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萤火虫

1.它的手术工具

很少有昆虫能享有比“发光的蠕虫”更高的盛名了,这个神奇的小动物为了庆祝生命的欢欣,在自己的尾部点上了一盏灯。就算大家从没见过它们在草丛中漫步的样子——那就好像从满月降落的火花,应该也都知道它吧,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古希腊人叫它“亮尾巴”,现代的科学家们给它起了一个学名,叫“萤火虫”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萤火虫的幼虫和成虫都能发光。萤火虫属(Lampyris)是1762年建立的一个昆虫属。萤火虫的英文为Glow-worm,就是“发光的蠕虫”的意思。——译者注

虽然萤火虫的英文名字里有蠕虫(worm)的意思,但事实上,萤火虫根本就不是蠕虫,甚至在外形上它们也毫不相像。萤火虫有6条短短的腿,它却懂得如何发挥短腿的优势,从而成为一位真正的漫游者。雄虫发育完全后,会长出像甲虫一样的翅鞘,其实就是一只甲虫。雌虫则是只毫无吸引力的小生物,它不会飞行,从来没有享受过飞行的快乐,而且终生都处于幼虫阶段,或者说是维持在一种发育不完全的状态下。但即便如此,用“蠕虫”这个词来描述它仍然是不合适的。我们法国人喜欢用短语“像蠕虫一样裸露”来形容缺乏保护和遮掩的状态。可是萤火虫是穿着衣服的,也就是说它最外面的外壳其实就是它保护自己的衣服。另外,萤火虫衣服的颜色相当丰富,它的身体是深棕色的,而胸部是淡粉色的,每一个体节两侧都装饰着亮红色的圆点,蠕虫身上可从来不会有这么绚烂的衣服。

萤火虫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个是它捕获食物的方式,另一个就是它尾部的灯了。

一位研究食品科学的著名法国专家曾经说过:“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

类似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研究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因为在有关动物生活的所有记载中,它们的食物为我们提供了最主要的信息。尽管萤火虫从外表看起来纯洁温和,但它却是个肉食者,是大自然狩猎场上的猎人,而且相当凶残。我们早就知道萤火虫通常以蜗牛为食,但估计大家并不熟悉它那神奇的攻击方法吧,这种方法我还真没在别处见过。

萤火虫在开始食用猎物之前,会先在猎物体内注射一种麻醉剂,令猎物失去知觉。这就好比人类做外科手术前,用氯仿即三氯甲烷,在医学上,常用作麻醉剂。将患者麻醉了一样。一般来说,萤火虫的食物是一种比樱桃还小的蜗牛。天气炎热的时候,这些蜗牛成群地聚集在路边的麦茬或枯草上,仿佛静心沉思一般,一动不动,整个炎热的夏天它们都这么度过。我经常能在上述地方,看到萤火虫享用着那失去知觉的猎物,而这些猎物就是刚刚被它从不牢固的支撑物上麻醉了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路边的枯草、麦茬等地方,萤火虫也经常在其他地方出没。在那阴凉潮湿的小河沟边,多种多样的草本植物生长得十分茂盛,那里也有很多蜗牛。在这种地方,萤火虫在地面上就能方便地杀死它的猎物。我在家里也能“重现”类似的环境,这样一来,我就可以仔细地观察萤火虫的“表演”了。

这是一个奇怪的场景,让我来试着描述一下吧。我往一个广口瓶里放了一点儿草,接着把几只萤火虫和一些蜗牛放了进去。这些蜗牛不大不小,体型适中。之后,我所能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而最重要的是,要密切观察瓶中发生的情况。因为整个事件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时间很短。

不一会儿,萤火虫就注意到了它的猎物。蜗牛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将身体完全隐藏在壳里,只有“罩”的边缘稍微露出了一点点。这时,捕猎者亮出它的武器!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武器,非常细小,要是没有放大镜的帮助,用肉眼根本看不清楚。武器由两片颚片组成,颚片合拢在一起并向后弯曲成一个钩子,钩子非常尖利,细得像一根头发。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沿着钩子有一条细长的凹槽。这便是武器的全部构造。

