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贵州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取得成效

政务公开不仅是满足公众、社会、市场各方对政府信息需求的手段,也日渐成为推进政府治理水平现代化,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提升公众参与治理、参与决策、参与监管的重要手段,起到了改善政府形象、和谐政民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开展的政府透明度第三方测评显示,贵州省政府透明度从2012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1位,之后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

(一)聚共识促共建共治共享

做好政务公开,有利于公众更主动、更有效、更方便地参与到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中来,进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以政务公开提升社会治理公众参与效能,成为贵州各级政府的普遍做法。

破解地方治理难题。安顺市平坝区黎阳航空小镇的项目推进,面对让各地头疼发愁的征地、拆迁问题,项目部开设“黎阳航空小镇”微信公众号,定期不定期向当地干部群众、建设施工单位等方面推送有关政策、宣传资料、解决方案等内容,推送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征迁整治动态、存在问题和尚未按时完成的任务。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及时推送公开,消除了以往征迁普遍存在的相互不信任、彼此猜疑情绪,使得一些拆迁户在资金尚未兑现到位的情况下,主动腾退房屋,还主动做邻居工作,征迁效率空前提升。320多栋房屋、160多个商铺7万多平方米的拆迁和600多亩土地的征收,仅用5个月时间即全部完成。铜仁市江口县着力强化动迁补偿公开,在实施动迁补偿时,着力增强敏感问题的透明度,对群众补偿所得款项予以逐户张榜公示,动迁阻力大幅减少。

提升公众认同支持。以往的会议公开,往往是事前、事中秘而不宣,会后视情况开展宣传报告,不仅时效性差,而且以单向宣传为主,实际效果并不好。对此,一方面,贵州在全省推行政府会议公开制度,省政府带头做起,通过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华网贵州频道、当代先锋网、黔办之声微博等媒体,对省政府常务会议予以实时微直播。在省级示范带动下,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会议开放工作。如六枝特区建成了“智慧会务”系统,覆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268个网点,实现互联网、电子政务网、协同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村村通”。对于涉及重大民生议题的区政府常务会,群众可在村(社区)视频会议室或使用手机实时旁听,并通过“阳光六枝”政务公开平台和政务App,向区政府反馈对民生议题的意见建议,确保最大限度地汇集民意。另一方面,对于涉及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议题的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广泛邀请利益相关群体、第三方代表和当地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代表列席会议。贵州省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集中开展第一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于2018年3月启动环保设施面向公众开放的活动,向社会招募15户家庭约50人走进贵阳青山污水处理厂,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直观了解了污水处理原理及工艺流程、中控平台及在线监控设施,观看了污水净化的过程,有效消除了公众疑虑和担忧。

化解信访矛盾。针对基于信访目的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较多问题,贵州省商务厅探索政务公开与信访化解的联动整合机制。负责政务公开与负责矛盾化解的工作人员形成密切协作:一是共同商议化解对策,确保工作步调一致;二是政务公开前置,负责政务公开的工作人员向涉信访人员提供国家政策、处置情况等相关政府信息,并做好解疑释惑工作;三是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了解申请人的态度想法,研判后通报给负责矛盾化解的工作人员,增强了后续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主动性。省商务厅一年通过政务公开答复重点、难点问题260余条,有效避免了矛盾的集中爆发,为信访化解提供了有力支撑。

促进基层安全治理。以电梯监管领域为例,2013年,贵州省质量监督部门建成“全省特种设备管理平台”,将全省所有电梯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电梯锁具“底数清、状况明”。2015年,在该平台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成果,开发了“全省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实现困人电梯位置精准定位,救援单位快速调度。2015年12月,在平台建成之际,贵州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电梯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在电梯轿厢内安装“电梯困人救援提示牌”,乘坐人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电梯检验和使用状况,发现检验超期、未按时维保等问题,可在手机上投诉举报;如电梯发生故障,被困人员拨打“12365”电话后报出电梯编码,即可准确定位并快速得到专业人士救援,救援的精确性和及时性都大为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成功处置电梯困人6.2万余次,解救被困群众15.5万余人次,维保救援人员到达困人现场平均时间仅10.5分钟,远远低于国家关于中心城区30分钟、其他地区1小时的规定,救援等待时间过长、救援效果不佳、救援措施不得当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自2017年2月起,原贵州省质监局门户网站、《贵州都市报》公告《贵州省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综合评价及排位》,对全省397家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电梯维保数量、信息完整率、进入维保平台率、合同有效率、刷卡维保率、按期刷卡维保率、未实施一级救援、实施二级救援、受到行政处罚9项指标考核评价综合得分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克服了以往监管部门、维保单位、电梯乘坐者的信息不对称困局,既有利于广大消费者参与到电梯安全的社会监督中,也倒逼电梯维保单位积极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并引导物业公司选择质量信用好的维保单位,电梯维保行业秩序焕然一新。

