教师铁青着脸回答,这时,纳粹军官再也忍不住了,他从枪套中拔出了手枪,伸直右手,瞄准教师,“砰”的一声枪响,射中了教师的肩膀,刹那之间,教师站立不稳,便倒在地上了。教师血流不止,但还不断地低吟:“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改变我人信仰。”
“而是由我决定的,你只要说一句放弃犹太教,我马上送你去医院,治好你的伤,然后,你就可以和你的家人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军官说。
“我不放弃。”教师一面喘着气,一面回答。
军官直立不动,他似乎呆住了,转瞬间,大家都看到军官的脸上布满了恐怖的表情,然后,他举起手枪,向躺在地上的教师开枪,一枪、两枪、三枪、四枪……在枪声中,大家断断续续地听到教师“不放弃……不放弃……”的声音,直到他离开了人世。
犹太人可敬可佩,他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仍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信仰就是力量,是支撑起犹太人一切的动力,是犹太人流散数千年而不倒的力量。
信仰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人生的哲学、态度,它能够使人看得更远更广。信仰是石,能敲出生命的火花;信仰是火,能驱散心灵的寒霜;信仰是星,能引领前进的方向。只有树立起坚定的信仰,人生才会奏响动人的华章。犹太人正是凭借坚定的信仰走到了今天,并取得了令世人羡慕的成就。
杰克·韦尔奇是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他成功地经营着GE公司,使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管理圣殿。而GE的发展离不开韦尔奇的企业信仰。
有一天,记者采访GE一位员工:“你们靠什么成为了令美国以至全世界都仰慕的企业?”员工对记者说:“我们依靠的是全体员工对企业的信仰,对企业领导韦尔奇的信仰。打个比方,如果明天早晨上班的时候,韦尔奇头朝地倒立着进公司大门,你必将看到后面所有员工都会倒立着进入公司大门!”以此,可以看出企业信仰对于一家公司的巨大影响。
韦尔奇坚定的信仰,使他的员工、他的企业拥有同样的信仰,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也是公司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韦尔奇在其自传中说:“为了实现上下统一的意志,共同的战略目标,我执著地在理性和感情两方面做好工作!尤其在核心生产、技术开发和客户服务的三大业务上,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这个民主的过程,达到追求上的充分一致。”
信仰是人生的最高意义的存在,拥有信仰,坚定信仰,我们人生的天空将会被点亮,离成功的目标也将会越来越近。
学会自我管理,提升自我
《塔木德》说:“超越别人,不如超越自我。”人要想成功,自我管理是自己的一项重大责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错误。能管理自己的人不仅自律,还会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省,纠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严于律己的表现,是不断进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犹太人有很高的自我管理素质,他们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在商业活动中,犹太人信守合约、遵守法律,哪怕这种约定是口头上的。在犹太人看来,只要双方达成了某种一致,就要严格地执行,这样才符合道德,也就是说,不管如何,都要求自己遵照契约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享用自己的权利。犹太人相信,只有从自己做起、严格执行合约,才能真正体现契约的精神否则,自己无视约定,却要求对方做到,那契约的执行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双方都想着用契约去牵制别人,那么这个契约就可能作废。所以,很多人在与犹太人的商业往来中,基本不存在犹太人不履行契约的情况,除非是契约本身有问题。犹太人这种严于律己、信守承诺的品质使他们在商界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同样,犹太商人在管理自己企业的过程中,也是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表率,然后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很少有只严格要求别人却对自己放松要求的情况。
如果说遵守规章、履行契约、从我做起只是犹太人自我管理的比较浅层次的表现,那么犹太人内心深处的“慎独”精神,就是很珍贵的深层表现了。犹太人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却很少去要求别人该怎样。
有一位犹太拉比,行为高洁,为人亲切而仁慈,做事审慎,是镇上受人景仰爱戴的人。过了80岁的某一天,这位拉比的身体突然变得虚弱了,并开始很快地衰老下去。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经临近,便把所有的弟子叫到床边。弟子到齐了之后,拉比却开始哭了。弟子们十分奇怪,便问道:“老师为什么要哭呢?”拉比说:“我刚刚问了自己:你读书了吗?你向神祈祷了吗?你是否行善了?你是否做了正当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我都可以作肯定的回答。但当我问自己,你是否参与了一般人的生活时,我却只能回答:没有。所以我才哭了。”
以后,拉比们常用这则故事来劝说那些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的人,让他们走出家门参与到集体中,感受集体的魅力。
爱因斯坦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助人,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学会帮助别人也是给自己的人格找到了一个支点,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人格。
哈佛大学有一位计算机高手,名叫布鲁斯。他在中学时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热心人,同学们经常向其寻求帮助,“布鲁斯,我的计算机怎么上不了网了”,“布鲁斯,我的计算机怎么打印不了东西了”,“布鲁斯,excel里面怎么插图表”,“布鲁斯……”
这些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有些布鲁斯能解决,有些布鲁斯也解决不了。即使问题不好解决,布鲁斯也不会轻易跟对方说自己不会,他一般都会告诉他们说:“等等,我琢磨一下!”带着这些问题布鲁斯会上网查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解决不了,再请教别人。布鲁斯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很强,又乐于帮助他人,也以他跟同学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布鲁斯在进入哈佛大学后,曾对同学感慨:“同学问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帮助他们,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很也有好处,相当于重新复习巩固了一遍;对于不懂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方式掌握了,当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便胸有成竹了。后来布鲁斯在大学成了一名计算机高手,这一切对他来说也是乐于助人的回报!”
