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晏子使[1]于鲁,比[2]其返也,景公使国人以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3]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
晏子至,已复事,公延[4]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5]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6]叹而流涕。公就[7]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8]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9]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
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10]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1]使:到,出使的意思。
[2]比:及,等到的意思。
[3]馁(něi):《说文》“馁,饥也。”这里指饥饿的意思。
[4]延:此为通假字,假借为“引”。这里为引入、引见、迎接的意思。
[5]靡:古同“糜”,糜烂、散乱之意。
[6]喟(kuì)然:这里指长声叹息之意。
[7]就:引据《广韵》中“就,即也。”这里为靠近、走近的意思。
[8]曷(hé):何,为什么。殆:这里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之意。
[9]朴:这里指没有经过加工的木材、木棍之类的东西。鞭:用作动词。鞭打,抽打之意。细人:古时指地位低微之人。
[10]伐:这里是夸耀之意。
晏子出使鲁国,还没等他回来,景公就差使都城的人开始修建一个大高台,临近年末,天气寒冷,但修建之事还没有完工,受冻挨饿的人每乡都有,齐国的人民都寄希望于晏子,盼望他早点回来。
晏子终于回来了,他到朝中向景公汇报完出使鲁国的事情之后,景公迎接他入座,二人边饮酒边观看乐舞。晏子说:“君王如果恩赐微臣,我请求为君王唱一支歌。”景公应允,于是晏子唱道:“百姓们的话中说:‘冰凉的雨水浇洗我,如此该如何!上天糜烂散乱残害我,如此该如何!’”唱完这支歌,晏子禁不住长声叹息而流下了眼泪。景公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晏子身边,劝止他说:“先生因为什么伤心到这种地步呢?大概是为了修筑高台的徭役之事吧!如果是这样,我将会立刻停止这件事的。”晏子听后,恭敬地拜了两拜,转身退下。出去后也没有说话,随后来到高台,拿起木棍鞭打那些不干活的人,并厉声喝道:“我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吏而已,都有伞盖和草庐来遮避太阳和风雨,堂堂一国之君想要建一个台子却不能马上建好,这是为什么?”国都的人都气愤地说:“晏子是在助国君行暴虐。”
晏子头也不回地转身而去,还未到家,景公就发出命令,催促赶快停止筑台的徭役,传令的马车疾驰而来,人们高兴地快速散去。孔子听说这件事以后,感慨地叹息:“自古以来善于为贤臣的人,都是把好名声归功于君王,把灾祸罪过归于自身。入朝能磋商指正君王不妥善之处,出朝就大加称颂君王的仁德礼义。因此,即使侍奉的是一个懒惰懈怠的君王,也能使君王垂衣而治国,使各路诸侯前来朝拜,虽是功绩卓著,却从不敢自夸其功。能承担这种道义的人,只有晏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