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手稿》与福建海商
钱江[1]
第一,很高兴能回到母校,我有好些年没有回厦大了,变化很大。
第二,向杨国桢老师的八十华诞表示衷心的祝贺。杨老师治史扎实,视野广阔,转换了几个研究领域都做得如此出色,并且很成功地带出了几个学术团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博士生。早期,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的韩振华教授很关注海洋史的研究,带了几个研究生做这个领域的研究。韩先生去世后,杨老师将海洋史研究的这面大旗接了过来,并且越做越好,在理论架构上予以充实和完整。
第三,简要地介绍一下今天这篇论文:《十六世纪末〈马尼拉手稿〉及其描述的亚洲海洋世界》。有关《马尼拉手稿》的研究,西方学界较早关注,1603年,西班牙总督Luis Perez Dasmarinas父子先后收藏此手稿。1947年7月,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二战时期英军驻香港的情报官员博克瑟(Charies Ralph Boxer)教授在伦敦的一次拍卖会上购得此手稿。1965年,博克瑟教授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一批珍稀书籍、手稿、档案文献卖给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黎礼图书馆(Lilly Library),其中就包括成书于16世纪90年代的《马尼拉手稿》。首先,介绍《马尼拉手稿》的整理与研究情况。1950年C.R.Boxer发表A Late Sixteenth Century Manila MS。1953年,C.R.Boxer翻译出版South 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1970年,C.R.Boxer发表A Spanish Description of the Chams in 1595。此后,其他学者陆续开始关注这个课题的研究。1982年,John S.Carroll发表Berunai in the Boxer Codex。2012年,台湾清华大学的李毓中教授与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Jose Luis Cano Ortigosa博士联名发表《中西合璧的手稿:〈谟区查抄本〉(Boxer Codex)初探》,比较完整地介绍了Boxer Codex,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台湾中研院台史所的陈宗仁教授主要讨论了《马尼拉手稿》中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鸡笼和淡水,一个是畲客。2013年,陈宗仁教授发表了《十六世纪末〈马尼拉手稿〉有关鸡笼人与淡水人的描绘及其时代脉络》一文,2016年发表《十六世纪末Boxer Codex有关Xaque(畲客)的描绘及其时代背景》一文。2014年,西方学者John Newsome Crossley发表The History of the Boxer Codex,对Boxer Codex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的考证。2016年,George Bryan Souza教授与Jeffrey S.Turley博士两人辛勤工作了多年,终于将这份手稿全部解读,以现代西班牙文译写,并全部翻译为英文,于2016年在荷兰莱顿Brill出版社将此手稿原件及西、英两种文字的完整译文本出版。
接下来,我简要地介绍一下《马尼拉手稿》的内容。《马尼拉手稿》是关于西太平洋地区、印支半岛和东亚部分国家的地理、人种、历史、风土人情的一部图文并茂的区域性概览,类似百科全书。手稿中的记述大部分来自早期驻守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的笔记和报告,少量译自葡萄牙人的报告。《马尼拉手稿》由22篇长短不一的篇章组成,以大致顺时针的方式,逐个描述菲律宾群岛、婆罗洲、马鲁古群岛、爪哇、苏门答腊岛西北端的亚齐、马来半岛的北大年、暹罗、占婆、中国和日本。其中,中国(尤其是福建)是该手稿的论述重点,占了整份手稿的很大篇幅。尤为珍贵的是该手稿有97幅侨居马尼拉的福建民间画家手绘的有关亚洲各不同族群的栩栩如生的彩色插图。此外,《马尼拉手稿》收录了三份有关东南亚航海路线的记载,这三则记载是从葡萄牙文翻译为西班牙文的,原作者是葡萄牙驻马六甲的主教Joao Ribeiro Gaio。其中,有一段葡萄牙人Miguel Roxo de Bnto关于马鲁古群岛的记述也是从葡文翻译过来的。另外,就是西班牙神父Fr.Martin de Rada有关自己在1575年出使中国的回忆录。这三个部分的文献占了全部手稿近二分之一的篇幅。
钱江在大会演讲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第一,16世纪末的西班牙人非常重视对海洋亚洲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这份在西班牙王室和私人手中珍藏了400余年的《马尼拉手稿》表明,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当时海洋亚洲各国的经济、政治、民族志、通商贸易,而且很关注当地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第二,旅居马尼拉的中国商贾,尤其是闽南商人对西班牙人搜集、编纂这部手稿提供了大量信息,而且,手稿中所有的插图都是出自华人聚居的马尼拉“涧内”(Parian)的闽南人民间画家。西班牙人当时所看到的,以及他们提供给西班牙国王的有关海洋亚洲的许多信息和亚洲各民族的形象,其实都是通过寓居马尼拉的闽南商贾和民间画家才得到的。换言之,他们所获得的这些信息和图像是经过闽南人的眼睛过滤过的,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16世纪晚期时,闽南人在东亚、东南亚的海洋世界相当活跃,影响很大。
[1] 作者系香港大学教授、暨南大学特聘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