自我管理不仅仅“利他”,而且也“利己”,是一种共赢。
享乐要适度
《塔木德》中说:“适度享乐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贤明的。”犹太人认为,既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人创造,那么享受世上的乐趣,也就是世界赋予人类的特权,甚至可以说是义务。
犹太人从小就给孩子们讲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艘船在航行的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才发现船的位置不对,不过大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于是人们把船驶进海湾,抛下锚,准备做短暂的休息。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丽的绿茵,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船上的旅客分成了五组。第一组旅客,因担心正好出现顺风而错过起航时机,便不管岛上如何美丽,静候在船上;第二组旅客急急忙忙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观赏了一遍盛景之后,立刻回到船上;第三组旅客也上了岛游玩,但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时急忙赶回,丢三落四,当初好不容易占下的船上的理想位置也被别人占了;第四组旅客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船帆是否扬起,而且认为船长不会丢下他们把船开走,故而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起锚时才慌忙爬上船来,许多人为此而受了伤;第五组旅客留恋岛上美丽的风光,充耳不闻起航的钟声,被留在了岛上,结果,有的被猛兽吃掉,有的误食毒果生病而死。
那么,假如您是旅客,您会是哪一种呢?犹太人认为,第一组的人对快乐缺少体会,人生缺少乐趣;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由于过于贪恋和匆忙,吃了很大苦头;只有第二组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这是最贤明的一组。
生活是变化莫测的,因此,犹太人认为,人不管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要悲观失望、灰心丧气。学会享受生活,享受上天赐予的一切喜和悲才是最明智的生活态度。
保罗·艾伦1953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父亲当过20多年的图书管理员,为艾伦从小博览群书提供了条件。1968年,艾伦与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令盖茨折服。两人成了好朋友,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掀起了一场软件革命。1975年,他们共同创立了“微软帝国”,艾伦拥有40%的股份。
艾伦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然后离开了微软,但他是带着微软的股票一起走的。与盖茨狂爱工作不同,艾伦很会享受生活。他曾经在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举办化妆舞会,租用豪华邮轮驶往阿拉斯加开晚会,在法国南部还有豪华度假别墅。艾伦曾一掷千金,耗资7000万美元买入波特兰开拓者队(美国职业篮球队),后来又花了2亿美元买了美式足球联盟的西雅图海鹰队。多年来,微软的市值不断上升,使得艾伦的腰包也日渐充实,他购买了球队、体育馆和戏院。