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神一样的对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鏖战巨鹿,战神项羽一战成名

不作死,就不会死

击败楚国的小股部队后,章邯转而发兵围攻魏国,魏国告急!

魏王咎派大将周巿向齐、楚求救。齐王田儋亲率大军前去救援,并与秦军大战于临沂城下,结果兵败被杀。田儋的堂弟田荣侥幸逃脱,率领残余士兵逃往东阿,但很快被章邯包了饺子。

项梁听说田荣被围困,二话没说,亲率楚军直奔东阿,营救田荣。项梁一战便击败了秦军,章邯被迫向西撤退,东阿之围遂解。

不过,项梁恐怕暂时还意识不到,他救出的竟是一个白眼狼,而这个白眼狼在未来还会成为断送他侄子霸王地位的帮凶。

东阿之围解除后,田荣听说齐人已另立原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肺当时都快被气炸了,于是引兵东归,攻打田假。田假不敌,逃往楚国,而丞相田角、将军田间则逃到了赵国。随后,田荣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王,自己任丞相,任命弟弟田横为大将。

项梁一路追击章邯,没想到秦军反倒越战越勇。为尽快消灭秦军,项梁派人约齐、赵两国一同攻打章邯。

章邯是革命军最大的障碍,章邯不除,列国寝食难安。再加上,项梁曾经救过田荣一命,无论于公于私,田荣都找不到拒绝项梁的理由。但项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田荣竟然开口向他提条件:“你让楚国杀掉田假,让赵国杀掉田角、田间,我就出兵!否则,免谈!”

项梁严词拒绝道:“田假是我们盟国的国君,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来投靠我们,我怎么能做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事儿呢!”

赵国一看,楚国不杀田假,我们为什么要杀田角、田间呢!

田假不死,田荣坐卧不安,于是对楚国、赵国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手被蝮蛇咬伤,就要砍掉手;脚被蝮蛇咬伤,就要砍掉脚。倘若不这样做,就会危及生命。田假三人对于楚国、赵国来说,并没有手足骨肉之亲,为什么不杀了他们呢?更何况如果再让秦国得志于天下,我们不但会受其侮辱,恐怕连祖坟都要被他们刨了!”

楚国、齐国不甩田荣,田荣心一横,干脆死皮赖脸,就是不出兵,看你们怎么办!

项梁并没把这个白眼狼放在眼里,自顾自地追击秦军。其间,他还派项羽与刘邦联合攻打城阳,两人顺利夺取城阳,又在濮阳东击败秦军。随后,两人又在雍丘斩杀了丞相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

项梁到达定陶时,再次攻破秦军,又听说项羽、刘邦斩杀了李由,内心开始膨胀,不再把秦军放在眼里。

部将宋义发现项梁面带骄色,便劝谏说:“打赢胜仗,将军骄横、士兵松懈的一方必败无疑。眼下我们的士兵已经开始有所懈怠,而秦军却越聚越多,我私下替将军感到担忧哇!”

项梁骄傲自大,听不得建议,嫌宋义整天在自己身边啰里啰唆,以派他出使齐国为名,将他支走了。

在前往齐国的途中,宋义遇到了齐使高陵君显。

宋义问道:“高陵君这是要去找武信君吧?”

高陵君点了点头。

宋义仰天长叹道:“我猜武信君必败无疑!你要是走得慢,还能活命。你要是走得快,恐怕要为武信君陪葬喽!”

高陵君一愣,随即笑了笑。

人命关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高陵君由原来的快马加鞭改为蜗行牛步了。

为尽快剿灭起义军,秦二世不断派大军增援章邯。章邯在定陶一举攻破楚军,并斩杀项梁。

项梁作为当时反秦起义军中最为出色的一位将领,他的败亡无疑给革命事业蒙上一层阴影。

项羽听说项梁被章邯斩杀,怒不可遏,想立刻率军攻打章邯,却被刘邦死死拦住。

秦军节节胜利,士气大涨,此时不宜与其争锋。项羽、刘邦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先与大将军吕臣一起引兵东撤。吕臣驻扎在彭城东边,项羽驻扎在彭城西边,刘邦则驻扎在砀县。

楚怀王听说项梁兵败被杀,既忧且喜。忧在秦军势强,旦夕将至,喜在终于不用再做项梁的傀儡了。

是时候从项家手中夺回兵权了!

于是,楚怀王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收缴了项羽的兵权,封项羽为长安侯,食邑鲁城,号称“鲁公”。刘邦则被任命为砀郡长,并封武安侯。与此同时,还将都城从盱眙迁往彭城。

巨鹿告急

赵将李良平定常山后,赵王武臣又派他攻打太原。当李良到达石邑时,发现秦军已经封锁了前行的道路。

为了策反李良,秦将谎称秦二世派人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李良曾经侍奉过我,并且得到过我的重用。李良如果能背弃赵国,投靠大秦,过往之事一概不咎,并且给他加官晋爵。”

由于这封信没有封口,所以李良对此半信半疑。

为了能突破秦军的防线,李良决定返回邯郸,请求增兵。半道上,他遇到了武臣的姐姐。

武臣的姐姐是个爱讲排场的人,不过这也恰恰害了她和武臣。

当时,她正好外出赴宴归来,身后还跟了一百多个随从。李良以为是赵王的车队,所以连忙下拜。武臣的姐姐喝得醉醺醺的,不知道是大将军李良,所以就派人简单地向他打了个招呼。

在武臣尚未称王前,李良地位比武臣还高。武臣称王后,李良的地位仍旧十分尊贵,即便是武臣都要对他礼敬三分。今日,他却当着众将士的面向一个女人行跪拜礼,一时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位部将看不下去了,便对李良嚼舌头道:“天下群起反秦,有能力者称王。赵王的地位原本就在将军之下,如今一个老娘们儿竟然敢不下车给将军还礼,实在是太瞧不起人了!恳请将军允许我追上她,替您弄死她!”