让人民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但有些政策的到达率和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政策实施走样、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根源,一方面,政策较为多样、繁杂,且具有专业性;另一方面,也与政策的公开、解读不到位密切关系。对此,贵州省积极探索惠民信息公开的新形态,通过设置集约化、权威化的公开渠道,全面公开惠民政策及解读材料,促进了惠民资金使用和惠民项目实施更加阳光透明、易得易懂。其中最典型的探索之一,当数惠民政策明白卡的创新运用。政府部门对自身出台的现行有效的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对惠民政策涉及对象、要求、条件、标准、方式、程序等进行加工整理,通过一张小卡片简明扼要地交到群众手上。在公开方式与发布渠道上,将实体的纸质卡与微博微信明白卡、手机短信明白卡、口袋书、政府网站在线查询、便民服务点咨询等有机结合,较好适应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需求,同时减少了纸质卡片印制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约了大量行政成本。惠民政策明白卡的创新实施,使得群众得以更完整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惠民政策,客观上使得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资金分配更加透明规范,让政策落实效率显著提升,政策执行更加到位,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支撑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是现代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共计28处提到“公开”,5处提到“透明”。贵州明确,“只要人人应当遵守的,一律予以公开”。

公开法治政府建设要点及报告。贵州省人民政府每年印发并向社会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将法治政府建设的安排、目标、牵头单位公之于众。政府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向社会公开。年度要点和年度报告的公开,使得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接受群众监督,客观上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增强法治政府建设效果。

以公开摸清家底促规范。贵州将权责清单公开作为法治政府推进和政务公开的关键枢纽。除涉密事项外,以清单形式将政府每项职权的名称、编码、类型、依据、行使主体、流程图和监督方式等,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贵州深度推进行政执法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行政执法人员名册、行政执法流程图、政务服务指南、权利告知书等信息公开,既使得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确自身权责、程序,也有利于企业、民众更好行使陈述、申辩、救济、监督权利。

以执法公开倒逼依法行政。贵州各地探索“大数据+行政执法”,实施全流程重塑、全要素公示,使得行政执法全程、全要素公示,受到上级和社会的监督。贵州省多个部门在官方网站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实现了行政处罚决定全部公开发布。自2019年起,贵州在全省全面推进执法公示制度,要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的决定信息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公开,其他行政决定20个工作日内公开,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每年1月31日前公开本部门上年度行政执法总体情况有关数据。

以事中事后公开规范政务服务。贵州政务服务网提供办件进度查询,公众可通过输入申请人姓名或单位名称、证件编码,查询到特定事项的办理状态、结果;还以主动公开的方式,公布了行政审批业务办理的每一环节和流程动作,对每一个办件的实际办理记录和标准办理流程实时动态对比公开,并详尽罗列不予许可的理由和信息,包括受理部门、受理事项、申请时间、办理状态、申请主体等要素一目了然,还可知悉流程跟踪、业务详情、实际办理记录等内容,实现了办理过程可追溯、办理结果可预期。

事后结果的公开也对规范审批权力运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无论是准予许可还是不予许可,其结果均通过贵州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开,并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和法律适用,使得“阳光审批”向前迈了一大步。将业务部门和工作人员在行政审批中的行为、要素、环节置于公众视野之下,让申请人实现“体验式监督”、其他群众得以“参与式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因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办理过程、审批结果等公开缺失导致的“暗箱操作”和滥用裁量权等问题。

