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明清方志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明清《汉中府志》的编纂

第一节 八卷本嘉靖《汉中府志》

根据目前文献所知,明代《汉中府志》的编纂可追溯至嘉靖初年。该《汉中府志》为八卷本,由汉中府府学教授雷有暘编纂成书。由于该志已散佚无存,仅见若干明清书目著录,基本信息较为散乱,故将该八卷本《汉中府志》所见书目著录信息及成书时间考述如下。

一 明清书目所载八卷本《汉中府志》

明人朱睦《万卷堂书目》著录:“《汉中府志》八卷,雷有暘。”[1]王道明《笠泽堂书目》载:“《汉中府志》四册,雷右暘。”[2] 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则著录:“雷有晴《汉中府志》八卷。”[3] 两种书目虽均作“八卷”,但编纂者姓名不同。查张良知纂修明嘉靖《汉中府志》卷六《宦迹传》汉中府“教授”题名载:“雷有暘,四川宜宾县人,嘉靖初任,升助教。”[4] 可知,该八卷本《汉中府志》的编纂者应是雷有暘无疑。明嘉靖初,雷有暘任职汉中府府学教授,其间纂成八卷本《汉中府志》一部。

此后未久,嘉靖二十三年(1544),汉中府同知张良知又编纂《汉中府志》一部,但张良知对雷有暘编纂志书的情况只字未提,仅在卷首《汉中府志·凡例》中提及:“《艺文》,前志别为一卷,今皆因题分注,以便考览。”[5] 由此可见,张良知编纂《汉中府志》之前,已有旧志流传;张良知在编纂新志的过程中,亦曾参考过“前志”。由于雷有暘编纂八卷本《汉中府志》时在嘉靖初年,张良知所说的“前志”应当就是雷氏编纂的《汉中府志》。又因为张良知所编《汉中府志》为十卷本,故明人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著录“《汉中府志》八卷,四册”[6],也应指雷有暘编纂的《汉中府志》。

二 雷有暘仕途履历

张良知在《汉中府志》中仅载雷有暘任汉中府学教授在“嘉靖初”,寥寥十余字,事迹极为简略,更无雷氏编纂《汉中府志》的相关记载。考察雷有暘的生平履历,有助于我们考察八卷本《汉中府志》具体编纂年代。

明万历《四川总志》卷十二《郡县志·叙州府》载“本朝乡试”中举者姓名,其中有“雷有暘、邹明魁,俱正德丁卯”[7]。正德丁卯即正德二年(1507),雷有暘该年中举。清嘉庆《宜宾县志》卷三十五《选举志》“举人”亦载“雷有暘”等十四人题名,并注明“以上俱正德时”[8]

明万历《顺天府志》卷四《政事志》记载顺天府及下辖州县官员题名,雷有暘等四人“俱正德年任”顺义县知县[9]。清康熙《顺义县志》则作:“雷有暘,四川宜宾人。嘉靖二年任。”雷有暘的继任者“马驎,陕西咸宁人。嘉靖八年(任)。调山西黎城县知县”。[10] 若依据清康熙《顺义县志》的记载,雷有暘当于明嘉靖二年(1523)至八年任顺义县知县。

明嘉靖《常德府志》卷十二《官守志》“通判”记载:“雷有暘,字时若,宜宾人。举人。嘉靖一十年由国子助教升任。”但雷有暘的前任通判记作:“廖轾,崇仁人。举人。嘉靖十九年由肇庆府通判调任。”[11] 由此可知,雷有暘的任职时间或是嘉靖二十年(1541)。

结合张良知《汉中府志》所载雷有暘“升助教”一职,可得出雷有暘基本履历。雷有暘,字时若,四川宜宾人。正德二年(1507)中举。嘉靖二年(1523)至八年,任顺天府顺义县知县。嘉靖八年之后,历任汉中府儒学教授、国子监助教。嘉靖二十年(1541),升任常德府通判。

明代知县为正七品,府儒学教授则为从九品[12],雷有暘应是因故贬官,由顺天府顺义县知县贬为汉中府府学教授,此后未久再度返京,升任国子监助教。明代国子监设“助教十五人,从八品”[13],各府“通判无定员,从六品”[14]。雷有暘自中举以来,历经宦海沉浮已有三十余年。

三 八卷本《汉中府志》成书时间

上述分析大致框定了雷有暘编纂八卷本《汉中府志》当在明嘉靖八年之后,但该志成于何时尚难断定。清代文献《佩文斋书画谱》中的一条记录,则成为破解八卷本《汉中府志》成书时间的关键所在。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礼部侍郎孙岳颁、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原祁等人奉旨纂辑《佩文斋书画谱》。该书从清廷内府藏书中广泛抄录历代书家、画家生平传记,然后以时代先后为序,将历代书画家传记收入《佩文斋书画谱》中。该书收录宋代书家朱绶传记,原文载:“朱绶,高宗时人。凤县忠护侯庙碑。绍兴二十八年,凤州司户参军、权州学教授朱绶书。蓝瑞《汉中府志》。”[15] 朱绶传记最末“蓝瑞《汉中府志》”六字为小字,说明朱绶传记抄录自署名蓝瑞的《汉中府志》。

蓝瑞系汉中府知府,张良知《汉中府志》载:“蓝瑞,河南邓州人。进士。嘉靖七年任。”蓝瑞的继任者为孙銮,“孙銮,直隶武进县人。进士。嘉靖九年任”。[16] 由此推断,蓝瑞于嘉靖七年至九年任汉中府知府,这恰恰与明嘉靖八年之后出任汉中府学教授的雷有暘任期相吻合。简言之,蓝瑞与雷有暘在汉中府任职时间存在交集,二人为上下级同僚关系。既然如此,署名蓝瑞的《汉中府志》与雷有暘八卷本《汉中府志》应当是同一种方志,因为绝不可能出现知府与教授分别修志的情况;最为合理的解释即是知府蓝瑞授意府学教授雷有暘编纂《汉中府志》,成书之后,由蓝瑞为志书撰写序言。《佩文斋书画谱》在编修过程中仅翻阅了《汉中府志》卷首蓝瑞撰写的序,便将八卷本《汉中府志》的编纂者记在了蓝瑞名下,而未仔细考察雷有暘的贡献。不过,正是由此无心之失,将八卷本《汉中府志》的成书时间界定在嘉靖八年至九年之间。

综上所述,明嘉靖七年(1528),蓝瑞出任汉中府知府,次年授意新任府学教授雷有暘编纂《汉中府志》,最迟至嘉靖九年,雷有暘修成八卷本《汉中府志》一部,并由蓝瑞撰写《汉中府志序》列于卷首。八卷本《汉中府志》编有《艺文志》。最晚征引该志的记录见于清康熙四十七年修成的《佩文斋书画谱》,此后该志散佚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