收到秦军的书信时,李良虽然起了反心,但仍旧犹豫不决。遭到这番羞辱,李良面儿上挂不住,一气之下,派人杀了武臣的姐姐。随后,又发兵偷袭邯郸,结果武臣被杀。

由于张耳、陈馀耳目众多,所以才得以逃脱。二人逃走后,又聚集了数万士兵。

武臣被杀,赵国群龙无首。门客就劝张耳说:“您和陈馀将军羁旅赵国,但并非赵人,想让赵人归附,恐怕有点困难。唯有拥立赵国后裔,以道义辅佐他,才能成就一番功业!”

于是,张耳、陈馀拥立了赵国贵族赵歇为赵王。

李良继续率军追击张耳、陈馀,却被张耳、陈馀击败。无奈之下,只好投靠了秦将章邯。

章邯斩杀项梁之后,认为楚军已经不足为惧,便引兵到达邯郸。张耳、陈馀不敌,逃入巨鹿城。章邯命大将王离将巨鹿重重包围。

陈馀集结常山的几万残余兵马,驻扎在巨鹿以北。章邯率大军驻扎在巨鹿以南,并修建甬道,连接黄河,给王离源源不断地输送军粮。王离兵多将广,粮食充足,不断攻打巨鹿城。

巨鹿城内虽说兵弱粮少,但仍在竭力抵抗。张耳见陈馀统领数万人马,却迟迟不来救援,非常生气,于是屡屡派人召陈馀前来援助,但陈馀始终按兵不动。

与秦军僵持了几个月,张耳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派心腹大将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馀说:“当初你我结拜为生死之交,如今大王与我危在旦夕,而你却统领数万兵马不肯相救,还谈什么同生共死呢?倘若你真讲信义,何不率军迎战秦军,与我们一起拼命呢?如此一来,我们没准还有一线生机呢!”

陈馀委屈地解释说:“我陈馀何惧生死?又何尝不想与你们同生共死呢!可考虑到与秦军血战,不但不能拯救你们,反而还会白白葬送几万大军的性命,这样做得不偿失。我之所以不与你们一起送命,是因为我想保存实力替你和赵王报仇!如果一定要与秦军拼个你死我活,无异于拿生肉去喂饥饿的猛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张黡、陈泽迫切地恳求道:“陈将军,如今战事紧急,是时候兑现同生共死的承诺了,哪里还顾得上以后的事呢!”

见张黡、陈泽坚持,陈馀仰天长叹,回道:“我从不顾惜自己的生死,但感觉同归于尽也无济于事。既然你们这么坚持,就依你们吧!”

随后,陈馀拨给张黡、陈泽五千士兵,让他们前去救援巨鹿。结果,如陈馀所猜测的一样,全军覆没。

被困在巨鹿城内的张耳,一直在心急如焚地等待张黡、陈泽的消息,但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张黡、陈泽归来,也不见陈馀发兵营救。他暗暗猜测,张黡、陈泽或许已被陈馀杀害。想到这里,他既悲且怒。

眼下,巨鹿城旦夕将破,看来刎颈之交的陈馀是指望不上了,还能指望谁呢?

难道要命丧巨鹿了吗?想到此处,两行浊泪从张耳的眼角缓缓流下。

沉思良久,张耳突然冲出大厅,从仅有的老弱病残中挑选了数十名死士,命他们冲出秦军的包围,向楚、齐、燕三国求救。幸运的是,这些人顺利地冲出了秦军的包围。

此时,秦军所向披靡,令列国将士闻风丧胆,没有国家敢与秦军正面交锋。张耳与赵王歇的命运仍旧令人堪忧。

北上救赵

秦军越来越强大,诸侯们都不敢攻打咸阳。唯独项羽怨恨秦军斩杀了项梁,所以主动请缨,恳求率军入关。

无论项羽胜利还是败亡,对楚怀王来说其实都是好事,所以他想答应,但诸将却劝谏说:“项羽为人凶悍残暴,攻破襄城时,城内百姓全被坑杀,无一幸免。更何况现在楚军节节败退,鲜有胜利,陈王、项梁全部战死。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派一位忠厚长者,向秦国父老施以恩义。秦国父老被秦国奴役太久了,如今派忠厚长者前往,晓谕他们,我们是来解救他们的,绝不拿他们一针一线。如此一来,不日便可拿下咸阳。沛公素来宽厚,不如派沛公前往。”

这时,楚怀王收到了赵国的求救信号。经过反复思量,楚怀王决定派刘邦西向攻秦,派项羽北上救赵。与此同时,楚怀王还与诸将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倘若让项羽统兵救赵,无异于将刚刚夺取的兵权转身又还给了项羽,楚怀王一百个不放心。这时,身在楚国的齐使高陵君显便向楚怀王推荐宋义,他说:“先前我出使楚国时,途中遇到大将宋义,宋义说武信君必败无疑。没过多久,武信君果然败亡。未战而能够提前预知胜败者,必然善于用兵,所以外臣特向楚怀王推荐宋义。”

