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新媒体的概念
当前国内外有关新媒体概念的定义各不相同,至今仍较含糊不清。学术界、产业界对新媒体的概念乱用、混用的现象随处可见,常将新媒体、互联网(国际计算机网络)、因特网、手机、数字媒体、手机新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第四媒体、第五媒体、智能媒体等概念混为一谈。本节重点讲解究竟什么是新媒体,以及如何辨析网络与新媒体的关系。
1.1.1 什么是新媒体
当前,与新媒体有关的概念五花八门,但大多未能讲清其内涵和外延,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们提出了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手机新媒体、自媒体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往往强调特定方面或某些特征,与新媒体概念本身的关系未能被厘清。例如,数字媒体经常被提及,其被定义为具有可操作性、网络性、可压缩性、稠密性和公正性的媒体。数字媒体使得数据的操作变得较为容易,如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可借助软件进一步编辑处理,但胶片相机拍摄的照片就难以再编辑处理;不同的数字媒体之间借助合适的协议可以交互,可以连接成一个网络;数字媒体以技术为基础,很多数字信息可以放在一个很小的物理存储空间。但数字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是什么,其内涵与外延有何不同?或者数字媒体仅仅是新媒体的一种类型?另外,网络媒体、手机新媒体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类似问题。
二是人们在界定新媒体的概念时所关注的对象和层面各不相同,把不同层面的概念进行混用。例如,若把“网络”与“电视”比较后,就说网络是新媒体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电视是终端,二者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只能说“电脑”相较于电视是新媒体;若把“手机”和网络相提并论,说“网络是第四媒体,手机是第五媒体”,显然也是不严谨的,同样因为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而手机仅仅是终端而已。也有人说新、旧媒体的区别主要看其传播特征,这种说法看似很理性,但仔细一想,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因为新、旧媒体本身没有区别清楚,哪来的新、旧传播特征呢?一般来说,一种新型的媒体问世后,人们才会发现或总结其新型的传播特征,而较难先构想一种新型的传播特征,然后拿这把尺子“量”哪些是新型的媒体。
所以,界定新媒体的概念,首先要确定我们定义新媒体概念的层面和角度,不能将应用(软件)、终端和支撑网络等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加区分、相互嫁接、随意组合或比较:不能把应用之新(如微信)与终端之旧(如电脑)进行比较后,就说微信是新媒体;也不能把终端之新(手机)与网络之旧(如互联网)进行比较后,说手机是新媒体。
本书认为,新媒体可从“终端”视角、“应用”视角和“体系”视角进行界定。
第一,新媒体的终端说。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如收音机)、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所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它们全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终端。也即,这里新、旧媒体的更替,其本质是新、旧媒体终端的更替,或者说新媒体其实是“新媒体终端”的简称等。既然这样,本书认为,与“模拟电视”相比较,新媒体是指“数字电视”和“智能电视”;与电视相比较,新媒体是指“计算机(或电脑)终端”;与计算机(或电脑)相比较,新媒体是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
第二,新媒体的应用说。对用户而言,其真正感受到的新媒体其实就是由网络提供的一个个具体的应用(App)组成。正是这些应用深刻改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沟通方式和娱乐方式。用户借助各种各样的应用,能实现实时的信息获取、便捷的购物、流畅的沟通和无处不在的娱乐。由此可见,新媒体的本质是“网络应用”,或者说新媒体是“新媒体应用”的简称。因此,本书认为,要认识智能新媒体,关键是认识具体的一个个网络应用。
第三,新媒体的体系说。新媒体可看作一个由新型网络、新型数据处理模式、新型计算模式、新型浏览模式、新型应用模式和新型终端构成的新型媒介体系。也即,所谓新媒体是“新型媒介体系”的简称。因此,所谓新媒体,可能是网络之“新”,可能是数据处理模式之“新”,可能是计算模式之“新”,可能是浏览模式之“新”,可能是终端之“新”,也可能是应用之“新”。其中,新型应用是“新媒体体系”的核心。因为若没有丰富多彩的应用,所谓新型网络、新型数据处理模式、新型计算模式、新型浏览模式和新型终端都将成为“空壳”,将变得毫无意义。由此可见,新媒体的体系说和应用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1.1.2 网络与新媒体关系辨析
厘清了新媒体之后,网络与新媒体的关系就非常清楚了。
若将新媒体理解为狭义的新媒体终端,则网络是由新媒体终端相互连接而成的。新媒体终端经历了电视机、计算机和手机的演变历程,相应地网络经历了广电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演变历程。其他所谓“网络就是新媒体”“智能新媒体相加就是网络新媒体”等说法显然都是不严谨的。
若将新媒体理解为新型媒介体系,则网络是新型媒介体系的基础平台,是新媒体的一部分。
网络与新媒体显然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会催生新型的新媒体终端;新媒体终端自身的更替也会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当前,智能穿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代表未来,更能方便地连接“无处不在”的网络。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终端能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中的媒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