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逍遙巾(湯貽汾)

湯貽汾(一七七八—一八五三),字雨生,號若儀,晚號粥翁,別署掃雲子、掃雲道人、琴隱道人,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嘉慶元年丙辰(一七九六),以祖蔭襲雲騎尉職,歷任江蘇、粵東、山西、浙江等省守備、都同、參將。官至浙江樂清協副將,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解職。咸豐三年(一八五三),江寧(今江蘇南京)陷,賦絕命詩,投池死,謚貞愍。擅詩文,通音律,工書畫。著有《書荃析覽》、《琴隱園詩詞集》、《畫梅樓倚聲》等。撰傳奇《劍人緣》,雜劇《雙補恨》、《逍遙巾》,合稱《梯仙閣三種曲》。傳見《清史稿》卷三九九、張維驤《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等。參見鮑志宏《湯貽汾硏究》(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二〇一一)。

《逍遙巾》雜劇,《清代雜劇全目》著錄,現存清鈔本、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南京襄社景石印本。

逍遙巾敍[1]

湯貽汾

予嘗在嶺南奉檄捕逆,黃冠破衲,攜一琴一麈,深入羅浮。折予姓名之半,爲“易貝水”,從者呼予爲師。名藍古刹,齋焉宿焉,雲水遇之,莫予疑也。有道士詰余曰:“師無名乎?‘貝水’必字耳。”余卽妄應之,曰:“然,余固名易一仙也。”道士乃伏地稽首,曰:“吾山惟吾師最尊,而吾師且後君四世。”蓋道家字行,曰一、元、來、復、本,其師則“本”字行,而余固未嘗知也。

酥醪洞主江灜濤者,與余有舊,留居稍久。瀕別,以梅花衲、逍遙巾贈焉。明年,遂遷靈邱,距雁門外數百里,戴氈擁羯,腥塵滿身。顏彥度雖有山澤容,而白草黃沙,無處著榖皮巾矣。

會頃以事之蔚州,蔚尉徐子容[2],與余相慕而未識者。欲造之,而懼煩東道,乃仍羅浮姓名,巾衲往訪,以詩代刺,一見甚歡。卽坐,互貽詩畫,留飲甚堅,抵暮迺別。方余對子容搦管時,數客聞聲踵至,亦環乞筆迹。刺史亦數遣人探余,又和韻來。窗側屏窺,嘖嘖咄咄,更不知凡幾。有爨奴靈邱人,私識余,密白子容,迺遣人迹得余所居。余第疑童子所洩,急持詩示別,而子容已大笑入門。因復爲城南之遊,痛飲蘭若,成兄弟交。又贈之長歌,以逍遙巾爲別。是道光壬午三月廿七日事。是遊也,兒子祐名從焉。祐名亦羽衣,託爲弟子。歸而請余塡詞記之,以余遊羅浮時,嘗有作雜劇意耳。

掃雲子自敍。

(民國二十五年南京襄社景石印本《逍遙巾雜劇》卷首)

逍遙巾跋[3]

藜乙[4]

此一頂巾,名由人製,道自天生。鴻濛未闢之先,組織何來花樣?情性旣耽之後,投贈奚別形骸?借文字以寓機,因物情而寄慨。曰變曰幻曰化,亦儒亦佛亦仙。信道則有名有難名,養眞則無可無不可。願一切翰墨因緣,氣息意味,共指此巾,咸爲撮合。

乙酉冬日[5],藜乙讀竟,書於茶半香初之館。

(民國二十五年南京襄社景石印本《逍遙巾雜劇》卷末)

逍遙巾跋[6]

黃憲臣[7]

塵海浮沉,詞場游戲。豁胷中之丘壑,下筆通靈;吐海外之烟霞,著壁成繪。何須輕裘緩帶,見名士之風流;卽此破衲幅巾,傳散仙之韻度。

予友湯雨生者,倜儻髙標,太平儒將。翩翩蝴蝶,啣香飛度羅浮;策策驊騮,放眼羣空冀野。昔傾蓋於紅塵隊裏,知我多年;(戊辰秋[8],予在并州,一見如舊相識。)旋尋春於白草關邊,憑渠越境。莫怪行蹤奇異,爲然照魅之犀;遂令倒屣殷拳,儼迓驂雲之鶴。魚躍身於畫裏,任彼逍遙;俄遊神於詩中,證茲因果。方寸五嶽,摩若士之壘,而別具神奇;咫尺三山,拍洪厓之肩,而丕傳圭旨。於是主賓都忘言象,神仙竟在風塵。或於市,或於朝,大隱儘多曼倩;可以車,可以笠,游仙不讓景純。誰歟內熱結而難寒,空勞蔗汁;外獲弛而不固,請看巾盟。