楚怀王大悦,当即任命宋义为上将军,还命其统辖其他诸将,尊称其为卿子冠军,仅任命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宋义带领楚军行至安阳时,安营扎寨,不再前行。

巨鹿危在旦夕,项羽多番催促,但宋义始终不肯行军。到了第四十六天,项羽忍无可忍,便对宋义说:“秦军将赵王围困在巨鹿城中,情况十分危急。恳请将军尽快率军渡河,与赵军内外夹击,必然能击败秦军。”

宋义诡秘一笑:“话可不是这么说的!牛虻是用来叮咬黄牛的,可不是用来叮咬虱子的。如今秦军攻打赵国,如果战胜,必然兵疲将乏,到那时我们再对其迎头痛击。如果战败,我们就可以大张旗鼓地西进,直取咸阳。所以,不如先让秦赵斗个两败俱伤。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你就不如我了!”

为防止项羽等人不听号令,宋义当即下令:“凡凶猛如虎,狠戾如羊,贪婪如狼,不听号令者,一律斩首!”

宋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上将军,完全得益于齐使高陵君显的举荐,所以宋义对齐国颇有好感,而齐国也非常看重宋义,为结交宋义,齐国便聘请宋义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去做齐相。

宋义收到聘书,乐不可支,并亲自将宋襄送到无盐。在无盐,宋义大摆筵席,大会宾客。

数日来,天寒地冻,暴雨不断,士兵们饥寒交迫,而宋义营帐中却觥筹交错,杯盘狼藉。

项羽气恼,暗下动了杀心。他对诸将说:“诸将勠力攻秦,宋义却停滞不前。如今正在闹饥荒,将士们只能靠山芋野菽充饥,眼看军中就要断粮,而他却还在大摆筵席,不引兵渡河到赵国取粮。不与赵军合力攻秦也就算了,竟然还恬不知耻地说要等到秦军疲惫再发动进攻。如果放任强秦去攻打弱赵,赵国必然灭亡。赵国一旦被攻破,秦国就会更加强大,何来的疲惫可乘?更何况楚军刚刚战败不久,怀王坐卧不安,他把楚国的士兵尽数托付给了宋义,楚国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如今宋义不但不体恤士兵,反而还以权谋私,并非社稷之臣!这样的人留之何用!”

翌日清晨,项羽照常到宋义营帐中开会,并趁宋义毫无防备之时,将宋义的项上人头斩下。

诸将见状,皆惊愕不已。

项羽提着宋义的人头,对诸将说:“宋义勾结齐国,意图谋反,怀王密令我将其斩杀!”

诸将虽然心知肚明,但由于畏惧项羽,谁都不敢站出来替宋义说话,并纷纷表示:“楚国是项家所立,将军诛杀宋义,不过是在替楚国诛杀乱臣贼子罢了!”

斩草须除根,为防止宋襄在齐国坐大,对楚国不利,项羽派人追上他,并将其斩杀于齐国边境。

宋义死后,大家一致推举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命桓楚返回彭城,将宋义“叛楚”一事汇报给了楚怀王。

楚怀王已猜出事情原委,却也无可奈何。项家再度掌权,是他最为担心的事,但终于还是发生了。事已至此,楚怀王只好违心地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斩杀宋义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项羽成为上将军后,立刻发兵营救赵国。他命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兵先渡河救赵。楚军首战告捷。

陈馀见形势好转,派人继续向项羽请求增援。于是,项羽率领全军渡河。

渡河后,项羽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他命将士戳破釜甑,凿沉战船,烧掉帐篷,只携带三天的干粮。

项羽此举无异于自断后路。如果楚军不能战胜秦军,楚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项羽的对手是章邯,一个强大到令列国诸侯都心惊胆战的敌人。这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能否击败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将不可避免地上演。

项羽一到巨鹿,便亲率大军包围了秦将王离,然后又斩断了他的甬道,致使王离陷于绝粮的境地。随后,项羽又趁机率军攻打,结果大败秦军,王离被俘,副将苏角被斩杀,部将涉间被逼得自焚而死。

其间,前来救援赵国的各路诸侯都驻扎在巨鹿城外,由于惧怕秦军而不敢进攻,只作壁上观。楚军浴血奋战,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诸侯联军看得心惊肉跳。

楚军大破秦军后,项羽召见各路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从此,项羽便成为各诸侯国的上将军,所有反秦武装皆归他统领。

巨鹿之围被解除后,赵王歇和张耳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有种逃出生天的感觉。

张耳走出巨鹿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陈馀算账。

张耳一见到陈馀,就声色俱厉地指责陈馀见死不救。陈馀百般辩解,但张耳完全听不进去。

张耳责问陈馀说:“张黡和陈泽呢?”

陈馀回答说:“他们非要让我与你们一起拼命,我就让他们率领五千士兵试探着攻打秦军,但他们不幸全军覆没了!”

张耳满眼怒火,逼视着陈馀,怀疑地问道:“不会是被你暗害了吧?”

