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现象与本质辨析](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0/34847010/b_34847010.jpg)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研究
田贞余[1]
内容提要:普雷维什曾经提出初级产品出口国“贸易条件恶化论”,然而近年来,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持续上升,世界贸易中出现了与初级产品出口国“贸易条件恶化论”完全不同的现象。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国作为制成品出口大国所受影响及因应对策。
关键词: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相对价格 贸易条件
一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界定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是对国际贸易商品按加工程度高低所做的最基本分类。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2006年第四次修订版)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包括各种未经加工的商品、仅经初步加工的产品和加工后的农副产品,5~9类为工业制成品,即经过复杂加工的工业产品(见表1)。
表1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转为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利益,有必要加以分析研究。
二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具有长期上升趋势
(一)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要素密集度特征决定其相对价格的长期走势
初级产品来自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采矿业等行业,这些行业都具有土地密集或自然资源密集的特征。工业制成品则是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纺织行业等工业生产的产品,这些行业具有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的特征。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土地和自然资源会日益稀缺,而劳动、资本都不稀缺,技术虽然稀缺,但是少数国家垄断先进技术的局面将逐渐被打破,技术的稀缺度将下降,土地、自然资源相对于劳动、资本、技术的稀缺程度将逐渐上升,这就决定了土地、自然资源密集的初级产品与劳动、资本、技术密集的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具有长期上升趋势。
1.全球化降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禀赋差异巨大,在全球化时代,工业制成品生产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国家和地区要素禀赋的差异在全球选择最佳区位,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而初级产品的生产因与土地和自然资源相结合,无法在全球移动和配置,只能在原地生产,其生产和流通成本不会因经济全球化而下降。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大规模的全球流动,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相对丰裕、劳动相对短缺,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发达国家的成熟制造业大规模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化程度提高,降低了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即使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也不是所有生产环节都在发达国家完成,往往是高端环节、关键零部件生产在发达国家完成,中低端环节、一般零部件生产和成品组装在发展中国家完成,高技术产品的价格也因全球化而降低。经济全球化还加快了技术的国际扩散,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助于降低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生产成本。
2.全球土地、自然资源相对于劳动、资本、技术日益稀缺
从全球来看,土地总量(包括已利用和未利用的)既定不会增加,不可再生矿产资源储量(包括已探明和未探明的)也是既定不会增加,多数可再生资源(如森林、草地、风能等)的总量也基本稳定。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导致边际成本更高、边际收益更低的土地被投入使用,由于土地密集型初级产品的价格由边际成本最高的土地决定,边际成本更高的土地不断被投入使用决定了土地密集型初级产品价格必然长期上涨。同样,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价格由边际开采成本最高的矿藏决定,全球因经济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致使边际开采成本更高的矿藏不断被开采,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价格也长期上涨。可再生资源不仅供给量有限,还往往因被滥用导致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价格也长期上涨。资源价格上涨带动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价格长期上涨。
全球的劳动供给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而增加,资本供给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而增加,全球技术供给因技术研发和技术扩散而增加。因此,随着世界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全球的土地、自然资源相对于劳动、资本、技术日益稀缺。土地与自然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不仅绝对价格上涨,相对于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价格也长期上涨。
(二)技术进步降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
技术进步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出,降低单位产出的投入,因此技术进步可以增加供给,降低产品成本,竞争性行业的技术进步将促使产品价格下降。
工业制成品生产的各环节都是可控的,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工业制成品生产企业普遍重视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技术进步的速度快。初级产品生产环节的可控性相对较差,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技术,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农产品产量与气候有很大关系,对技术的依赖程度相对工业制成品较低,技术进步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生产各行业都存在技术进步,然而就整体而言,工业制成品生产的技术进步速度要快于初级产品生产,导致工业制成品相对于初级产品的价格下降,或者说初级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上升。
(三)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供给市场结构与相对价格
在初级产品生产领域,高度垄断与高度分散同时存在。一些初级产品如石油、铁矿石、铜矿石开采呈现高度垄断局面,这是生产国政府支持、主导的垄断,生产国不仅促成国内生产垄断,还推动建立国际卡特尔,如欧佩克。垄断使这些初级产品价格易涨难跌,高度垄断的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以其为原料的工业制成品和其他工业制成品价格有上升趋势。
生产高度分散的初级产品如农产品价格并不会因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下降。相反,生产分散的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制成品也具有上升趋势。商品生产过程普遍存在规模经济,产品的单位成本因厂商规模扩大或行业规模扩大而降低。因生产者规模小、资金实力弱、高度分散的初级产品生产无法获得规模经济利益,也无力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更新,即使政府开发出先进技术也往往因生产者的规模小、知识水平不够而难以推广,致使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工业制成品生产可以通过优势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同行业企业的产业聚集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以降低产品成本。
三 普雷维什“贸易条件恶化论”探讨
普雷维什(1950)与辛格(1950)分别提出并论述了“贸易条件恶化论”。根据该理论,世界各国分为以生产并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中心”国家和以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外围”国家两类,“中心”国家即发达国家,“外围”国家为欠发达国家,“外围”国家向“中心”国家出口初级产品,从“中心”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外围”国家的出口产品价格与进口产品价格之比趋于下降,即“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普雷维什与辛格从技术进步、需求的收入弹性、商业周期等方面论述了“贸易条件恶化论”,下面加以分析。
(一)“贸易条件恶化论”的依据
1.技术进步与贸易条件
普雷维什认为,技术进步是决定贸易条件的主要因素。相对于农业而言,工业部门容易吸收新技术,技术水平高。工业技术进步提高工业生产率,使工业的要素收入增加,并使工业品价格较高。农业部门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并使农产品价格较低。这样,工、农产品的比价就有利于工业品而不利于农产品。此外,初级产品生产是竞争性的,技术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只会引起价格下降;而工业品生产是相对垄断的,生产率提高会引起价格上升。
2.需求收入弹性与贸易条件
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收入中分配给初级产品生产部门的部分将下降,分配给工业品生产部门的部分将上升,初级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小,工业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普雷维什由此推论,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增需求主要是对工业品的需求,而欠发达国家的资源难以从初级产品生产部门转移到工业品生产部门,因而世界经济增长会导致世界对工业品需求过度,工业品价格上涨,而初级产品供给过剩,价格下降,欠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周期与贸易条件