艾伦的游艇“章鱼”,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家游艇,全长125米,相当于英式足球场地大小,有可供两架直升机起落的升降坪,船中还藏有一艘长达18米的登陆艇。船上有60名常备水手及其他工作人员。一些见过世面的亿万富豪们也惊呼“这简直就是航空母舰”。艾伦常邀请亲朋故旧、娱乐及IT圈的名流来到他耗资亿万美元的游艇上游院。在游艇驶往诸如巴厘岛等旅游胜地的途中,艾伦会手执吉他与著名音乐人彼得·加布里埃尔联袂表演,以飨来宾。艾伦曾说:“我十分热爱编程,但是这无法与音乐相比。”他建立了自己的摇滚乐队“屠户店男孩”,并在乐队担当吉他手。当他听说西雅图Cinerama电影院即将关门的消息后,他立刻行动起来,不但买下电影院,还把它改造成了展示各种电影的展览馆和西雅图科幻博物馆、名人堂,珍藏着近半个世纪各种科幻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们关于未来各种幻想的图画。艾伦还在西雅图闹市区建立了梦幻般的摇滚博物馆。作为好莱坞梦工厂和波特兰广播电台的老板,艾伦还是致力于寻找太空生命和研究人工智能的SETI项目的主要赞助人,他建立了专门的基金会为研究人类大脑出资一亿美元。
我们讲艾伦的生活,并不是告诉大家都去效仿他,攀比他而是说,虽然人生在于奋斗,但在可能的情况下,要适度地放松,享受生活的美好。
谨慎交友,绝不轻信任何人
《塔木德》说:“与污秽者为伍,自己也得污秽;与洁净者相伴,自己也得洁净。”
犹太人认为,交友不慎,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犹太人从小就教育孩子如何择友,有这样一则关于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一天爸爸从外边回来,把3岁的约翰放到壁炉台上,然后松手道:“约翰,跳到爸爸怀里来。”约翰见爸爸和自己玩,显得很高兴,笑着往爸爸怀里跳。可是,当约翰快要落到爸爸怀里时,爸爸却突然抽回了手。约翰自然就落到地上,哇哇地哭开了。小约翰哭着爬到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妈妈怀里,妈妈也只是笑着说:“爸爸真坏!”爸爸则站在一旁对小约翰说:“站起来。”
犹太人认为这种做法不是残忍,而是正常的。他们说:“像这样重复几次,孩子自然就认为,爸爸也不可相信,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轻信任何人了。”以后,在交友上就会谨慎,认为良友难得,在与人相处时会适度戒备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
自然界中的“杀人蝙蝠”仅仅施以舒适而致命的诱惑,就能使驴子在陶醉沉迷之中莫名其妙地死去,这是多么可怕的谋杀手段,其实生活中这样的“蝙蝠”朋友也到处可以见。《塔木德》认为,对敌人要保持距离,对朋友也要留点儿神。
梅里特兄弟是由德国移民到美国的,定居在密沙比。通过辛勤的工作,兄弟俩积攒了一笔钱。后来,他们意外地发现,密沙比有着丰富的铁矿。兄弟俩决定秘密行动,他们不动声色地收购地产,顺利成立了铁矿公司。
当地人汉克斯看到,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十分眼馋。汉克斯在等待时机,决心得到这个铁矿。
1837年,经济危机笼罩着美国商业,市面银根告紧,同许多公司一样,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的漩涡之中。兄弟俩愁眉不展,他们的一个好朋友布什来到他家。在闲聊中,梅里特兄弟不自觉地谈到了经济危机,并对布什说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之中,资金周转不灵。
布什热心地说:“你们怎么不早些告诉我呢!我可以帮你们一把啊!”
兄弟俩听了这话不禁喜出望外,对布什说:“您有何高见?”
布什说:“我有一个朋友,看在我的面上,他可以提供给你们需要的周转资金。”
兄弟俩说:“您真是个好人,真不知拿什么感谢您呢!”
布什问:“你们要多少钱周转?”
梅里特说:“42万美元。”
布什很快就写了封借42万美元的介绍信。
兄弟俩问:“那么利息怎么计算呢?”
