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名家名作(阅读积累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智慧的抗衡

——走近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的内容,万氏兄妹都相当熟悉。不过,听完接下来的这场辩论,他们才真正大开眼界。

客栈昏黄的油灯旁,孟子与荀子这两位大学问家正品茗论道。他们辩论的主题是“人性善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

“人性之善也,犹如水就下也。水往低处流是水的自然规律,而善则是人的先天特性。”孟子先声夺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善是后天人为学习而形成的。”荀子也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看到一个小孩掉到河里,就会赶紧去救他。这样做是出于先天的善心,而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不就是人性本善的证明吗?”孟子咄咄逼人。

“可是,我们身边的坏人也不少啊!就在您讲话的时间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荀子反驳道。

“我不否认这个世界存在罪恶,可这不是由人性造成的,而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如果能对这些人施以更多的教育,再用法令来约束他,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孟子有力地回击。

“先不说恶人,我们说说那些圣人吧!”荀子话锋一转,“难道生下来就有圣人吗?不是的。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在于他能约束本性,自我教化,使人性之恶不断向善转化。”

…………

辩论还在继续,但似乎已经超出了万氏兄妹的理解能力。回到楼上的房间,他俩赶紧请教施大作家。

“二人的观点当然都有道理。正是他们的深入思考,才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施大作家抿了一口热茶。

“就像我们常说的,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对吗?”万卷书若有所思。

“正是!”施大作家眼前一亮。

“呵呵,我心中的天使总能战胜魔鬼,所以大家都说我是好人!”淘气的万里路调侃道。

“自我标榜,脸皮还真厚啊!”施大作家忍不住笑着说,“这些大思想家,小时候可不像你这么贪玩,学习认真着呢!”

“我想起了《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万卷书回忆道。

“这句话就是讲孟子的成长故事。你能回忆得起来吗?”施大作家斜看了万里路一眼。

“这我当然知道啦!”万里路拍拍胸脯,“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孟子就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不料孟子又模仿别人做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又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仪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孟母三迁,用心良苦啊!”万卷书说。

“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何等重要啊!”施大作家不禁感叹,“孟子小时候的确不太懂事,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他。”

“就是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吧?”万里路猜测。

“是的。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就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剪断了。你们猜,孟子有何反应?”施大作家问。

“心里害怕呗!”万卷书回答。

“孟母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万里路一副皱眉样。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施大作家表情严肃地叙述。

“这件事对孟子的启发一定很大。”万里路说。

“那是当然了。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他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于成为大思想家。”施大作家作了小结。

三人谈毕,想起该去会会楼下两位“大儒”了。可是来到楼下时,两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茶杯还在冒着热气……

名家卡片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