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纪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4章 芒刺

周勃几个健步上前,一把扯下系在刘长腰间的玉玺,说道:“从今日起,你不再是大汉的皇帝。你身为大汉的罪人,暂行关押。等大汉的真命天子即位后,再行定夺。”说完,周勃命禁卫军将刘长拖出大殿,软禁在永巷。

另一头,薄昭返回晋阳,将长安的局势一五一十的向刘恒禀告。刘恒这才心宽,一面命李广留守代地,以防不测;一面领着薄苏、薄昭以及大小官员向长安进发。一路上,刘恒步步为营,离长安还有五十里时,命薄昭先行进入长安,联络王旭、莫负、郭翁伯。薄昭得知刘长已被废黜,方才通知陈平、周勃、灌婴前去接驾。

陈平、周勃、灌婴连忙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渭桥,迎接刘恒。群臣向刘恒行礼,刘恒连忙谦恭的回礼。周勃大摇大摆的走出行列,靠近刘恒,说道:“殿下请借一步说话,我有一些机密之事要跟你商量。”

刘恒正在犹豫,薄昭连忙上前,挡在刘恒与周勃中间,义正言辞的说道:“你奏报的如果是公事,请当着百官的面直说无妨。您要说的如果是私事,对不起,王者无私,您请回。”

周勃被薄昭这么一怼,不便再说,只得不情愿的向刘恒下跪,双手奉上天子玉玺。众人盯着刘恒,就等着他接过玉玺。不料,刘恒面不改色的推辞道:“先回驿馆再说,请您先收着吧。”

百官诧异不已,面面相觑。陈平心中暗呼:“甭看刘恒年纪轻轻,其实不简单。”

于是,刘恒在百官的前簇后拥之下,进入驿馆下榻。陈平、周勃、灌婴命群臣在驿馆附近稍事歇息,然后携带着玉玺,毕恭毕敬的进入驿馆,拜见刘恒。刘恒问道:“不知三位接下来作何打算?”

陈平:“刘长无道,人神共愤,已经被软禁在永巷之中。天不可一日无主,还请您尽早入宫,继承大统。”

刘恒:“多谢诸位抬爱。只是刘长尚在宫中,我贸然进宫,恐怕会惹人非议。”

灌婴:“刘长已被废黜,不再是天子。你入宫即位,名正言顺,有啥好顾虑的?”

刘恒微笑着说道:“刘长无道,才会被百官弹劾。这就是前车之鉴,我自然应该小心谨慎。况且,我初来乍到,对黎民百姓素无恩德,他们不见得会待见我。我一来,就急匆匆的入宫,恐怕会贻笑大方。”

灌婴有些不耐烦,问道:“那您说,我们该怎么做?”

刘恒淡淡的说道:“刘长尚在,我不便入宫。况且,我才疏学浅,不知该如何处置刘长。而你们德高望重,安置刘长的事情交给你们处置,必定更能服众。只有这件事妥善了结了,我才能安心入宫即位。”

于是,陈平、周勃、灌婴三人向刘恒告辞,悻悻的离开了驿馆。灌婴听到刘恒那一番说话,还是一头雾水,对陈平问道:“刘恒刚才虚头巴脑的讲了一大堆,到底啥意思?”

陈平没好气的回道:“啥意思?刘恒把刘长这个烫手山芋推还给我们了。反正,刘长没处理好,刘恒就不会进宫做皇帝。”

灌婴不禁有些恼火:“刘恒还没坐上龙椅,就学会耍大牌了。以后他真要当了皇帝,恐怕也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儿。真要把我惹毛了,索性把他赶回代地,另外找人继承皇位。”

周勃连忙劝阻道:“别激动,刘恒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刘恒从代地那个穷乡僻壤而来,在长安没有一点根基。让他处置前任皇帝,他的确很为难。再说了,除了刘恒,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了。”

陈平附和道:“说得对。既然刘恒提了条件,即使不好办,我们也得勉力为之。我们到底该如何处置刘长,是继续将他软禁在长安,还是将他贬到外地,亦或是干脆来个痛快?”

灌婴一怔:“啥叫来个痛快?”