陈馀顿时火冒三丈,反驳道:“当初不去救援巨鹿,原非我本意,只是因为即便去救,也无济于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没想到,今日你竟然会如此记恨于我!你以为我舍不得这个将军之位吗?”随即赌气地解下腰间佩带的将军印绶,“咚”的一声砸在张耳面前的桌子上,“想要,你尽管拿去!”

张耳一脸错愕,有些不知所措。

事情坏就坏在陈馀当时尿急,去了趟厕所。

就在陈馀如厕的间隙,门客劝张耳说:“我听说,上天想要给你,但你不要,就会遭到惩罚。如今陈将军把印绶给你,你却不接受,不祥,赶快拿着吧!”

张耳迟疑片刻,心一横,便收起了印绶,并接管了陈馀的部队。

等陈馀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印绶早已挂在张耳的腰间,心中拔凉拔凉的。他恨恨地白了张耳一眼,转身离开营帐,带领几百名亲信,到黄河边去打鱼捕猎了。

曾经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好兄弟,自此决裂,成为一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而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赵高李斯斗法

就在项羽救援巨鹿期间,一颗仿佛长有羽翼的枉矢星如同蛇行一般,弯弯曲曲地从西方划过。卜官认为,枉矢星所到之处,将有征战,旧的王朝即将灭亡。然而,深居皇宫大院的秦二世对此却毫无察觉。而秦二世之所以毫无察觉,皆因赵高。

赵高自从当上郎中令以来,便大肆陷害忠良,铲除异己,结怨甚多,唯恐大臣们向秦二世揭露他的罪行,所以就劝秦二世说:“先帝治理天下长达数十年,所以群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不敢散布异端邪说。如今陛下春秋正盛,刚即位不久,怎么能与公卿大臣一起在朝堂上决断政事呢?”

秦二世一脸茫然地问道:“为什么不能?”

赵高解释道:“如果决断错误,就会被群臣看出短处,就不能向天下人彰显陛下英明了。帝王之所以尊贵无比,就是因为别人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却见不到他本人,所以才自称‘朕’。陛下何不深居宫中,与我和一些熟悉法律的侍中待在一起,等大臣呈报事务上来,我们就可以一起研究决断。如此一来,大臣就不敢把有疑难的事情呈报上来,陛下便可轻易解决,天下人就会称赞陛下为英明圣主!”

秦二世一听,感觉颇有道理,于是决定做个宅男,不再在朝堂上接见文武百官。一切国事皆取决于赵高。

皇帝不上朝、不接见百官处理政事,成何体统?李斯对此颇有意见。

赵高听说李斯颇有微词,就对李斯说:“如今,函谷关以东的反贼是越来越猖獗了,可陛下还在不断地征发劳役去修建阿房宫,到处搜寻狗马之类毫无用处的东西来玩乐。我本来想劝谏,但地位卑下,人微言轻,说了陛下也未必肯听。这可是丞相您的分内之事,丞相为什么不劝谏呢?”

李斯一脸委屈:“我早就想劝谏了,但陛下不上朝听政,深居宫中,我连面都见不到,又如何劝谏呢!”

赵高阴阴一笑,安慰道:“丞相如果诚心劝谏,待陛下空闲之时,我就马上派人通知丞相!”

李斯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竟然没有怀疑赵高居心不良,或许是因为自沙丘政变之后,李斯早已将赵高当成了自己人。但赵高从来没有拿李斯当自己人看,反而还将其当成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因为他时刻惦记着李斯的丞相之位。

每当秦二世观看歌舞表演或与嫔妃颠鸾倒凤玩得正尽兴的时候,赵高就派人告诉李斯:“陛下正闲着呢,可以进宫奏事了!”

李斯屁颠屁颠地跑进宫,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

一连数次,终于把秦二世给惹毛了。

秦二世发火道:“我说李斯这个老家伙,是不是倚老卖老哇?我平时空闲的时候他不来,每次我玩得正尽兴的时候他却偏偏跑来扫兴。他是不是看我年轻,瞧不起我呀?还是嫌弃我庸俗浅薄、智商不够数哇?”

赵高故作惊恐状:“如果真是这样,那陛下就太危险了!沙丘之谋,丞相曾经参与,陛下如今贵为皇帝,而他李斯却仍然还是丞相,难不成他想裂地称王?”

听赵高这么一解释,秦二世气得面如土色。

赵高心中窃喜,继续搬弄是非道:“如果不是陛下问我,我还不敢说。丞相与盗贼陈胜等人是老乡,丞相的长子李由身为三川郡守,在盗贼大张旗鼓地经过三川郡时,却不肯出击。我听说李由还和陈胜等人有书信往来,由于暂时尚未查明,所以不敢禀报。丞相在外,其权势已经超过了陛下,陛下不可不防啊!”