布什大方地说:“我怎能要你们的利息呢?这样吧,比银行利率低2厘。”
兄弟俩简直不能相信,这样的好事会降临在他们头上。
布什拿出笔墨立了一张借款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美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
梅里特兄弟念了字据,觉得没有什么遗漏后,便在字据中高兴地签了字。半年之后,布什又来到梅里特兄弟家里,一进门,他十分严肃地对兄弟俩说:“我的朋友是汉克斯,他早上给我来了电报,要求马上收回那42万美元贷款。”
梅里特兄弟哪来42万美元偿还呢,他们只好被逼上了法庭。
汉克斯律师说:“借据写的是考尔贷款。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收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要比一般贷款低,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者立即还清所借款,或者宣布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俩只好宣布破产,将产业出卖,买主当然是汉克斯,铁矿公司作价52万美元。
梅里特兄弟在创办铁矿公司之前知道严守秘密,恐有人捷足先登。这一步走得对。然而,当铁矿公司办起来之后,他们却放松了警惕,是交友不慎造成了他们的悲剧。
《塔木德》告诉犹太人,当你去交一个朋友时,先考察他,不要急于信任他。因为,生活中有些朋友,当事情对他们有利时,他们是忠诚的,但是当你身处逆境,朋友就可能抛弃你;还有些朋友会倒向敌人一边,这都不是真正的朋友。
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选择忠实可靠的朋友。一个忠实可靠的朋友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谁找到这样的朋友,谁就找到了财宝。忠实可靠的朋友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不会选择朋友,就等于不能把握自己的前途。交友还要选择志向远大的人。
因为一个人的想法和行动很容易影响周围的人。和生活积极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觉得生活充满希望,和消极懒散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停步不前。
有时的沉默胜过语言
《塔木德》中说:“有时的沉默胜过语言。”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如果因为别人一句不顺耳的话,就与别人反唇相讥、针锋相对,这样反而显得自己没有涵养。如果选择沉默的态度,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反而能让对方自觉无趣而退让。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拉比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个人都跟着拉比,用尽各种方法污辱他,拉比都以沉默待之。这一天,那人又污辱拉比。拉比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
那人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拉比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你自己。”
那人摸摸脑袋,终于离开了。
这个故事表明,沉默有时恰恰是最好的武器。
生活中总有些长舌人,喜欢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对付这些人的办法尽管很多,但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让流言蜚语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变成无足轻重的泡沫。
有一个国王快要病死了。医生告诉国王,喝母狮子奶是存活下来唯一希望。国王转向仆人们问道,“谁去把母狮子奶给我拿来”?他问道。“我愿意去!”有个仆人回答说,“但我须带上10只山羊。”国王答应了,于是那人带着羊群上路了。
那人找到了一个狮子洞,那儿有一头母狮子正在给幼崽喂奶。第一天,这人远远站着,扔过去一只山羊。这样他逐渐往狮子跟前走着,到了第10天,他和母狮子成了朋友,母狮子让他抚摸,让他和它的幼崽玩耍,最后让他取了一些自己的奶。
那人拿着奶走到半路,睡了一觉,梦见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吵了起来。他的腿说:“身体的其他器官都不能和我们相比。要不是我们走近母狮子,这个人就没办法取到奶给国王。”手说:“要不是我们挤奶,他也没有办法取到奶给国王。”“但是,”眼睛说,“要不是我们指路,他什么也干不了。”“我比你们都好!”心喊叫着,“要不是我想到这个办法,你们都没有用。”“而我呢,”舌头回答说,“我是最有用的!要是这个人不能说话,你们还能干什么?”“你怎么敢和我们比?”身体的各部位一起叫起来,“你整天在那个黑暗的地方待着,不像我们都有骨头,你甚至连一根骨头都没有。”“你们早晚会知道,”舌头说,“到那时你们就会说我是统治者。”
那人醒过来继续赶路。当他走进国王的宫殿时,他说:“这是我给您带回来的狗奶!”
国王咆哮道:“我要的是狮子奶。把这人带走吊死。”
在去刑场的路上,这个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颤抖起来。这时舌头对它们说:“我说过我比你们厉害。如果我救了你们,你们会不会让我统治你们?”身体各个部分都忙不迭地同意了。
“把我送到国王那里去。”舌头冲着刽子手大喊。这人又被带到国王面前。
“为什么你要下令把我绞死?”这人问,“这些奶能治好你的病。你不知道有时候母狮子也叫母狗吗?”
