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人力资源宏观分析

本章要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四大宏观环境因素

◇人力资源经济结构的几种类型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

◇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三种类型

本章引言

2001年的人才大战

21世纪是人才世纪。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国的人才大战即风云迭起。2001年1月,人事部举办新世纪人才交流大会,来自31个省、市的1192家单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摆开擂台:青海省副省长苏森亲自出马,六州一地一市一个不落地前来“摆摊”,推出了2000余人的招聘计划;山东省100多家单位浩荡进京,几乎包揽了国展的6号馆;广西提出了“欢迎全国各地人才前来打项目工、打钟点工”的柔性政策,对有意到广西的两院院士、博导等高精尖人才许以“四室住房一套、公费医疗、用车、电话等方面享受正厅级领导干部待遇”的条件,南宁对签订服务合同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分别给予100万元年薪和30万~50万元年薪;哈尔滨圣泰制药有限公司举起了“起薪十万,一套住房,特事特议”的招牌;宁波发出了“没有学历的人才也引进”的呼唤;青海、贵州推出了季节性引才的举措。

这一盛况空前的大会,仅仅是人才市场“鏖战急”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各地不惜重金延揽人才,优惠政策层出不穷。4月22日,江苏省70多家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联袂进京,以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科研经费和优厚待遇公开招聘105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6月15日至7月15日,浙江省召开了首届网上人才交流大会,推出技术和管理岗位万余个,其中20个特聘教授岗位,政府年津贴10万元,200个年薪在10万~50万元的岗位;10月,宝钢集团以年薪10万元、20万元、28万元、40万元四个等级的高薪,以及20万元以上的住房补贴和提供购车无息贷款的优厚待遇,公开向海内外招聘冶金、信息、金融、贸易、采矿等41项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高校揽才风头更劲:清华大学年薪10万美元聘“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23名讲座教授分别获得10万元冠名津贴;中山大学以最高6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最高60万元的安家补贴费并照顾配偶工作的条件推开了“百人计划”;江西财经大学在22个专业设“首席教授”,可享受每月3000元的津贴和每年3万元的科研经费;云南在省内高校设30个年薪10万元的特聘教授。

为什么各地区、各单位如此高薪聘才?因为大家都看好发展的促动因素——人才,看中了人才能够带来的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