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觉主动的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命令,孩子真的会听吗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天生是听话的,应该由我们来决定他的一切,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干……了”。而这种语气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

其实,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是鼓励和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是否该去干……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对此,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把你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你越是将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强加于孩子,并自以为他会与你分享,他拒绝接受它们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便一个较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因此,家长要想办法弄清孩子的想法。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喜欢这个想法,但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而不是说:“太棒了,你不这样认为吗?”或者可以说:“你怎么看待那个电视节目?”而不是说:“那个电视节目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第二,不要把你的兴趣和爱好强加给孩子。

这是个性差异使然,很多有所成就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为他规划的人生走下去,早有“子承父业”“书香门第”之说,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医生的女儿当护士,教授的女儿当老师……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而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这种“独裁”只会把孩子从你身边拉走。中国的家长们太喜欢包办代替,操心受累之余还总爱不无委屈地说一句:“我什么都替他想到了,能做的我都做了,我容易吗?”可是对于这一“替”,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加剧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更愿意固守自己的意志而拒绝家长的“好心”安排。

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但有没有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呢?家长应该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大多数时候父母都会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他们不懂,我们选择的对他们才更有好处。殊不知,孩子虽小,他也有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孩子才能自主地学习,才能学得又快又好,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当孩子产生情绪或者做出你不能容忍的事,向他说明你的想法和感受。当你感到愤怒、难过或者沮丧,请说出来并向他说明原因,切勿大喊大叫。

法国哲学家尤伯尔说:“孩子们需要榜样,而不是批评家。”如果你的孩子看见你为他做出表率,那么,他也会学习安全而自在地发现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下是父母需要做到的:

(1)你只有先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才有可能接纳自己的感受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给你一个拥抱,你会觉着好点吗?”这样的话能让他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现在心情不好,我来是想得到一些安慰。”

(3)接受他的歉意,即表明你接受了他的感受。这时,你可以依下列模式对他说点什么。比如:“今天我很不痛快,我因此冲你大声嚷嚷,真对不起。”

(4)孩子的嫉妒、愤怒、沮丧以及怨恨的感受,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而不应该遭到惩罚或拒绝。虽然可以有这样的感受,但不可因为你的感受而伤害他人。

(5)给出一些关于情绪表达的不完整的句子,让他尝试去补充。

比如:“当……的时候,我会感到难过”“当生气的时候,我……”“当……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开心”“当……的时候,我感到情绪沮丧”“当……的时候,我往往选择放弃”“当受到斥责时,我想……”

家长还应告诉孩子,要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为此,你可以说,“当……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生气”,而不要说“是你惹得我生气”。当你的孩子因愤怒而开始破口大骂时,你告诉他应该尝试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脏话。

总之,家长应该接受孩子的所有情绪,然后帮助他排解。毕竟,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人,而不是作为你的傀儡存在。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希望孩子乖巧、听话,但我们要清楚一点,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如果希望孩子样样服从自己的安排,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家长在言行上的矛盾教育常让孩子无所适从。家长在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转变自己的旧观念,把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有好的效果。对于家长来说,引导孩子去做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也可以说是一生的课题。总之,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听话,把什么都强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