陈平不理睬灌婴,而是直勾勾的盯着周勃。周勃思忖半晌,下定决心:“做大事不拘小节,没必要畏畏缩缩,瞻前顾后。既然已经做了,不如就做到底,彻底来个了断。”

。。。。。。

当晚,周勃亲自率领着禁卫军,闯入永巷。刘长被房外吵吵嚷嚷的声响惊醒,却丝毫不慌,只是平静的起身,端坐在床沿上。禁卫军撞开房门,持剑冲入房内,包围了刘长。随后,周勃从门外走了进来,昏暗的月光照亮了他那张面瘫脸,显得格外阴森。周勃从怀中掏出一道圣旨,正要开念,刘长朝他摆了摆手,说道:“这上面都是我的罪状是不是?省省吧,甭费唇舌了,就让我安安静静的走吧。”

周勃微微点头:“不愧是刘季的儿子,爽快!既然你已伏罪,我就满足你最后一个心愿,让你走的没有一点痛苦。”说完,周勃抽出利剑,一剑刺穿了刘长的胸膛。

刘长紧咬牙关,愣是不吭一声,两眼死死的盯着周勃。周勃被刘长的目光盯得心里发毛,正要抽回利剑;刘长猛地一把揪住他的手腕,让他挣脱不得。

倆人纠缠了许久,周勃好不容易才挣脱开来,而刘长则一头栽倒在床下。周勃心有余悸,好一顿大喘气。随后,周勃命人秘密处死了张放等人。最后,周勃率军闯入张耳的府邸。张耳似乎早已等候多时,对着周勃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只后悔,不该把张放推荐给刘长。”

说完,张耳猛地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往脖子上一抹,自刎而死。

所有事情都料理妥当后,刘恒终于心安理得的入主皇宫,即位称帝。刘恒册立窦漪房为皇后,刘启为太子。同时,刘恒对群臣大加封赏,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刘肥得知刘恒即位的消息后,忿忿不平的抱怨:“诛灭吕氏,我居功至伟,刘恒啥也没干。皇位却被他抢走了,天下有这般道理吗?”

自从扶立刘恒当上皇帝,周勃自恃有功,每次上朝都是一副蛮横的神态,完全不把刘恒放在眼里。刘恒不敢发作,只得隐忍,每次退朝都是毕恭毕敬的目送周勃离去。有一次,刘恒与周勃同坐一辆马车外出,刘恒心中十分害怕,觉得如芒在背,哪哪都不舒服。

过了一段时间,薄昭看不下去了,劝说刘恒:“君臣有别,您对周勃如此礼遇,岂非自降身价?”刘恒如梦方醒,从此对臣下愈发严肃。周勃也察觉到什么,对刘恒越来越恭敬。

一日,刘恒召见陈平、周勃二人。刘恒对周勃问道:“大汉一年要审理多少案件?”仓促之间,周勃答不上来,只能耷拉着头回答“不知道”。

刘恒又问周勃:“大汉每年的收入和支出是多少?”周勃还是答不上来,羞愧不已,急出一身冷汗,衣服都被汗水沾湿了。

刘恒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旋即一闪而过。刘恒又转头问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从容不迫的答道:“这些事情自然有负责掌管的人,问他们就行了。要问案件审理的事情,就去问廷尉。要问财政收支的问题,就去问内史。身为丞相,不该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啥都管,哪里顾得过来?对外镇抚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百官各司其职,为您出谋划策,这才是丞相该干的事儿。”

刘恒听了,十分满意,连连点头,对陈平说道:“我听说,你早年在阳武老家之时,每逢社祭,都会被乡亲们推举为社宰,主持祭祀,为大伙儿分肉。你每次都能把一块块肉分的十分匀称,父老乡亲都夸你分肉分得好,然后你还感慨“倘若让我执宰天下,我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我说的这些,是否确有其事?”

陈平一惊,连忙回答:“那时候我年少轻狂,让您见笑了。”

随后,陈平、周勃向刘恒告退。周勃内心非常不安,蒯通对他说道:“您已经诛灭了吕氏,位极人臣,连刘恒都是你捧上去的。刘恒似乎对你起了忌惮之心,你不如急流勇退,否则大祸将至。”周勃越想越惶恐,就向刘恒谢罪请辞,避居到绛县去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蒯通即使事先与其他大臣商量好,可到了刘恒跟前,把奏本一递上去,蒯通却变得唯唯诺诺,完全顺从刘恒的意思,浑然不顾与其他大臣的约定。娄敬非常恼火,在一次上朝期间,当众指责蒯通:“你太奸诈了,竟当众说假话。最初,明明是你自己最先提出观点。没想到,第一个违背约定的人,也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