秦二世从此开始忌惮李斯,多番想要将李斯下狱,但李斯身为两朝重臣,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能轻易定罪,所以就先派人前往三川郡搜查李由通敌的罪证。

赵高心知肚明,此时李由已被项羽、刘邦斩杀,李由是否通敌一事基本上死无对证,而他要的就是让李斯百口莫辩。

天威难测,如果不在皇帝身边安插几个眼线,了解皇帝的一举一动,又怎么好意思出来混呢?精明如李斯,他在皇宫的情报系统可谓非常发达。当年秦始皇曾在宫殿的复道上远远看到李斯带了很多车马随从,其阵势极其壮观。秦始皇一向忌讳臣子位高权重,看到李斯如此高调,就随口抱怨了几句。没想到,过了几天,再次见到李斯时,却发现他轻装简出,低调了很多。秦始皇心想,一定是有人向李斯透露了消息,由于没有查出透露消息的人,所以秦始皇将当时跟随在自己身边的随从全都杀了。

李斯敢在秦始皇身边安插眼线,又岂不敢在秦二世身边安插眼线呢?所以,赵高在秦二世面前诽谤他与儿子私通反贼的消息很快传进了他的耳朵。

李斯这时才恍然大悟,没想到自己堂堂一国之相竟然中了阉狗的计。

熬了一辈子的鹰竟然让鹰啄了眼,太悲哀了!

李斯一时间怒不可遏,但多年来的宦海生涯让他很快冷静下来。

通敌,是灭族之罪,看来赵高是想赶尽杀绝。

他又岂是坐以待毙之人!必须反击!

秦二世每天窝在甘泉宫里看摔跤和滑稽戏表演,压根儿就不接见百官。李斯没有机会当面揭露赵高的罪行,只好上书告发赵高:“我听说,臣子的权力如同君主,就会危害国家。小妾的权力如同丈夫,就会危害小家。如今有大臣如同陛下一样手握生杀大权,这万万要不得。昔日,子罕在宋国做相国,掌管刑罚,威震天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国君,篡夺了王位。田常身为齐简公的臣子,爵位在国内无人能及,私人财产可谓富可敌国,还常常广施恩德,上得群臣的拥护,下得百姓的爱戴,却暗中篡夺了齐国的政权,还在厅堂杀死了大夫宰予,在朝堂上杀死了齐简公。这些事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今,赵高有奸邪之志和危害国家的行为,犹如子罕在宋国做相国一样。他个人的财富,犹如田常在齐国一样。赵高兼有子罕和田常的忤逆行为,又暗中窃取陛下的威信,他的志向如同韩玘当韩安的宰相一样极其险恶。陛下如果不早作打算,恐怕迟早会生出祸乱!”

秦二世看到奏疏,一阵苦笑,他没想到李斯竟然狗急跳墙,恶人先告状了!

于是,秦二世派人责备李斯说:“你这说的不是屁话吗?赵高只不过是个宦官,但他并没有因为生活安逸就为所欲为,也没有因为处境危险就改变对我的忠心。他品行廉洁,一心向善,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获得今日的地位,因为忠诚而得到提拔,因为诚信而保全爵位,我认为他是个大才,而你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呢?我年纪轻轻父亲就驾崩了,现在学识还很浅薄,还不懂如何治理万民,而你又年纪大了,我担心与天下人隔绝,不接地气,所以才会重用赵高。你说,我不把国事托付给赵高,还能托付给谁呢?更何况赵高为人精明能干,做事尽心尽力,下能体察民情,上能顺应我意,希望你不要再怀疑他了!”

李斯顿时察觉到秦二世已被赵高洗脑洗得脑袋都进了水,但他仍抱着一丝希望,苦口婆心地解释道:“事实可不是这么回事!赵高只是个卑贱的宦官,哪里懂得治国之道!如今,贪得无厌,追求权力,其权势已经仅次于陛下,但欲望却没有止境,所以我才说他危险!”

任李斯如何解释,秦二世铁定赵高是清白的。他担心李斯会除掉赵高,于是暗中把李斯的奏疏交给了赵高,还不无关切地提醒道:“爱卿啊,你可要小心李斯这个老家伙!他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

赵高“扑通”一声,跪倒在秦二世的脚下,哭诉道:“丞相最忌讳的人唯有我赵高,我赵高一死,丞相就可以干田常所干的事了!”

秦二世连忙扶起赵高,安慰道:“爱卿不必担心,有我在,李斯奈何不了你!”他两眼盯着赵高,诡秘一笑,“看我怎么替你收拾这个老东西!”

秦二世整天沉浸在女人之间而无法自拔,以至荒废了朝政。眼瞅着起义军越来越强大,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冒死劝谏秦二世说:“关东盗贼并起,我们多次发兵围剿,虽然杀了不少,但冒出来更多。盗贼之所以屡杀不止,就是因为劳役太多、赋税太重,我等恳请陛下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向四方边境征派戍卒,并停止向四方运送粮食。”

秦二世一听这话,当场就发飙了:“我曾听韩非子说,尧、舜统治天下时,栎木屋椽不加砍削,茅草屋不加修葺,吃饭用土罐,喝水用土钵,即便是看门的保安过得也不会如此寒酸。大禹亲自拿着筑墙的杵和挖土的锹,开凿龙门,为大夏民族疏通河道,治理水渠,将洪水引入大海,以致小腿上的汗毛都被磨光,手掌和脚底都结出厚厚的老茧,面目黝黑,即便贴再多面膜都无法变白,最后累死在野外,奴隶恐怕也没有他这般辛苦!凡是无上尊贵而统治天下的人,就应该随心所欲。帝王的工作就是严明法纪,让臣民不敢为非作歹,这样才能永久地统治天下。像尧、舜、禹这样的君主,虽然贵为帝王,却亲自劳作,顺从百姓,还有什么法治可言呢?”

