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0章 外应
吕泽、吕产听完,同样是不寒而栗。
三人沉默良久,吕产说道:“坏了心的苹果,还能吃吗?刘长已有叛逆之心,不可再留,索性将他杀了,以绝后患。”吕娥须身心俱疲,用肘部支撑着案几,还一边搓揉着太阳穴,压根就没听见吕产的说话。
吕泽见吕娥须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说道:“太后,你是不是有什么顾虑?刘长已经知道赵淮之死的真相,对你心生怨恨。刘长虽是你的养子,现在应该也没啥母子之情了吧。你切不可妇人之仁,给刘长复仇的机会,他非死不可。不过,我们要先找到合适的人选,接替皇帝的宝座,才能刘长他下手。权宜之计,我们不如先将刘长幽禁起来。”
吕娥须沉默半晌,哀叹道:“刘盈为了戚懿的事情,对我心灰意冷。如今,刘长也因为赵淮,与我反目为仇。他们一个是我亲儿子,一个是我的养子,却都与我形同陌路。我是不是作孽太多,该得这样的下场?。。。。。。我老了,也累了,折腾不起了。该怎么处置,你们看着办吧。”说完,吕娥须撇下吕泽、吕产二人,孤身一人、怅然若失的返回后殿。
当晚,吕泽、吕产派人将刘长秘密囚禁在皇宫的永巷中,并对外宣称刘长染病,任何人不得前来探视。然后,吕泽、吕产费尽心思挑选接替皇位的人选,却始终犹豫不决。而吕娥须经过这场变故,伤透了心,终于病倒了。
刘长、吕娥须接连告病,引起陈平的怀疑。陈平暗中派人打探,得知刘长被吕泽、吕产幽禁的真相。陈平秘密会见周勃、灌婴,说道:“宫中发生两件大事:一是吕后病重,命不久矣;二是吕泽、吕产图谋不轨,将刘长幽禁了。。。。。。”
灌婴急了,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陈平:“吕后病危,吕泽、吕产必然慌了神。为了防止他们狗急跳墙,我们先要稳住他们两个。。。。。。”
。。。。。。
次日,陈平、周勃联名上奏,请求加封吕泽、吕产二人。吕泽、吕产守在吕娥须的病床前,看着陈平、周勃递交的联名奏本,稍稍心安。过了一段时间,吕娥须终于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缓缓睁开眼,迷迷糊糊的望见吕泽、吕产二人,嘴唇嚅动了许久,艰难的吐出几个字:“好自为之。。。。。。”话音未落,吕娥须终于撒手人寰,结束了她充满争议的一生。
吕娥须死后,吕泽、吕产手握重兵,时刻提防着那些功勋老臣。陈平再次会见周勃、灌婴,说道:“拨乱反正的时候到了。吕泽、吕产牢牢把持着兵权,要想剿灭他们,夺回兵权是关键。我们必须要联合刘氏宗亲,高举平乱的旗号讨伐吕氏,才能成功。”
周勃思忖片刻,说道:“这太难了。一则,吕泽、吕产长期控制着南北两军,经过几番洗牌,军中已经没有我们的心腹,夺回兵权不是说办就能办到的。二则,刘长被吕泽、吕产幽禁,外人均无法接近。我们根本没办法拿到刘长的旨意,如何号召刘氏宗亲及天下臣民共同讨伐吕氏?”
陈平:“我们需要一个外应,制造乱局,转移吕泽、吕产的注意力,让他们放松对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戒备。然后,我们再伺机夺回兵权。至于刘氏宗亲,我们可写密信给他们,请求与他们合作。刘氏与吕氏本来就势同水火,只要我们晓之以情、诱之以利,他们还不欣然响应?”
听到这里,灌婴傻乎乎的问了一句:“谁来当那个外应?”
陈平直勾勾的瞅着灌婴,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几日后,齐王刘肥、代王刘恒、楚王刘郢客均收到陈平的密信。刘恒召集众人商议,莫负思前想后,提议道:“局势尚不明朗,我们不如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刘恒采纳了莫负的建议。而刘郢客生性胆小,又是吕娥须的乘龙快婿,也不愿意贸然涉险入局,同样龟缩在楚地作壁上观。
唯有刘肥,接到陈平的来信后,欣喜若狂,并且秘密召见了魏勃。刘肥问道:“周勃、陈平让我起兵,与他们一起讨伐吕氏。这事儿可行吗?”
