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世界银行与环境流量
在过去15年里,世界银行对环境流量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方框1.2),这也反映了全球对环境流量关注度的增长及环境流量自身的发展。1993年,世界银行以“都柏林原则”为基础制定的水资源管理政策(WRMP)规定“与水库运行及水资源配置相关的决策应考虑江河、湿地及渔场的水资源需求”(World Bank,1993),该规定明确指出了下游环境的用水需求。200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环境战略中强调了水资源管理、环境可持续性与贫困之间的联系(World Bank,2001b)以及贫困人口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生产力和环境服务的依赖,也强调了如果诸如环境流量此类的环境问题想要获得项目级别的投资❹,则需要将环境问题的决策级别提升到政策及规划级别。而对于环境流量而言,应有相关的水资源及环境政策来承认环境用水和环境流量的合法地位,并且为包括环境用水在内的水资源配置规划提供支持。
方框1.2
支持世界银行在业务中引入环境流量的政策、战略及资源
以下政策和战略为世界银行在水资源及环境方面的规定提供了支持:
(1)1993年的水资源管理政策规定:“与水库运行及水资源配置相关的决策应考虑江河、湿地及渔场的水资源需求。”
(2)2001年的环境战略突出了环境概念,确定了环境用水在水政策中的合法地位,并为环境用水制定了具法律约束力的条款。
(3)2003年的水资源战略将环境视作特殊的用水部门和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的核心要素。
(4)贷款业务中的保障性政策在以下方面已到位:环境评价(对一系列影响进行评估的保护伞政策)、自然栖息地(一项避免自然栖息地退化或转变的政策,除非确无备选方案或存在显著的净利益)、非自愿性安置(一项确保已充分咨询被安置居民的意见、确保利益共享并且维持其现有生活标准的政策),以及国际河流(一项拟建项目对河流两岸国家影响的知会政策)。
通过世界银行-荷兰水伙伴项目环境流量的服务窗口(详细信息可在Water Web查询),国际专家为确保世界银行中与环境流量相关的项目被纳入其业务运行中提供支持。
国家水资源援助战略可用来界定世界银行援助面临的战略性问题。迄今,已形成18项国家水资源援助战略,其中,中国、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及菲律宾的国家水资源援助战略中包含了针对环境流量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全面解决方案。
《水资源及环境技术说明》(相关信息见世界银行Water Web网站)就环境流量的原理和应用等各方面提供了指导意见:
(1)“环境流量:概念和方法”(Davis and Hirji,2003a)。
(2)“环境流量:案例分析”(Davis and Hirji,2003b)。
(3)“环境流量:洪水流量”(Davis and Hirji,2003c)。
(4)“将环境流量概念引入到水力发电的规划、设计及运行中”(大自然保护协会及自然遗产研究所),这一部分被纳入经济与部门分析工作中。
一项对莱索托高地调水项目的深入研究总结了两国在复杂的跨界大坝项目中的相关经验(Watson)。
Hirji 和Davis(2009b)评估了将水资源的环境因素上升到政策、法律、项目及计划等战略高度的可能性,这与经济与部门分析工作中将环境流量的概念延伸到政策制定和流域规划的提议相一致。
本书回顾了环境流量的原理和环境流量在全球政策、规划及项目实施中的具体实践,还提出了一个将环境流量更好地引入世界银行援助的大框架。报告中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对17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这些案例分析将单独出版。
2003年制定的水资源战略(WRSS)是水资源综合管理作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框架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其中心思想为利用更有效的商业模式重新设计“高回报/高风险水利基础设施”。该战略将环境视作一个特殊的用水对象,也将其视作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核心内容。新的商业模式要求以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而这种观点,反过来又暗示我们应全面考量开发项目对上下游环境的影响及社会的影响,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产生的影响进行规避、最小化、缓解或补偿。该商业模式旨在降低与复杂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运行相关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
在水资源部门战略颁布后,世界银行通过支持个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了在河湖流域管理和发展、部门性项目和开发政策贷款方面对环境流量的支持力度。2000年,世界银行-荷兰水伙伴项目(BNWPP)基于需求开放了在环境流量、江河流域管理、大坝开发及其他领域的服务窗口,为世界银行的业务提供支持。2003年,世界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流量技术说明来支持其业务开展(Davis and Hirji,2003a,2003b,2003c)。
莱索托高地调水项目就是环境流量的一个应用案例。该项目在新建基础设施(莫哈莱大坝)的设计及既有大坝(卡齐坝)的重启中考虑了环境流量。中国塔里木盆地及中亚地区的咸海成功修复下游生态系统的案例。这些案例均是由于大型灌溉及水利开发项目和水资源管理不善导致的下游生态系统退化。世界银行还为水政策改革以及江河流域级别的规划进行援助,并且为引入环境流量概念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帮助。过去,世界银行贷款主要依托于项目,而现在,则以发展政策贷款(DPL)、规划贷款及全部门范围的贷款为基础,这一大转变进一步加快了环境这一要素通过部门分析及战略环境评估(SEAs)、国家环境评估(CEAs)和国家水资源援助战略(CWRASs)等新兴工具主流化的进程。
2007年,世界银行将基础设施、环境、社会、农业及农村发展方面的两个副管辖权整合到可持续发展网络(SDN)中,这一举措加大了对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确保获得更全面的开发方式。可持续发展网络不仅仅要求将环境因素主流化,还要求体现环境可持续性是世界银行工作的核心要素。世界银行的这一投入在最近更新的《2008年基础设施行动计划》《2006年农业水管理倡议》(World Bank,2006b)及《清洁能源开发框架》中均得到了体现。
本书提出了一个将环境流量因素引入世界银行援助的系统框架,该框架的实施需要通过水资源政策改革、支持流域及集水区规划和管理以及提高水资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实现。
本书为重新参与高回报、高风险水利投资提供了更高效的商业模式,并且支持在发展政策贷款、以水为中心的行业援助及规划贷款中引入环境流量作为考量因素。
另外,本书还支持部分世界银行倡议文件中提出的目标——为水力发电、用水供应、农业水管理及洪水管理系统提供环境可持续性的投资。这些倡议包括《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农业水管理倡议》、气候变化和水的经济与部门分析工作(ESW)以及《气候变化及发展战略框架》。
总体而言,本书支持将可持续发展网络的愿景纳入到世界银行业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