李斯等人一阵扎心。

秦二世继续说道:“圣人统治天下,就会让万事万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显现出帝王的尊贵。如果一个人连生活过得都不能称心如意,又怎么能指望他心无旁骛地治理天下呢?所以我想既能随心所欲,又能永远享有天下。但我虽贵为万乘之君,却没有万乘之实,我要制造一千辆马车,配备一万名随从,来匹配我这万乘之君的称号。”

李斯万万没有想到秦二世竟然昏庸到即便回炉再造都无药可救的地步,回想起“沙丘宫变”,不觉一阵心寒。

秦二世扫视了李斯等人一眼,责备道:“先帝以诸侯之身,兼并天下,并抵御四方夷狄,使天下安定,边境安宁,所以才会大肆修建宫殿,来彰显自己的功业。而今,我才继位两年,就盗贼并起,你们不但不能平叛,反而还想废除先帝未竟的事业,你们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

李斯等人羞愧难当地勾下头,沉默不语。

秦二世的脸色陡然变得扭曲起来,朗声呵斥道:“你们既无法报答先帝,又无法为我尽忠,凭什么身居高位?”转而对身边的甲士吩咐道,“全都给我下狱,交给郎中令赵高治罪!”

看着李斯等人被拖出大殿,秦二世与赵高相视一笑。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身陷囹圄,还要被一帮不配提鞋的小吏欺凌,简直是奇耻大辱。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哪里受得了这般凌辱,于是双双自杀。

李斯却没有自杀,因为他还不想死。

死了,奋斗了大半辈子才得到的功名利禄瞬间将化为灰烬。他不甘心,更不甘心被一个太监玩死。

唯有活着,才有希望;唯有活着,才能反击。所以,他选择屈辱地活下来。

赵高想屈打成招,所以变着法地折磨李斯,但李斯始终不肯招供。

李斯死到临头对秦二世竟然还心存幻想,因为他自恃对大秦帝国功不可没,所以奢望着哪天秦二世万一遭雷劈、被车撞突然就醒悟过来赦免了他呢!不过,现实却是秦二世与赵高早已沆瀣一气,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赵高见李斯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阴阳怪气地对狱吏吩咐道:“让他感受一下,是他的骨头硬,还是我们的皮鞭硬!”

狱吏一顿臭揍,把李斯打得皮开肉绽。

李斯当时已经七十六岁了,实在吃不消,只好承认自己有罪,并且有“七宗罪”:

我当丞相,治理万民,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初来秦国之时,秦国的疆域还很狭小。先王当政时,秦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数十万。我竭尽绵薄之力,谨守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以金玉,让他们替秦国游说列国诸侯。又暗中修缮兵甲,整顿政务,提拔勇士,大封功臣,给予高官厚禄,终以胁迫韩国,削弱魏国,攻破燕赵,诛灭齐楚,兼并六国,俘虏了他们的君王,拥立先帝称帝。这是我的第一宗罪。

虽然兼并了六国,但秦地并不辽阔。我又辅佐先帝驱逐胡人、貉人,向南平定百越,来彰显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宗罪。

尊重功臣,提高他们的爵位,以此来巩固他们与先帝的君臣关系。这是我的第三宗罪。

我为国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借以彰显先帝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宗罪。

更改尺子容器上的刻度,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并颁布天下,来树立秦国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宗罪。

修建驰道供皇帝的车马行走,修建娱乐场所供皇帝玩乐,来彰显皇帝的志得意满。这是我的第六宗罪。

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为的是让皇帝赢得民心,让万民拥戴皇帝,至死都不会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宗罪。最后,李斯又打了一副苦情牌,说:“像我李斯这样的大臣,所犯的罪足够拉出去砍一万次了!但陛下可怜我,希望让我尽一些绵薄之力,所以我才能苟活到现在。还希望陛下能法外开恩,给留个活口!”

李斯的“认罪书”被赵高截获了。赵高一看,这哪里是认罪啊,分明是在向陛下表功!一不做二不休,一把火将李斯的信烧了。

赵高见李斯仍做困兽斗,为防止夜长梦多,先后派十余人伪装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审讯李斯。只要李斯不承认自己有谋反之罪,就派人对其进行严刑拷打,打得他认罪为止。