(三)政务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政务公开的推进,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政务公开,促进政务服务水平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企业、群众办事不求人,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系贵州政务公开的重要立足点和考量因素。为此,贵州省逐个打通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乃至不跑腿,做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其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实现有机衔接。贵州较早推进办事公开改革,以政务公开提升政务服务的效能和水平。2014年即制定出台《贵州省政府部门办事公开办法》和《贵州省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指导意见》,对办事服务信息公开作出全面部署。自2016年起,贵州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秉持“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五全服务”理念,建成全省一体化的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现贵州政务服务网),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自动汇聚全省各类、各级的政务服务信息,统一向社会发布,成为群众办事的百科全书。各地各部门以此为依托,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政务服务应用。比如,六枝特区按照“1+7”的架构打造政务淘宝超市,对政务公开事项实施产品化改造,提供类似网络购物般便利的政务公开服务;南明区开展“外卖式点单、联动式审批、上门式服务”创新,实现了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的有机融合。

政务服务信息检索更加便捷。贵州政务服务网全面公开权力清单、企业设立后经营许可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清单、投资核准目录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职业资格清单、特殊环节清单、减证便民清单、通用目录清单等十四张服务清单,实现办事服务事项“一网打尽”,为社会各界查询使用提供最大化的便利。遵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办事服务”板块开设主题服务栏目,对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就业创业、教育服务、医疗卫生、“三农”服务、经营纳税等高频事项的政策、指南、资料等集中公开,与政务服务网形成互补。为便捷公众获取相关信息,遵义市门户网站对检索功能进行升级,提供关键词推荐,拼音转化检索、通俗语言检索等功能逐步完善,检索结果多维度分类型展现,聚合相关信息和服务,初步实现“检索即服务”。

政务公开有力促进公平公正。通过在贵州政务服务网主动公开办件进度情况、办理结果和理由说明,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固化审查标准,进而实施统一的标准化办理,将自由裁量压到最低,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情形、同一结果。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公开,让办事群众知晓每一个步骤受理人员、法定时限、办理时限、审查标准、审查结果等内容,既了解自身进度,又可进行横向比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走向公开化、统一化和标准化,公众公平感大幅提升。

政务公开助推企业减负。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专门要求“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信息公开”,帮助市场主体将政策用好用足。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让收费公开透明,让乱收费无处藏身。为此,贵州省一方面持续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制定收费目录清单以避免乱收费,同时不断扩大收费减免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企业减负政策的公开。比如,在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设置“减税降费”板块,集中公开减税降费有关政策、解读和新闻;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以及涉煤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的目录清单全部上网,并动态更新。[3]通过全面深入的公开,有力推动减税降费各项利企政策落地落实。

政务公开促进减证便民。实践中,各地行政机关办事人员要求群众出示法律法规未作出要求的证明,以及各类“奇葩证明”的开具,并非少见。其背后既有部分机关不敢不愿担责,进而转嫁责任的心态,也有政务信息缺乏必要互联互通的因素。对此,贵州省自2018年初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要求“谁设定、谁清理”,探索实施《证明材料保留清单》和《证明材料取消清单》的“两张清单”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化解“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困扰各地已久、饱受公众诟病的难题。贵州省不仅以取消清单的形式公开不再开具证明的情形,而且规范不再要求开具证明的情形。一则,对于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设定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二则,对乡镇街道、村居便民服务站无权查证、无法开具,部门推卸责任的证明,一律取消;三则,对于通过当事人已有材料、有效证照核实或办理机关可自行核实的,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比如,通过有效证照证明国籍、户籍身份、亲属关系、民族成分、婚姻状况、不动产权属等相关信息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四则,对于办理结果无实质性影响,可通过部门内部调查、咨询其他部门办理的材料,一律取消;五则,对于可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签字声明或提交相关部门协议办理的,一律取消;六则,对于政府部门制发的证照批文,均通过政务服务网共享核验,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由此,不仅全省政府系统进一步打通了部门壁垒、数据壁垒,最大限度便民利企,而且仅少开证明一项,每年为企业群众办事减少的支出就高达上千万元。