国王的医生从这人手里接过奶,检查一番,发现真的是母狮子奶。国王喝了以后,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人获得了丰厚的奖赏。身体的各部位对舌头说:“我们向你鞠躬致礼,你是我们的统治者。”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舌头是很重要的,人不能乱说。
犹太法典《塔木德》上说:“在某些时候,沉默比什么话术都有效。沉默就是力量,沉默往往胜过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当然,沉默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这样才能不失风度,更能取胜。
首先,要有恰当的沉默理由。
通常人们采用的理由有:假装不理解对方对某个问题的陈述;假装对某项问题的立场不理解;假装对对方的某个失误不计较,以表示自己的态度。
其次,要沉默有度,适时进行反击,迫使对方让步。
“沉默是金”,人们常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赞美沉默,但在无止无休的世事纷争中,也不应无原则地忍气吞声,要能抓住要害,一语中的,抓住对方的软肋反击,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给对方以威慑力。
敢于质疑权威
《塔木德》中说:“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见。”成见是什么,就是一种思维定势。
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座无人居住的房子外,一只鸟儿每日总是准时光顾。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窗,每次总被撞落回窗台。但它坚持不懈,每天总要撞上10来分钟之后才离开。一些人猜测这只鸟大概是为了飞进那个房间。
后来,有人用望远镜观察,发现那玻璃窗上粘满了小飞虫的尸体。鸟儿每次吃得不亦乐乎!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鸟儿有如此独特的觅食方式,而人类总是按照自己日常的思维方式去评判鸟儿的世界。
由此可见,人们在生活中,一旦形成了某种固定观念,就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限制住自己的思维,形成思维定势,成为创新的障碍。
对于很多人而言,得到权威人士的否定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权威人士和普通人给的否定意见没什么区别。犹太人相信,即使你是权威,你也不可能永远持有正确的观点,对或不对,只能通过实践来确定。因此,犹太人对于权威的否定,大多采取中立的态度,不会给予太多的反驳,而只是默默地实践,用结果来证实到底谁是正确的。因此,在犹太人之中,产生了很多奇才。他们敢于向禁锢了思想几千年、影响了社会几百年的一些所谓“真理”挑战。
所以,些敢于质疑权威,打破成见的人,往往能成功,而因循守旧,永远跟在权威人士的屁股后面走的人,是不可能有突出的成就的。
1952年前后,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可依然进展不大。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彩色。虽然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这不符合常规,也行不通,但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坂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现在我们想想,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增加的效益竟如此巨大,而提出这个设想,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那么多专业人士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这显然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都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规定过电扇必须是黑色,可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都只能是黑色的,这样的常规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时间越长,这种定势对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力就越强,人们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的这位小职员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势的束缚,提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建议,为公司积压的库存电扇打开了销路。
据统计,几乎全部的犹太富翁都曾数次遭受过银行信贷部门的拒绝。专业的信贷评审员或许会直接否定他们的创业计划,但他们仍坚持不懈,转向别的信贷机构或者独辟蹊径继续寻求帮助。成功的犹太人,哪一个不曾遭受过拒绝而依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有时候,权威人士的否定反而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刺激力和动力。
曾有一位犹太人开玩笑地说,某一位批判家对他的批判犹如预言家一般准确,只要是这位批判家否定的计划书,无一不顺利完成,同时能带给自己巨大的收益。可见,权威的说法并不一定是对的。
所以,倘若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会把权威人士的否定信以为真,就会从心理的对战中撤退,继续生活在权威错误的思维统治之中。而那些不屈服权威否定的人,会以权威的否定为动力,以激发起斗志,燃烧成功的欲望。
由于犹太人善于经商,很多人开始把犹太人的经商策略和经商模式视为权威,并加以分析和学习,想从中归结出一些经商真理。对此,犹太人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成功不可复制,人只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做事就能成功。
所以,我们要学习犹太人既不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像犹太人那样,谨慎而且认真地对待他人的建议,多实践,告行动谋取成功。
培养“萨布拉斯”式的性格
人们往往用“萨布拉斯”来形容犹太人。“萨布拉斯”即仙人掌果的意思,用这种外表坚硬带刺,但内心相当甜蜜的仙人掌果来形容犹太人的性格,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