审讯期间,李斯也不消停,时常翻供,否认自己有谋反之举,赵高继续派人对他进行严刑拷打,直到他不再翻供。

为了免受皮肉之苦,李斯学乖了,每次再有人提审他的时候,他就承认自己有谋反之心。

赵高见时机已经成熟,立刻怂恿秦二世派人去提审李斯。李斯哪里知道这次才是秦二世真正派去审查他的人,所以依旧承认自己有谋反之罪。

秦二世拿到李斯的认罪书后,大为喜悦。他对赵高感激道:“要不是赵爱卿,我恐怕就要被李斯这个老家伙给出卖了!”此后,秦二世更加宠信赵高了。

承认谋反,无异于自杀。李斯似乎早已意识到自己的结局,所以悲叹道:“唉,实在太扎心了!你说这么没脑子的昏君,谁能替他出谋划策呢!昔日夏桀残杀关龙逢,商纣王残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残杀伍子胥,这三人哪个不是忠臣?然而终究难逃一死,就是因为他们跟错了人。如今,我的智慧比不上三人,但秦二世的残暴却远远超过了夏桀、商纣王和夫差,看来我终究是要不得好死!我能够尽忠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想到自己辅佐秦始皇打下来的天下即将倾覆,李斯在心中暗骂秦二世道:“让这个混小子治理国家,不乱天理不容!先前残杀自己的兄弟而自立,后又擅杀忠臣而重用卑贱之人,已是残暴至极。如今又大肆修建阿房宫,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身为丞相,并非我不想劝谏,而是他秦二世不听。凡是古代圣明的君王,饮食都有一定的节制,车马器械都有一定的数量,宫殿都有一定的规模,颁布法令、处理政事、增加费用时,凡是不利于百姓的一律禁止,所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如今,他残杀兄弟,不怕遭天谴;屠戮忠臣,不怕遭殃;修建宫殿,向天下人征收税赋,毫不吝惜消费。如此一来,天下人谁还愿意归附呢?如今天下已经有一半人造反了,他还没有察觉,仍然让赵高辅佐,我早已看到反贼攻破咸阳,致使朝廷成为麋鹿嬉戏的地方了。”

李斯“认罪”后,赵高又让人编造了一套李由谋反的罪证,并上报给了秦二世。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秦二世下令将李斯腰斩于咸阳,并夷其三族。

刑场上,李斯情真意切地对二儿子说:“我还想与你一同牵着老黄狗到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但又怎么能做到呢!”言罢,李斯被刀斧手拦腰斩断。大秦帝国曾经呼风唤雨的丞相就这样成了刀下亡魂。

李斯在辅佐秦始皇兼并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车轨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其功勋原本可以与周公、召公相媲美,然而却因听信赵高的异端邪说,逼杀扶苏而拥立胡亥,才导致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着实可惜!

智取陈留

就在项羽北上救赵之际,刘邦率军一路向西,直扑咸阳。但一路上并不顺利,好在他遇到了一个智谋不输张良的谋士——郦食其。

郦食其,陈留县高阳乡人,平时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所以就在县里做了负责看守大门的保安。

别看郦食其只是个保安,却很狂放,就连县里的官吏豪杰都不敢招惹他,所以大家平时都叫他“狂生”。由于他平时还喜欢喝酒,所以大家又叫他“高阳酒徒”。

陈胜、项梁起兵反秦时,有数十批将领经过高阳,郦食其听说他们肚量小,喜欢繁文缛节,又自以为是,听不得大度之言,担心被人拉去做军师,就躲了起来。

后来,他听说刘邦将要攻打陈留,突然来劲了。邻居的儿子在刘邦的军中做骑士,有一次,骑士回家探亲,郦食其就对骑士说:“我听说沛公这家伙傲慢无礼,总瞧不起人,却有雄才大略,这正是我想要追随的人,可惜没有人愿意替我引荐。你见到沛公时,就对他说:‘我们乡里有个叫郦食其的人,有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说他是狂生,但他却说自己并不狂。’”

骑士面露难色,并提醒道:“老大哥,你不知道,沛公平生最讨厌的就是儒生了。他一看到戴着帽子前来求见的儒生,就立刻把人家的帽子取下来,朝里面撒尿。与儒生说话时,他还经常骂娘。你千万别以儒生的身份去见他。”

郦食其胸有成竹道:“老弟,你只管照做就是了!”

骑士虽然心里没谱,但还是照做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刘邦竟然没有骂娘,反而还召见了郦食其。

郦食其前去拜谒,看到刘邦正叉着两条腿让两个洗脚妹帮自己洗脚。

郦食其心想,好小子,竟然比我还狂!今天我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才叫真正的狂人。

郦食其冷冷地拱了拱手,却不下拜,劈头盖脸地问道:“足下是想帮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帮诸侯攻打秦国呢?”

郦食其不按常理出牌,一句话把刘邦问蒙了。

刘邦愣怔片刻,破口大骂道:“你这个贱儒,说的是人话吗?天下苦秦久矣,所以诸侯们才会联合起来讨伐秦国,你怎么能说我是在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

郦食其斥责道:“如果你真心想要联合诸侯共同讨伐无道的秦国,你就不应该如此傲慢地接待长者!”

刘邦自知理亏,连忙向郦食其赔罪,并穿戴整齐,请郦食其坐到上座。

其间,郦食其向刘邦讲述了六国合纵连横时所采用的谋略。刘邦听得津津有味,并向郦食其咨询道:“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郦食其直陈利弊:“你召集的乌合之众和散乱之兵,满打满算不过万人,而你却想用这点家当与秦国的虎狼之师硬拼,无异于蚍蜉撼树、螳臂当车。陈留乃天下要冲之地,四通八达,城内囤积着大量粮食。如果你想强攻,恐怕没那么容易攻破,所以只能智取!我与陈留县令关系要好,如果你派我前去,我愿为你劝降他。如果他不听,你再发兵攻打,我给你做内应,到那时何愁攻不下陈留呢!”

刘邦大喜,当即派郦食其前往陈留,自己则率军紧随其后。

郦食其见到陈留县令后,劝说道:“秦国无道,所以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如果你肯起兵反秦,可成就一番大业。如果你还想替暴秦坚守城池,恐怕迟早会身首异处……”

县令闻言,心中一惊,连忙打断郦食其:“秦法严苛,莫要乱说,否则会被灭族的!先生所言,实非我意,请不要再说了!”