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效能。2019年,贵州将省级权责清单压减至1396项,建筑许可审批事项压减至84项,企业开办时间平均压缩至2.2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政务服务事项省级、市县级网上可办率分别达100%、91%,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时限均缩减为法定时限的50%。贵州省创新推出“集成套餐服务”,对群众办理频率较高的二手房交易、不动产登记、药品零售店、小卖铺、餐馆开办等多个事项进行集成式办理,有办事需求的群众无需东奔西走反复折腾,直接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办成。为进一步提升效能,贵州各地还根据企业、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不断优化办事大厅布局,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探索全程帮办机制,推动审批服务流程再造优化,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高效。以教育救助为例,政府以往对贫困学生的学费减免是学校先将学费收上来,再将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证明逐级上报教育部门,与扶贫部门核对后,再通过财政部门退回学费,不仅流程繁杂耗日持久,而且需要先垫付学费,导致一些贫困生失学。上述各部门实现数据互联共享之后,贫困生在入学时,民政、教育、希望工程等方面信息一目了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直接免收学费并提供相关服务。

(四)政府监管效能大幅增强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要求公开市场监管执法信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市场监管部门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处罚决定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执法案件主体信息、案由、处罚依据及处罚结果”。《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15〕557号)等通知文件也有类似要求。《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国发〔2019〕5号),要求“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抽查事项、抽查计划、抽查结果都要及时、准确、规范向社会公开,实现阳光监管,杜绝任性执法”。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贵州以公开提升监管效能,取得显著成效。

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贵州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意见》,并建成统一集中的“贵州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以及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平台,集中汇聚公开全省各地各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结果信息。以贵州省统计局为例,自2016年6月印发《贵州省统计部门执法检查推广随机抽查实施方案》以来,已制定发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抽查实施细则、随机抽查工作计划、随机抽查业务流程图等,并统一使用“贵州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立抽查任务,开展实地抽查执法工作,抽查活动情况、抽查检查结果情况、抽查查处结果情况均主动公开在该平台之上。

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把政务公开作为监管工作的基石,以“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形式分期公开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并将处罚决定书扫描版以附件形式予以公开;在公开食品(保健食品)抽检结果的同时,按月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对于净化食药品生产销售秩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贵州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开发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平台“安全云”,作为国内第一个面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省级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生产领域信息化一盘棋、业务覆盖一张网、智能管控一张图,做到了基础信息规范完整,动态信息随时调取,执法过程便捷可溯,应急处置有效可视,事故案件预警研判。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建设“应急管理云”,围绕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及事后四个阶段,初步建成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起基础信息、地理信息、事件信息等九大数据库,推动实现分类别、分区域、分灾种应急救援力量“一张图”管理。

依托公开构建共治监管格局。南明区探索“大数据+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新机制,2019年5月,南明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共治平台”上线运行,在校园后厨关键场地无死角设置监控摄像头,数据链接到“智慧共治·社会共享”平台调度中心和教育部门数据中心,不仅各方监管人员可通过手机终端对后厨情况进行监管,还通过视频监控向家长开放,发现问题可在线反映,提醒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置,并对问题处理及评分情况进行考核。由此,形成“远程分布式关键点视频监控+平台引导式监管学习+分级发现问题报告+三级联动处置+处置结果满意度评价”的新型监管模式,在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餐饮提供单位之间,搭建起互动共治共管的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网络。南明区还在“智慧共治·社会共享”平台下,开发出“摊贩监管”和“集餐监管”模块,开通“南明共治”微信小程序,为市场监管部门、小吃街管理方、社区管理人员、摊贩提供便利,实现对摊贩的信息化、可视化、社会化、积分化监管。贵州逐月公开“全省价格举报情况”[4],有数据、有表格、有排名,并进行统计分析、比对,找出价格问题举报投诉较为突出的领域,掌握各地价格举报投诉的基本情况、分布和同比、环比变动情况,从而提出完善政府监管、提升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并予以公示。