《塔木德》中说:“失去金钱,只是失掉半个人生;但是失去勇气,则一切都失掉了。”希伯来语中有两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塔木德》中也反复出现,这就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两句话比较形象地反映了犹太人坚强向上的性格。
犹太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他们不会一味地抱怨,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麻烦时,不会像很多人觉得无法忍受或暴跳怒吼“怎么能这样”“我无法相信这一事实”。他们总是耸耸双肩,摇着头轻声说“本来就是这样”,然后用进一步的努力和昂扬的精神耐心地去克服困难。他们常常说:“我们肯定会赢。”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简明地表达乐观主义和充满希望的话,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犹太人的座右铭。这句话反映了乐观的精神犹太民族,即不论发生什么都有能力、有信心,能承受,保持乐观和充满希望的精神和信念。
据说在1976年以军到乌干达的坎帕拉机场营救人质的行动中,牺牲了一名军官,事后在整理这名军官的书信时,发现了他的绝笔之作——写于他牺牲前5天的家信。在信中这名军官第一次流露出对动荡的世界及不断的战争的忧心,但即便这样,在信的结尾他还是写上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犹太人“萨布拉斯”式的性格用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话说就是:“如果我们被一种不寻常的需要推动时,那么奇迹将会发生。当疲惫达到极限时,或许是逐渐地,或许是突然地,我们会超越这个极限,找到全新的自我!此时,我们的力量显然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经验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并感觉到难以言表的轻松。这其实就是坚韧。
詹姆斯还指出,“坚韧是一种习惯。坚韧这一习惯的过人之处在于,你表现得越坚韧,你也越可能变得坚韧。”事实上,坚韧对于改变我们的习惯、实现我们目标的重要性远非如此。
坚韧是一个人通往成功并成就伟大事业必不可少的品质。虽然少数人拥有特权,然而,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而坚韧的品质是实现目标的忠实伙伴。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不屈不挠和永不服输的意志。
联邦快递公司作为知名跨国公司,几乎人人知晓。作为联邦快递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史密斯,在耶鲁大学的求学期间就产生了这个创新性的航空货运理念。他认为,这个想法必然会使发送和接受邮件包裹的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于是,史密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写在了经济学课程的期末论文中。正当他满怀信心地以为会得到教授的支持的时候,教授却将他的论文评为“C”,并对他说:“理念很有趣,也很严谨;但是,如果你想得到高过C的成绩的话,就不要写这些不可行的事情了。”这样的结果无疑让人极为沮丧。但是,史密斯始终坚信自己的理念,并募集到了7200万美金的贷款和证券投资来进行自己的公司运经营。
毫无经验,加上起初的规划问题,在头几年的经营中,史密斯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史密斯并不气馁。终于,在1975年年底,史密斯迎来了近20000美元的赢利。今天,联邦快递公司已经成为一个价值百亿美元的跨国企业集团。在世界各地几乎都能看到它所开展的业务,公司拥有的员工已经有数十万名,日处理邮件量巨大。正是由于史密斯的不懈努力以及对自己信念的坚持,才使得在别人看来不可行的想法成为现实。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坚韧不拔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不论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成为职业演员,发明某项新专利,或是开创一家数百万资金的公司等大目标,还是诸如升职或清偿小额负债等小目标,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100个人分成A、B两个组。A组的人所处的环境比较舒适,可以打高尔夫球,有大轿车接送,打桥牌、吃西餐。总之,他们的一切需求和欲望都可以不费气力地得到满足;而B组却无论干什么都会遇到重重障碍。这样过了6个月,A组的人整天昏昏然,精神颓废,而B组的人却精神抖擞,提出了许多新的设想并热衷于改善生活的现状。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逆境不过是社会淘汰机制下的一个关卡而已,能不能挺过去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倘若你能经受住逆境的考验,那么你就是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那个强者。所以说,当遇到逆境的时候,人生的分水岭就出现了:有的人坚持努力并且成功了,从此不断攀升人生高峰;有的人放弃了,于是碌碌终身,默默无闻。
辛·吉尼普的父亲生重病的时候已经60岁了,他曾经是俄亥俄州的拳击冠军,曾有着硬朗的身子。
那天,吃罢晚饭,父亲把他们召到病榻前。父亲一阵接一阵地咳嗽,脸色苍白。他艰难地扫了每个人一眼,缓缓地说:“那是在一次全州冠军对抗赛上,对手是个人高马大的黑人拳击手,而我个子矮,一次次被对方击倒,牙齿也出血了。休息时,教练鼓励我说:‘辛,你能挺到第12局!’我也说:‘我能应付过去!’我感到自己的身子像一块石头、像一块钢板,对手的拳头击打在我身上发出空洞的声音。我跌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被击倒了,但我终于熬到了第12局。对手颤栗了,我开始了反攻,我是用我的意志在击打,长拳、勾拳,又一记重拳,我的血同他的血混在一起。眼前有无数个影子在晃,我对准中间的那一个狠命地打过去……他倒下了,而我终于挺过来了。哦,那是我获得的唯一的一枚金牌。”
说话间,父亲又咳嗽起来,额上的汗珠滚滚而下。他紧握着吉尼普的手,苦涩地一笑:“不要紧,才一点点痛,我能应付过去。”
第二天,父亲就咳血而亡了。那段日子,正碰上全美经济危机,吉尼普和妻子都先后失业了,经济拮据。
吉尼普和妻子天天跑出去找工作,晚上回来,总是面对面地摇头,但他们不气馁,互相鼓励说:“不要紧,我们会挺过去的。”
后来,当吉尼普和妻子都重新找到了工作,坐在餐桌旁静静地吃着晚餐时,他们总要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那句话——
”当我们感到生活艰苦难耐的时候,要咬牙坚持,学会在困境中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瞧,我能应付过去!’”