道光丁亥首夏,讀湯雨生《逍遙巾傳奇》跋後,呈廉齋二兄大人哂正。次皋黃憲臣。

(民國二十五年南京襄社景石印本《逍遙巾雜劇》卷末)

(逍遙巾)題詞

黃憲臣等

羅浮來處現前身,一具焦琴一道巾。不待曲終都叫絕,神仙原只在風塵。

奇情驀上筆尖來,若士家風生面開。須識尋春深意在,半緣摘伏半憐才。黃憲臣次皋

發姦摘伏託尋春,道服蕭然物外身。名士行蹤無不可,天涯同調更何人?(《尋春》)

好夢懵騰酒一杯,孤懸薄秩敢言才?同心只有湯都尉,羈絆官身不便來。(《卜夢》)

闖然入座爲投詩,暢領玄談字字奇。須信釋儒原一理,衣冠奇異莫猜疑。(《衲訪》)

相逢大笑快平生,兩字逍遙好弟兄。卻怪疏狂張水屋,未來蘭若證同盟。(《巾盟》)張煒赤臣[9]

詩境飄然已屬仙,詞場鼓次復銘燕。才人都是羅浮客,情任逍遙性任天。桂青藜乙

仙風道骨戲談禪,作畫投詩笑拍肩。誰謂相逢未相識,原來才子卽神仙。

兩地惺惺夢幻眞,奇文一段局翻新。髙吟莫向湖簾下,須避當年咏絮人。潘葆廉齋[10]

(民國二十五年南京襄社景石印本《逍遙巾雜劇》卷首)

附 逍遙巾附贈答詩

湯貽汾等

掃雲子名貽汾

初訪子容以詩代刺

眼底千秋口一杯,胷中海嶽腳蓬萊。祗因要識徐東海,野鶴輕隨塞雁來。

爲子容作雲海歸鴻圖

烏紗歲月付深杯,仲蔚何須憶草萊。其是鴻泥無定迹,不知何處是歸來。

爲子容畫倒枝梅花

我是羅浮千歲梅,化爲羽客戲蓬萊。託根只在白雲裏,清夢期君日日來。

次日,子容知余,遣人迹得苦留,答詩示別

萬里芒鞋一片雲,雲烟變幻劇紛紛。不須細問眞名姓,袖裏青蛇記贈君。(嘗爲五容刻袖裏青蛇印。)

雲海髙鴻計豈非,漢坊村(君故里)裏舊荊扉。幅巾他日登堂拜,莫笑黃冠挂卻歸。(座客有問余羊城某道士者,余謂:“酬應紛沓,今甚於昔,要得清閒,除是黃冠挂卻。”末句戲及之。)

子容邀遊城南蘭若,眾客先在,留飲,口占

入門三客笑,是昨鐵橋仙。忽共鐘前飯,來尋醉裏禪。髙吟妨佛夢,縱步了游緣。見說黃蓮好,芒鞋不怕穿。(有偕遊黃蓮峯之約。)

同子容臥佛寺題壁

我醉佛貪臥,人間醒實難。諸天豈不旦,深雪亦知寒。(佛有衾枕。)堂靜樹留客,門閒犬吠官。支郎能愛馬,換我一蒲團。(子方鬻馬。)

留別蔚州同人

無酒學佛有學仙,仙不能學酒亦難。偶然獵酒屐齒折,今日燕南昨代北。鹿巾鶴氅君爲難,達官貴客紛疑猜。我豈藏頭露尾客,髙吟大步堂堂來。來從海嶽雲霄際,題壁榴皮回老戲。回老惟耽十八仙(酒名),醉餘祗合去飄然。多情共堅十載約,肉芝長大逢君年。(諸公初見全,俱訂十年後從游方外。)年髙更有張安道(蔚牧張水星),心迹相親肝膽照。莫嫌對面不相逢,蓬萊有徑無人通。煩君寄語留緣在,贈我滄江一釣篷。(時索寫秋江罷釣圖。)

徐廣緒子容

喜掃雲子見訪,予旣爲三生石上圖贈之,又題此惜別

眼中滄海小如杯,飄忽游蹤到五臺。(蔚有小五臺。)好句吟成明月白,教人那不愛仙才。

天涯客去肯重來,只算三生夢一回。知己自難人自遠,落花無語獨徘徊。

答掃雲子示別二首次韻

袖裏青蛇世外雲,三千變化太繽紛。若非淨洗凡夫眼,怎識神仙便是君。

薄宦曾經悟昨非,十年夢繞舊柴扉。荷巾合並初衣著,(君以逍遙巾見贈。)看向烟雲畫裏歸。(君爲寫《雲海歸鴻圖》。)