这只小昆虫用它的武器不断地在蜗牛的壳上轻轻叩击。动作非常温柔,简直像在亲吻而不是在咬噬。当小孩子们玩闹的时候,常常会用指尖捏夹对方皮肤,很像是在搔痒而并非是用力掐。我们常用“拧”来形容孩子之间的这个动作。正好,“拧”这个词来形容萤火虫的动作再合适不过了,在说到动物的时候,最简单的语言往往最贴切。

萤火虫在“拧”蜗牛的时候颇有办法,一点儿也不着急。每拧一下,都要做短暂的休息,似乎看看这一举动对蜗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萤火虫拧的次数并不多,最多6次,但这就足以使蜗牛丧失知觉、一动不动了。萤火虫在吃蜗牛的时候,很有可能还拧上几次,但我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仅开始那几下(并没有拧很多次)就足以得手了,这全赖萤火虫那灵捷的身手,它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将毒素通过带槽的钩子注入猎物体内。

蜗牛被注射毒素后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了,这是毋庸置疑的。我曾取走一只被萤火虫刺了四五针后的蜗牛,然后用一根细针去刺它的皮肤,它那受伤的肉体没有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还有一次,我偶然看到蜗牛在地上爬行的时候遭到了萤火虫的攻击,蜗牛的脚步变慢了,触角完全肿了起来。蜗牛的身体出现几下混乱失调的动作,表明是受到了短暂的刺激。然后一切都停止了:它不再爬行,身体前部失去了优美的曲线,触角已经柔弱无力地耷拉了下来,就像一小截断了的树枝。从表面看,蜗牛已经死了。

其实,蜗牛并没有真正死亡,我能令它起死回生。我给一只连续两三天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的蜗牛来了个“淋浴”。大约几天后,这家伙苏醒了!它又恢复了原来的行动能力和知觉,又对针刺有反应了。只见它换了个地方爬动,伸出触角,似乎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不寻常的事情。是的,蜗牛又活过来了!

人类发明了麻醉的方法,这是外科医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但很显然,早在几百年前,萤火虫和其他昆虫就开始运用这种方法了。不同的是,在外科手术中,我们通过吸入乙醚或氯仿来得到麻醉效果,而昆虫则通过毒针向猎物体内注射小剂量毒素来达到目的。

但是,考虑到蜗牛那软弱、无害的天性,大家一定会很奇怪:对付这样一个弱者,萤火虫为什么会运用如此高超的外科手术式的技术呢?我想,我知道其中的秘密。

当蜗牛在地面的时候,无论是爬行或是缩进壳里,萤火虫的攻击很容易得手。这是因为,蜗牛壳的开口处没有盖子,它身体前部有相当的部分都处于裸露状态。但如果蜗牛离开地面向高处爬的时候,情况就很不利了:蜗牛爬上草秆儿或光滑的石头,它的壳可以紧紧地附在这些平面上,而草秆儿或石头什么的俨然就成了蜗牛壳的盖子,严丝合缝,无懈可击。不过,蜗牛不能有任何疏忽。即便是很小的缝隙,萤火虫也能找到可钻的空子,它那细长的钩子可以从中伸进蜗牛体内。不一会儿,可怜的蜗牛便失去了知觉,就这样“安详”地被萤火虫吃掉了。

而且,栖息在草秆儿上的蜗牛还很容易跌落,只要轻微地收缩或蠕动一下身体,它就脱离草秆儿掉落到地上,这样的话萤火虫就只能饿肚子了。基于这个原因,让蜗牛瞬间丧失痛觉十分必要,否则它能迅速逃离现场。另外,在“拧”蜗牛的时候,萤火虫的动作必须十分轻柔,才不至于把蜗牛从草秆儿上摇晃下来。

综上,我认为这些就是为什么萤火虫会拥有如此奇怪的外科手术工具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