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以及金融产业集聚三个系统之间的互动机制,为了了解每个子系统的发展状况,我们分别对三个子系统进行了评价,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与协调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全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绪论。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新型城镇化和金融集聚及相关理论,从系统论和协同的角度出发,以城市群理论和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理论,全面而系统地分析相关问题。
第3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新型城镇化与金融集聚耦合协调作用机理。主要从经济环境入手,分析金融要素、产业要素等主要要素对经济环境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经济发展导致的金融发展、要素流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等一系列演化过程,通过详细而缜密的逻辑性描述,分析城镇化、金融、产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出本书中有关三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问题,为第4章的系统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第4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新型城镇化与金融集聚三系统评价。这一章是本书研究的重点。首先,评估我国范围内样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结合我国各个样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态,借鉴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全国样本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价值。其次,借鉴相关观测年度以及不同样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横截面数据,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造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为代表,以新产品利润率为主要指标计算区位熵,得出各样本地区不同观测年份的产业集聚水平评价。最后,了解我国各地区金融集聚现状,通过借鉴和梳理现有成果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形成各样本地区金融集聚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同时从各观测样本年份的金融年鉴以及统计年鉴中收集数据,评价得出各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
第5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新型城镇化与金融集聚耦合协调分析。首先,假设三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次,采用非广义相关系数法进行验证,确定三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最后,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模型,以本书第4章子系统评价水平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各个样本地区和观测年度的三系统耦合程度以及协调程度。
第6章,结论与展望。首先,对前面章节的研究结论做出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其次,尝试提出三系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及改善措施;最后,思考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做出方向性和技术性的展望。
1.2.2 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
本书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理论、系统论和协同论、城市群理论以及增长极理论,定性地分析了我国样本地区新型城镇化、金融集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现状、特征、内涵和主要问题,同时深入挖掘三系统之间耦合和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各地区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和协调状态。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和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各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详细描述。
(3)比较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各样本地区和样本时间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比较各地区和各时间其发展状况,用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区三系统耦合程度和协调程度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以及外部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1.2.3 技术路线

图1.1 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