克莱门特·斯通说:“坚韧往往是同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犹太人正是因为“萨布拉斯”式的性格才被世人称赞,他们也才在各个领域骄傲地生活着。
不说大话,量力而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在菜园里松土,这时,突然从土疙瘩后面跳出一只很大的毒蜘蛛。农夫吓得惊叫一声,跳到一边去。“谁敢动动我,我就咬死谁!”毒蜘蛛发出咝咝怪叫,舞动着长爪子,威胁农夫。毒蜘蛛又向前爬了几步,张开大嘴做出咬人的凶相,对农夫说:“蠢农夫,你要听明白,只要被我咬一口,你就会有死的危险。你先是在痛苦中抽搐,接着在极度痛苦中咽气!走开,别靠近我,否则,你就要倒大霉了!”
农夫心里清楚,这个小东西是在装腔作势,说大话罢了,它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农夫向后退了一步,用足了力气,光着脚丫子狠命地踩着蜘蛛,一边啋一边说:“你嘴上讲得挺厉害,可你又有什么本事呢?我这个泥巴腿倒要领教领教,看你能不能咬死我!”毒蜘蛛被踩死了。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狠命地在农夫的大脚掌上咬了一口。不知是因为农夫的脚掌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还是因为农夫深信蜘蛛的威胁只不过是吹牛,农夫除了感到被毒蜘蛛轻轻地蜇一下之外,并没有任何别的感觉。
犹太父母经常给孩子讲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不要说大话,说大话是无知自满的表现,当一个人说大话时,就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谦虚恭敬,这样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首先要认清自己,也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就容易被自己的自负冲昏头脑,自以为是。
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言行不可一世,处处咄咄逼人。造成他这种个性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他的父亲过于纵容他,从来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训斥。
后来他父亲的一位挚友看不过去了,有一天,父亲的挚友把富兰克林唤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言语,规劝了他一番。这番规劝,竟使富兰克林从此一改往日的行为,得到了众人的尊重,渐渐拥有了丰富的人脉资源,最终踏上了成功之路。
父亲的那位朋友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固执己见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在遭受了几次难堪的境地后,谁也不会愿意再听你那一味矜夸骄傲的言论了。你的朋友们将一一远避开你,免得受一肚子冤枉气,这样你将不能交到好朋友,也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半点儿学识。何况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有限得很,根本不管用。”
富兰克林听了这一番话,大为感慨,深知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定从此痛改前非,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
不久,富兰克林便从一个被人鄙视、拒绝与其交往的自负者,成为受人欢迎爱戴的人脉高手了。富兰克林一生的事业也得力于这次转变。
如果富兰克林当时没有接受这样一位长辈的劝勉,仍旧事事一意孤行,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结果一定不堪设想,美国也会少一位伟大的领袖。
犹太人认为,自大是危险的,自以为是将会使你被周围的人厌恶,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你所能交上的新朋友,永远没有你所失去的老朋友多,直到你被亲朋好友遗弃。试想做人到了那种地步,别说发展了,连基本的生活乐趣都没有了所以,。谦虚低调,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谦虚谨慎的人不喜欢装模作样,摆架子,盛气凌人,他们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正像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所说:“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
杰斐逊出身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曾经是军中的上将,母亲是名门之后。当时的贵族除了发号施令以外,很少与平民百姓交往,他们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杰斐逊没有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杰斐逊的朋友中不乏社会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园丁、仆人、农民或者贫穷的工人。杰斐逊善于向各种人学习,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一次,他和法国伟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只要你这样做了的话,你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由于杰斐逊作风扎实,深入实际,虽高居总统宝座,却很清楚民众究竟在想什么,到底需要什么。这样,他就在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基础上,成为了一代伟人。
谦虚谨慎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们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而是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因此他们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把荣誉当成包袱背起来,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不再进取。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苏格拉底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光学;在热力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到了行星运动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在数学方面,他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对牛顿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然而牛顿自己却非常谦逊。在他临终的时候,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在病榻边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牛顿听了“伟人”二字后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认识、被发现。”停顿片刻,苏格拉底又说:“如果说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说完这段话,他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当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理想的时侯,应该仔细度量自身,明确哪些可以办到,哪些不能办到,然后确定目标、选定方法、安排步骤、落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