魏勃登时喜上眉梢,回道:“我看行。事成之后,只要周勃、陈平肯为你撑腰,您就是大汉皇帝的不二人选。”
刘肥一听,高兴地忘乎所以,说道:“想当初,吕后设局,想要害我性命。幸亏曹敬伯、张子房相救,同时我以割地为代价,才侥幸保住一命,逃回了齐地。老天开眼,吕后总算死了。吕氏那帮人罪不可赦,我决定响应陈平、周勃的号召,率军杀回长安,诛灭吕氏乱党。事成之后,我必定对你重重有赏,加官进爵少不了你的份儿。”
于是,魏勃领命,暗中谋划起兵。魏勃正在兴头上,他的妻子知道以后,劝阻道:“人要守本分,不要贪慕不该得的高官厚禄。你难道忘了当年在乱麻堆中哭泣流泪的日子吗?”
魏勃不耐烦的回道:“国家大事,你们女人懂什么?”于是,魏勃照旧行动。岂料,刘肥举兵的消息走漏了出去,被邵平得知。邵平连忙纠集人马,包围了齐王宫,软禁了刘肥,并派人向长安的吕泽、吕产通风报信。
刘肥被困在齐王宫中,正不知所措;倒是魏勃心生一计,找到邵平,说道:“齐王刘肥想发兵,却没有朝廷的虎符验证。你暂时围住了王宫,考虑的很周全,干得好。我愿意助你一臂之力,替你领兵看守齐王,日后也好与你共同担责。”
邵平正缺帮手,就听信了魏勃的话,将麾下兵马交由魏勃指挥。魏勃接管兵权后,竟直接将原先围困齐王宫的士兵调走,还让他们转而包围了邵平的相府。邵平这才醒悟过来,后悔已晚,走投无路之下只得自杀。
就这样,刘肥成功脱身,旋即任命魏勃为将军,发兵向长安挺进。吕泽、吕产收到刘肥举兵的消息,惊慌不已,召集群臣商议。陈平故意献策:“兵权至关重要,不可轻易交付他人。最稳妥的就是让吕产将军亲自带兵,前去阻击刘肥。”吕泽、吕产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周勃却在一旁故意抬杠:“长安是国之根本,不可轻弃。假使吕产将军轻率的领兵外出,长安必然空虚。倘若有宵小之辈在长安城内趁机作乱,如何应付?”吕泽、吕产听了,也觉得颇有道理,不禁左右为难起来。
一旁的蒯通看出端倪,思忖片刻,对吕泽、吕产说道:“刘肥勇武,不可轻视。既然你们两位不便离开长安,不如改派一位稳妥之人前去应战,方有胜算。想当初与先帝刘季共同征讨天下的功勋将领,老的老,死的死,所剩不多了。思前想后,我推荐灌婴将军领兵出战。灌婴将军久经沙场,刘肥小儿岂是他的对手?!。。。。。。”吕泽、吕产听了,心中又是纠结又是为难,陷入沉默。
蒯通看穿吕泽、吕产二人心中的小九九,对着二人挤眉弄眼的继续说道:“灌婴走后,你们两位若是觉得不放心,担心长安空虚,我还有一个办法。灌婴没有亲生儿子,膝下只有一名养子,名叫灌夫,也是个将才。你们两位可将灌夫留在长安,协助城防。”
吕泽、吕产听完,瞬间明白了蒯通的用意,不禁喜上眉梢。吕产对着吕泽耳语道:“蒯通说的有理。一来,把灌夫当人质,扣在长安,正好可以挟制灌婴,不怕他领兵在外作乱。二来,灌婴有勇有谋,刘肥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吕泽、吕产采纳了蒯通的建议,任命灌婴为大将,领兵迎战刘肥。一旁的陈平、周勃眼见着蒯通神助攻,心中早已暗暗的乐开了花。
灌婴领兵抵达荥阳后,就地安营扎寨,并派出密使,暗中联络刘肥,约定“两军按兵不动,静待吕氏变乱”。不料,消息走漏,灌婴与刘肥联手的消息传回长安。吕泽、吕产知道以后,顿时阵脚大乱。而灌夫早已收到消息,逃之夭夭,躲过了搜捕。
值此关头,陈平与周勃商议:“长安的兵权都把控在吕泽、吕产手中,只有夺了他们的兵权,我们才能有所作为。听说吕产与雍齿素来交好,我们不如在雍齿身上做文章,摆平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