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安荣学术思想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风水病的治则探讨

风水一病,理论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始自仲景,自后世医家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以来,至今多把风水视为阳水或水肿病的一个证候和治法,没有把风水当作一个独立的疾病来对其病机、临床表现、证候和治法以及疾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进行系统研究。笔者认为风水是一个病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有必要作一系统探讨。本文仅从风水病的治则作一阐述,共同道参考。

关于风水的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指出了邪在外表,伤及肺系,引起的肺卫表证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其汗出,使外表之邪,通过发汗,使其外泄。风水的病因病机与此相同,病标在肺卫,自然当遵此法。《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提出了水肿的治疗大法“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其中“鬼门”相当于人体的皮肤汗孔及其附属组织,开鬼门也就是发汗。净府指膀胱,洁净府,即利小便。认为发汗与利小便为水肿类疾病的基本治法。至于去宛陈莝,可以理解为泻下法。正如《河间六书肿胀论》所云:“平治权衡者,察脉之浮沉也;去宛陈莝者,疏涤肠胃也;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也”《金匾要略·水气病脉证篇》开始踵《内经》之说,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将发汗利尿两大治疗法则的应用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风气相击,身体红肿,汗出乃愈”“,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痛,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风水的治疗大法为发汗,通过发汗可使在外之邪得解,在里之水湿得行。王好古对发汗做了进一步解释:“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天气主之者,其在皮也,故汗而发之。《证治汇补》则根据水肿的不同情况提出“:治水之法,行其所无事,随表里寒热上下,因其势而利导之,故宜汗、宜下、宜渗、宜清、宜温、宜燥,六者之中,变化莫拘。身有热者可汗,身无热者可利,肌肤痛者可汗,溺赤涩者可利,腰以上肿者可汗,腰以下肿者可利,所谓开鬼门,洁净府,上下分消之法也。《医门法律·水肿门》曰“: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浑是伤风本证,从表治之宜矣。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提出了风水从表治之,皮水当发其汗的治疗原则。并对风水、皮水病不同而治同的机理解释为“:则从皮毛者,肺之合也;肺行荣卫,水渍皮间,荣卫之气,郁不行,其腹如鼓,发汗以散皮之邪,外气通而内郁自解耳。”《医宗金鉴》提出“:上身肿者,头面、肩臂到腰皆肿也病因外感风邪,法宜发汗则愈。”后世医家对风水的认识多宗张仲景之说,重点责之于肺卫,认为病本虽在肾,但病标在肺,故治疗重在治肺,既是无有表证或表证不明显,但由于本病病程短,且多由外感而引发,故治病当以宣肺发汗为主。通过宣肺,可使气得以宣降,人体水液代谢上宣下达,三焦通畅,水道得通。通过宣肺,可免毒邪内陷,闭门留寇,使邪有出路。而宣肺发汗之中寓有利尿之意,也可发汗与利尿并用。因此宣肺发汗利尿是治疗风水之大法。但在具体应用时,则既要掌握这些原则,又要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如果患者是全身性水肿,纵然身体的上部或下部浮肿,亦有轻重差异,单一地用发汗法,或单一地用利尿法,效果都不满意,而以两者并用,表里兼治的治法较好,或兼夹寒、或兼夹热、或兼夹湿,或兼夹表实、表虚,或兼夹里实、里虚,或虚实互杂,故当根据表之寒热、里之虚实,以宣肺发汗为主,利尿消肿为次外,再结合辨证,兼用它法。或散寒、或清热、或利湿、或攻实、或补虚,“随表里寒热上下,因其势而利导之”。根据临床观察,时振声教授认为风水在病程中存在着肺气不宣、水湿内停、湿热胶着不去的病理变化。在恢复期亦有不同程度的湿热未尽、留恋为患的征象。所以在各期治疗中不离清利。但各期又须辨证施治各有侧重。初期当以宣肺发汗利尿为主;中期宣肺清利并重,后期以滋肾为主,佐以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