郦食其见陈留县令顽固不化,不再相劝,只是恳请在他家暂住一宿。县令没多想,便答应下来。

当晚,郦食其趁县令熟睡之际,斩下其项上人头,然后提着人头翻墙逃至刘邦的大营。刘邦见县令已死,立刻发兵包围了陈留。

陈留城下,刘邦手提县令头颅,向守城士兵喊话道:“你们的县令已被斩杀,快快投降吧!投降不杀,最后投降者,一律处死!”

群龙无首,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弃甲投降,刘邦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陈留。

为奖励郦食其,刘邦封其为广野君,封其弟郦商为大将,并统领陈留军队。

攻下陈留后,刘邦继续率军西进攻打开封,但并未攻下。随后,又与秦将杨熊战于白马、曲遇,杨熊败退荥阳,被秦二世斩杀。紧接着,又攻破了颍阳。

张良听说刘邦要从韩国故地辕经过,于是与韩王成一起率军投奔刘邦。

张良、韩王成见到刘邦后羞愧难当,因为二人攻略韩地数日,却一无所获。

张良在刘邦手中,可谓攻必克、战必胜,在韩王成手中却一事无成,可见,平台和上级领导对人的发展极其重要。

张良是个百年难遇的谋士,如果就这么一直跟着韩王成,实在是太糟践人了。

刘邦私下跟韩王成做了笔交易:“我帮你攻略韩地,你把张良还给我!”

韩王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刘邦一口气帮韩王成攻下十余座城池。

韩王成信守承诺,只要张良愿意跟他走,他绝不阻拦。

张良深知凭借他与韩王成的兵力,还不足以完全平定韩国,唯有依靠刘邦才行。他愿意助刘邦早日入主关中,再图韩地。

随后,刘邦便带着张良一起南下。

正当刘邦为入关无门而着急上火的时候,赵将司马卬正要渡河入关。

刘邦一看,我还没入关呢,你小子也别想入关。于是,刘邦领兵攻破了阴平,切断了渡口。

司马卬大骂刘邦:“你也太不厚道了吧!我们赵军可是你们楚国的盟军呢!”

刘邦淡淡一笑:“不好意思,盟军也不行!”

“先入关中者为王”,这句话刘邦每天不知道在心中默念多少遍。眼瞅着其他诸侯纷纷朝关中开进,他着急万分。然而,正是这急切称王的心情差点给他带来致命打击。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南阳郡的治所宛城是一个极其难啃的骨头。刘邦虽然数次击败南阳郡守,并占领南阳的大片土地,但却始终无法攻破宛城。

宛城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攻破,如果一直空耗,恐怕会被他人抢先入关。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刘邦咬咬牙,决定绕过宛城。

刚绕过宛城,张良就火急火燎地找到刘邦,忧心忡忡地劝谏说:“沛公啊,你急于入关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今,秦军仍旧兵多将广,而且占据要害之地。如果我们现在不攻下宛城,前有强秦的阻拦,后有宛城将士的追击,我们腹背受敌,岂不是太危险了吗?”

刘邦突然意识到绕道有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一拍脑门,悔恨道:“唉,都怪我太急功近利了!子房,你说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张良早有对策,便回答说:“为今之计,只有绕道返回,拿下宛城再说!”

一想到宛城,刘邦一阵心绞痛。沉默半晌,他有些泄气地问张良说:“可我们怎样才能拿下宛城呢?”

张良胸有成竹:“从其他道路返回,更换旌旗,再将宛城里里外外围上三层。”

于是,刘邦连夜折返。

南阳郡守听说刘邦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了大量“新军”攻城,急得拎起剑直想抹脖子。

这时,门客陈恢拦住了他,劝说道:“郡守,别这么着急投胎嘛!”

郡守一脸苦相:“我要是不自己主动去投胎,只怕会被别人送去投胎!”

陈恢哈哈一笑:“我有办法让郡守不必投胎!”

郡守眼前一亮,连忙哀求道:“先生,救我啊!”

陈恢胸有成竹道:“郡守只管放心,我不但可以让你活命,还可以让你封侯!”说罢,告别郡守,从宛城翻墙而下,直奔敌营。

来到敌营,陈恢一看,竟然还是刘邦的大军,顿时愣住了,旋即又大笑起来。

见到刘邦后,陈恢不卑不亢道:“我听说楚怀王与诸位相约,先入咸阳者为王。然而,宛城是大郡的治所,拥有数十座城池,人多粮足,官吏民众认为投降必定会被处死,所以才会拼死坚守。足下如果没日没夜地在这里围攻,士卒必定伤亡惨重。如果绕道宛城,足下必然担心宛城士兵会追击。如此一来,足下前则失怀王之约,后又有宛城之患。为足下考虑,不如招降,大封郡守,让郡守留守宛城,足下带领宛城士卒西进咸阳。其他由秦军占领的城池听到这个消息,必定望风而降。足下西进之路,便可畅通无阻!”

前番屡战不胜,今日却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刘邦倒是乐观其成,当即接受招降,并封南阳郡守为殷侯,封陈恢食邑一千户,然后领着南阳的士兵继续西进。

一路上,秦将望风而降。

到达丹水时,高武侯鰓、襄侯王陵率领西陵之众投降。随后,刘邦又联合大将梅鋗攻破析县、郦县。

咸阳近在咫尺,“关中王”近在咫尺。登高遥望咸阳,刘邦激动不已。秦军已经不足为惧,于是刘邦派魏国人甯昌出使秦国,劝降秦二世,然后坐等秦二世献上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