再和掃雲子留別原韻

一宵酣臥成遊仙,覺來不識逢仙難。梅花親向羅浮折,仙自日南來塞北。混迹塵寰識者誰?紛紛鬧裏空相猜。與君把酒論滄海,吾道何嘗有去來。三千變化本無際,人間何事非遊戲。但能適意卽爲仙,此語雖迂理或然。玄芝玉液安足貴,枕流漱石俱延年。鯫生惡足與論道,先生肯以心相照。芝蘭交訂記良逢,當前珠玉慚吾庸。吾將入海尋崆峒,何時重見滄江篷。

姚輿益齋

聽雲齋喜晤掃雲子卽和原韻

丰格居然是嶺梅,不須相見費疑猜。定知此日一堂聚,都是三生石畔來。

茹素猶能飲百杯,酥醪洞裏卽蓬萊。他年笠屐尋雲水,便學坡仙羽化來。

贈別掃雲子四首

袖大袍長度更寬,堂堂道服一儒冠。致身卿相尋常事,贏得詩人下拜難。

雅會今朝願忽虛,緣慳再面悵何如?挂冠日後重相訪,且向明湖一問余。(余有遷居歷城之意。)

久矣傾心未覿顏,常愁雲樹隔重關。誰知咫尺天涯近,親見濡毫畫遠山。

忠孝傳家志克承,佳兒丰骨更嶙峋。莫耽野趣游方外,要使勛名竹帛登。

朱履權竹鄉

聽雲齋喜晤掃雲子,卽次原韻

道德千言酒百杯,羅浮深處卽蓬萊。知君已得長生術,得得芒鞋萬里來。

萬里雲烟腕底收,詩情畫意兩相謀。不知上界神仙筆,肯賜凡塵一幅否?

附 逍遙巾敍[11]

湯滌[12]

先曾祖貞愍公,生平著作詩詞以外,尚有雜劇若干種。就滌所知者,有《劍人緣傳奇》、《逍遙巾雜劇》。《劍人緣》舊有刻本,兵燹後散失,三十年求之不可得。壬戌夏[13],客北平,於友人處見鈔本《逍遙巾》,因以重價購之,久藏篋衍。今春在滬瀆,獲交江寧盧冀野先生。先生硏精詞曲,有聲於時。偶與談及,諄屬錄本彙刊,以廣其傳,意致可感。

《逍遙巾》爲先曾祖官靈邱時,訪盜至蔚州,遇徐子容州尉而作,其詳已見於《自敍》中。是冊睂評旁批,朱墨爛然。評語注明“雲”字者,卽聽雲居士徐州尉。其餘諸公,皆一時名流,賞奇析異,各抒所見。書中但標別號,其姓氏本末,小子生晚,莫得而詳焉。

甲戌秋日[14],曾孫滌謹識於海上辛家花園。

(以上均民國二十五年南京襄社景石印本《逍遙巾雜劇》卷末)


[1] 底本無題名。

[2] 徐子容:卽徐廣緒(約一七八二—約一八四七),字子容,別署聽雲居士,沭陽(今屬江蘇)人。嘉慶十六年辛未(一八一一),官蔚州倅,轉薊州吏目、正定主簿。後分發浙江,歷攝錢塘、德清、嘉善主簿,烏程縣丞,程安、孝豐典史。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復任錢塘,終焉,卒年六十六。傳見民國《重修沐陽縣志》卷八。評點湯貽汾《逍遙巾雜劇》。

[3] 底本無題名。

[4] 藜乙:卽桂青,字藜乙,籍里、生平均未詳。

[5] 乙酉:道光五年(一八二五)。

[6] 底本無題名。

[7] 黃憲臣:字次皋,南海(今屬廣東)人。嘉慶五年庚申(一八〇〇)舉人,任山西趙城知縣,補萬泉。年六十五卒。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輯刻《靈石縣志》。著有《澹虛閣詩草》。傳見道光《南海縣志》卷二六、同治《南海縣志》卷一〇等。

[8] 戊辰:嘉慶十三年(一八〇八)。

[9] 張煒:字彤叔,號赤臣,別署石癡山人,臨汾(今屬山西)人。善詩文,工書法。著有《赤臣詩存》。傳見民國《臨汾縣志》卷三。

[10] 潘葆:字廉齋,籍里、生平均未詳。

[11] 底本無題名,版心書名下題“敍”。

[12] 湯滌(一八七八—一九四八):字定之,小字丁子,號樂孫,別署太平湖客、雙於道人、琴隱後人,室名畫梅樓、茗閒堂,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湯貽汾曾孫。年未弱冠,書畫皆通。中年長居北京,與蕭遜、王雲同爲民國間北京畫壇名家。

[13] 壬戌: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14] 甲戌: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