普雷维什认为,在商业周期的上升阶段,初级产品的价格比工业品上涨快,但在商业周期的下降阶段,初级产品的价格比工业品跌落快。相比而言,初级产品的价格上升得少,下跌得多,因而贸易条件不利。
(二)对“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评析
普雷维什以上论述适用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世界经济,当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模式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则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数量多,其初级产品出口竞争性强;发达国家数量少,其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一定垄断性。发展中国家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需求旺盛,而其初级产品的出口需求不足,普遍存在贸易逆差。因缺乏技术与资金,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能通过增加制成品出口扭转贸易逆差,只能继续增加初级产品出口,因发达国家市场容量有限及初级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小,出口增加导致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初级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持续上升,这不是暂时的改变,而是长期趋势,因为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由于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由初级产品出口国跃升为初级产品进口国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导致初级产品出口国减少,初级产品进口国增加,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出口竞争性减弱,初级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增加,出口供给快速增长,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出口价格下降,迫使工业品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开发与技术引进,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而这又推动工业制成品价格进一步下降。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部门比农业部门技术进步快,反而成为推动工业品相对农产品的价格下降的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前,欠发达国家缺乏资金、技术、人才,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将资源从初级产品生产部门转移到工业品生产部门。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大规模流向发展中国家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推动了资本流入国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其中中国由初级产品出口国转变为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进口需求增长速度,价格下降。资本流入国将资源从初级产品生产部门转移到工业品生产部门,致使全球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价格上升。
贸易周期波动不会导致初级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价格下降,相反会造成初级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价格上升。初级产品价格在贸易周期上升阶段涨得多,在贸易周期下降阶段跌得少,总体呈波浪式上升。工业制成品价格在贸易周期下降阶段下跌,在贸易周期上升阶段因竞争激烈价格上涨缓慢甚至下跌。
四 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改变贸易利益分配
世界贸易主要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型。产业间贸易是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相交换的贸易,主要发生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之间。产业内贸易是工业制成品之间相交换的贸易,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之间。
国际贸易是“双赢”的,贸易参与国都能够获得贸易利益,然而贸易利益在参与国之间的分配不平衡。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改变产业间贸易利益在贸易国之间的分配。在贸易货物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初级产品出口国将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将减少。
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一批石油输出国因此获得巨额石油美元,并进入富国之列。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改善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有利于初级产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
五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中国的贸易利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工业制成品进口国迅速转变为初级产品进口大国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贸易产品结构的快速转变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特点对于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同时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使贸易利益分配不利于中国,对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挑战。
对中国而言,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或比价就是贸易条件,如前所述,这个贸易条件近20年来一直在恶化。然而,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属于商品贸易条件,还不能完全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利益的变化,只有收入贸易条件才能更好地反映贸易利益的变化以及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收入贸易条件是商品贸易条件与出口量的乘积。商品贸易条件衡量出口对进口的单位购买力,收入贸易条件衡量出口对进口的总购买力。一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但是收入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获得的总贸易利益增加,国际贸易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快速增长,商品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但中国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原因在于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考虑到中国资源短缺以及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未来中国仍需要大量进口资源性初级产品,并通过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创造就业岗位。要使对外贸易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继续改善收入贸易条件,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要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关键在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提高工业生产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董国辉:《“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论争与发展》,《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3]汪素芹、史俊超:《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变动的实证研究:1995~2006年》,《财贸经济》2008年第8期。
[4]林桂军、张玉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
[5]乔宝华、黄坤:《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Research on the Relative Price of Primary Goods to Manufactured Goods
Tian Zhenyu
Abstract:Prebisch has said that the terms of trade of primary goods exporting countries tends to deteriorate. But in recent years,prices of primary goods continue to rise and the relative price of primary goods to manufactured goods rises continuously,tha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what Prebisch has said.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phenomenon,and pointed out the way of China to deal with it.
Key Words:Primary Goods;Manufactured Goods;Relative Price;Terms of Trade
[1] 田贞余,博士,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