以公开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贵州省不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向社会公示信用信息,还将检查中发现存在经营异常情形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政府采购、银行贷款、招投标、表彰评优、资金扶持等活动中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将公开效果予以放大。贵阳市打造联合惩戒系统,有关行政部门从法院获取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进而拦截失信被执行人办理相关业务。2017年9月,贵州省人社厅发布欠薪黑名单,福建天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吉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建筑施工企业因欠薪达到严重失信行为被列入在内,打击恶意欠薪的效果得以放大,也震慑了其他用人单位。贵州省住建厅督促各地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情况予以公示,并对查处的违法行为及典型案例向社会通报曝光。遵义市加强对诚实守信典型案例和失信联合惩戒案例的公示和宣传,并定期在遵义诚信网等平台上公示;特别是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的执法及公示,将存在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和公安机关实施强制措施的遵义玉隆铝业有限公司、贵州正合搏莱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列入第四批环保失信黑名单,环保执法威慑力再上新台阶。由此,违法成本低的怪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向前迈进一大步。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公开有助于营造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公开 营造良好投资政务环境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及部门开设“招商引资”专栏,内容必须包括本地本部门的招商引资优惠、鼓励和支持政策;上级政府及部门出台的涉及本地本部门的重点产业发展政策;本地本部门推出的一年内有招商需求的项目,在要素上需包括项目名称、基本情况、具体负责人、联系电话等;本地本部门招商引资办事指南、工作流程、服务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便投资者咨询和办事的信息;投诉应诉热线电话信息等;在公开方式上,除在本地本部门政府网站招商引资栏目专栏发布外,还要上传到贵州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贵州政务服务网,予以同步公开;在动态管理与更新上,要求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实际,定期对招商引资信息公开情况开展自查,发现遗漏、新出的优惠政策、招商项目,第一时间补充完善;在保障督促上,招商引资信息公开情况被纳入年度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确保公开到位。

贵州省投资促进局面向广大投资者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有力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是畅通咨询服务。通过公开招商引资咨询电话,提供网上在线咨询服务,专门机构负责现场接待投资者政策咨询等方式,深入讲解公开招商引资政策。二是办理好投资者投诉举报事宜。开通“贵州省外来投资企业投诉应诉平台”,提供举报投诉的专线电话号码(0851-963555)、电子邮箱(gztztsfw@163.com)和在线投诉平台,在网站上公开投诉受理的地址,以及投诉受理的联系人信息,要素涵盖所属单位、联系人、职务、座机、手机等信息,以打造高效便捷的投诉渠道,有效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主动收集投资者关注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在门户网站设置“网上调查”、互动访谈等栏目,开展网上调查和意见征集,并公开意见征集采纳情况。四是加强投资指南公开。投资指南出台后及时更新,分层级分地区制作纸质印刷版和数字版,方便企业全面、准确、完整了解招商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五是向社会集中公开各个投资促进部门的基本信息,包括办公地址、人员信息、联系电话等,并建设完善系统平台,包括投资人信息库管理系统,招商引资活动管理系统,签约项目报送系统和“贵州省政府招商引资信息网”移动终端。六是依托“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公开贵州投资优惠政策、推介重点招商项目、展示全省招商成果、介绍产业前沿资讯等。由此,既使得投资者知晓了解贵州投资促进的机构职责和办事流程,也便于投资者联络有关政府机关,起到“筑巢引凤”之效。2019年,贵州省紧盯重点目标,共引进省外重点产业项目5210个,合同投资额7523亿元,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5000亿元;新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优强企业1078家,投资产业项目1124个、合同投资额2519.6亿元。

(六)助力脱贫攻坚事业发展

脱贫攻坚是贵州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贵州省把扶贫领域信息公开作为政务公开重要着力点,在历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多个政策文件中,均对扶贫信息公开进行了安排部署,实现了以公开促脱贫攻坚,以公开促民生改善。

平台支撑更加有力。贵州省建成“精准扶贫云”,形成全省统一的扶贫指挥调度、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绩效评估、任务督查考核、信息服务共享、互动交流等综合管理平台。贵阳市通过数据共享交换,整合扶贫、民政、卫健、人社、住建、残联、统计、国土等行业数据,累积汇聚数据近700万条,实现全市扶贫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形成大数据动态扶贫全景图。贵安新区打造精准扶贫云平台、大数据农业监控平台、视频电商销售平台,上线脱贫小康App,做好新区扶贫小康管理系统公示平台的运维管理,为贫困户提供搜索查询、基础数据分析呈现等服务,可轻松查询到有关帮扶措施、惠民政策、收入情况等,使得数据公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公众。

扶贫资金项目公开更加全面。贵州省将脱贫攻坚相关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作为公开重点,及时向社会公开扶贫政策、扶贫规划及扶贫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实施期限、预期目标、实施结果、实施单位及其责任人、举报电话、检查验收结果等信息;向特定区域特定群体公开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及贫困识别、贫困退出情况,帮扶责任人及帮扶成效等信息;健全完善平台基础框架标准目录体系和信息录入规范标准,实现扶贫领域公开信息可检索、可核查、可利用,为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提供扎实有效的信息服务。

