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之中,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中国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等低成本比较优势,实现了出口贸易的“爆炸式”增长,成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出口“超常规”的高速增长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的同时,其大而不强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特点成为中国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土地、能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逐步攀升,中国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与此同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复苏进程曲折艰难,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和国外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使得中国大量的出口企业深受其累,出口贸易额出现大幅下滑现象,这充分暴露出当前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如何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以改革促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和转型经济体的代表,1978年开始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体制转型的速度与规模都是空前的。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之后,中国的市场化水平大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更是将市场化改革视为完成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方向。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一系列出口行为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的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鉴于此,本书将重点考察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果、影响渠道及影响效果的样本差异性。本书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战略定位和调整,对构建新型比较优势以培育出口驱动力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书选取2000—200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系统考察市场化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本书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简要回顾并梳理有关制度与国际贸易相关关系的重要文献。第三章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事实分析,从总体和企业层面详细描述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概况,并指出中国出口贸易现存的不足和稳定出口的必要性。第四、第五、第六章为本书的核心章节,分别就市场化对中国出口贸易平稳持续增长的三种实现形式进行探讨。其中,第四章从交易成本的角度采用工具变量Heckman选择模型实证考察市场化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重点关注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规模;第五章从市场竞争的角度采用2SLS方法实证考察市场化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多样化的影响;第六章基于生存分析曲线刻画了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采用离散时间Cloglog方法实证考察了市场化对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第七章对全书进行总结,在归纳本书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中国出口贸易的平稳持续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给出研究展望。

本书的主要结论:第一,通过降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市场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倾向的提高和出口规模的扩大,并且对技术复杂度越高的企业出口促进作用越显著。本书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市场化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多地体现为企业出口倾向的提升,而非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第二,市场化能够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效应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其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且对研发强度越高的企业,出口多样化促进作用越突出。第三,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还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出口失败的概率,能够有效延长企业的出口持续时间。第四,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行业企业等异质性特点,市场化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和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结论可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出口绩效。中国未来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在于由“人口红利”等传统比较优势驱动转为依靠“制度红利”,通过制度的深度变革来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的平稳、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