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消白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观察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内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相似,病理改变不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预后不尽相同的免疫性疾病。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治疗难度较大,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自2012年以来,宁夏中医研究院肾内科应用固本消白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3例慢性肾炎患者为肾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0~56岁,中位年龄35.5岁,病程8个月至9年。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9~58岁,中位年龄43.8岁,病程6个月至10年。2组患者资料及治疗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以低盐低脂饮食、降肾小球内压、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益气、疏肝活血通络的固本疏肝消白方治疗。药物组成:生黄芪15g,党参15g,山茱萸15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茯苓15g,山药15g,柴胡10g,枳壳10g,砂仁6g,金樱子10g,芡实10g,知母10g,黄芩15g,石韦15g,鬼箭羽15g,地龙15g,丹参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益气方治疗。药物组成:生黄芪15g,党参15g,山茱萸15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茯苓15g,山药15g,砂仁6g,金樱子10g,芡实10g,知母10g,黄芩15g,石韦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即:①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如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食少纳呆等)尿常规检查尿蛋白转阴,24h尿蛋定量正常,肾功能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2个+,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肾功能基本正常;③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1个+,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肾功能基本正常;④无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缓解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31例(88.57%),对照组19例(6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Scr、ALB比较
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白蛋白有所上升(P<0.05),见表2。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比较(x±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起病原因不尽相同,病情迁延难愈,疾病进展缓慢,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可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水肿、血尿、虚劳、肾劳等范畴。目前,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已受到普遍关注,慢性肾炎的发病是在正气不足、脏腑亏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或内伤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出现蛋白尿等病理产物。中医学中无“蛋白尿”对应的病名,中医古籍中亦无相应的论述。据文献研究表明,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实验室指标之一,是中医学精气、清气的概念。蛋白尿具体发生机制可归于“精微下泄”。经大量临床研究,其病因病机为肺、脾、肾三脏虚损,以脾肾亏虚、封藏固摄失司为主,但又与湿热、气滞、血瘀阻滞或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脾肾气虚是发病的基础。慢性肾炎长期蛋白尿,是由于肾气不固,封藏失职,精气外泄;脾气亏虚,统摄无权,清气下泄所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亦可影响脾肾的功能。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使肾封藏不固,致精气外泄,亦可使脾统摄失职,致清气下泄。因此,蛋白尿的出现也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息息相关。另因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瘀阻肾络、精气壅滞而外溢,故精微下泄亦可成蛋白尿。因此,我们认为蛋白尿与脾、肾、肝及瘀血密切相关。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以脾肾亏虚贯穿始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除了扶正固本(健脾补肾益气)外,疏肝通络不容忽视。基于以上理论,我们采用固本疏肝通络法配合西医基础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健脾利水之功效,经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血液流变学,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促进骨髓造血,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丹参活血化瘀,有改善肾血流量,缓解高凝状态,促进肾组织修复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生地黄甘寒养阴,能入肾经而滋养肾阴,益精填髓;山药甘平,益脾阴,养肝血;山茱萸酸温,滋肾补肝;芡实、金樱子固肾填精;茯苓淡渗利湿;黄芩、石韦清利湿热;鬼箭羽、地龙活血化瘀通络,同时,鬼箭羽还可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液黏稠度;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全方共奏健脾补肾益气、疏肝活血通络之功。经临床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白蛋白有所上升,提示固本消白方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疗效优于中医常规辨证及西医治疗。此治疗方法可减少蛋白尿、稳定和改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