托底保障措施执行信息公开更加深入。贵州明确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等事项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领域,在维护底线公平、做好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全面公开救助政策、救助标准,在县域范围内公开救助对象(未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等需保密的对象除外)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公开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福利补贴发放等信息;坚持按月公布城乡低保对象人数、低保标准、补助水平、资金支出情况,医疗救助对象的人次数、资金支出情况和临时救助对象的户次数、救助水平、资金支出情况等信息。

扶贫相关领域信息公开更加完善。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信息公开,其门户网站设置“脱贫攻坚”“贵州种植业结构调整”等专栏,及时公开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落实“八要素”[5]深化农业产业革命、农业产业大招商等方面的政策、工作情况、实施情况和成效;全面公开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等信息。贵州省人社厅围绕就业精准扶贫,着力于专项公共就业信息公开,通过就业信息发布专栏发布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国有企事业单位招录相关信息、人才招聘岗位信息,并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公共就业服务,引导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增进就业;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和活动进展,并采取编发手机短信、张贴活动海报、流动宣传车,以及利用节假日在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点,免费发放进城务工基本常识、求职就业指南、维权注意事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等资料,为进城务工劳动者等群体解答就业相关资讯,就业信息的受众面不断扩大,宏观上有利于就业创业战略的落实,微观上有利于劳动者求职能力的提升和维权意识的理性化。

在政务公开助力下,贵州脱贫攻坚事业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92万人,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至0.85%,57个县摘帽退出,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成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牢牢掌握了脱贫攻坚的主动权和制胜权。

(七)助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在贵州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进程中,政务公开推动力甚巨。贵州省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写入地方性法规《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日常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解读有关法律法规,将全面推进河长制作为重点,使得河长制受到社会关注,凝聚了制度实施的民意共识。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贵州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河长制,并在省、市、县、乡设立“双总河长”,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并要求各级对于流经本行政区域的每一条河流(包括且不限于河段、湖泊、水库在内)均明确一名相应级别领导担任河长;考虑到贵州小河流居多的情况,不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设置河长,且只要群众叫得出名字、有长流水的小河流,均有河长负责。河长名单、责任单位、河长职责、管理目标等要素通过网站、公示牌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示。河长制年度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促进其履职尽责。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站开设了“中央环保督查贵州进行时”专栏,及时公开环境保护督查整改工作进展,以及各市(州)、各县(市、区)督查整改落实情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落到实处。贵州省建设国控企业减排监测信息网,统一向社会发布减排监测和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要求企业及时发布基本信息、排污信息、自行监测方案、自行监测结果、自行监测年度报告、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手工监测结果、监督性监测、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自动监控数据、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环保机构信息等内容。

贵州省农委着力推进大生态信息公开,及时公开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农业面源污染、沼气安全生产、循环农业调研、网箱养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工作情况等信息。贵州省水利厅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架构下的全省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息上传、任务派遣、督办考核的数字化管理,对重点河湖、水域岸线、区域水土流失等动态监测,进而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监管处罚纳入信息系统之内。

2019年,贵州省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县城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4%、92.3%,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3%,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治理率超过80%,完成营造林520万亩,治理石漠化100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7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8.5%。

(八)加速智慧贵州建设进程

智慧城市是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智慧贵州的建设,以政务公开与大数据开放为基础,从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方面展开。贵州省依托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集中统一开放政府数据,探索制定标准规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贵州省已有铜仁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乌当区、遵义市(含仁怀、湄潭)、毕节市、凯里市等8个城市获批准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利用大数据,建成了智慧政务、智慧门牌、智慧民意、智慧会务、智慧扶贫等平台。遵义市以电子政务网络为支撑,形成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与市规划审批管理系统、网上报建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等有效衔接,助力打造“智慧遵义”。

贵州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升级,坚持“全省统建”模式,从智能登录、智能审批、智能分析、智能监督、智能导办、智能客服“六个智能”的思路出发,按照审批端、用户端、监督端、调度端、运维端等五类用户特点,全面提升贵州政务服务网智能化应用水平。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结合人工智能的新近发展趋势,现已可通过刷脸、支付宝扫码等方式登录办理事务,试点受理零窗口、审查零人工、领证零上门的“智慧审批”,同时提供在线帮办代办、智能问答、一页通办、网上支付等功能,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机关人少事多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