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难管的“90后”“00后”销售员
加里·哈默是继彼得·德鲁克之后,全球最伟大的战略管理大师,他的著作是各级管理人士和企业家的必读作品。在哈默的管理体系中,有一条非常重要:19世纪至20世纪诞生的现代管理思想已经不再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再用过去的管理思想对销售团队进行管理已经越来越难了。
关于这一点,哈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的企业就像一个马戏团,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像驯兽师和小狗一样。驯兽师手里拿着鞭子,一声呼喝,一个手势,小狗就会按部就班地做出某种动作,以期得到奖励、逃避惩罚。但是现在这种管理方法已然行不通了,已经经历了民主化、信息化洗礼的“90后”“00后”们,很难再接受过去的方式了。
重庆的杨老板经营着一家小企业,他最近在销售管理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困惑。
“十几年前我做管理,十几年后我还是做管理,但现在管理怎么这么难啊?公司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想法怎么那么多,跟三四十岁的人比起来,太难管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由于新老员工的交替,杨老板的企业员工平均年龄非常低,绝大多数人都是“90后”“00后”员工。这些年轻人大多自我意识非常强,而抗压能力非常差。
“一般来说,企业最厉害的惩罚手段就是罚款和开除。可是现在这些年轻人对这两件事一点都不在乎。现在的孩子们家庭条件都不错,工作机会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个机会而已。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扣工资。”
老子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很怀念改革开放初期时,那批真正吃过苦受过穷的打工者,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饭碗,就是整个家庭的支柱,所以他们很珍惜工作,自然也会好好干。那时候的打工者曾经有四个“千万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
老话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然而,时代不同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所以,“再穷不能穷孩子”几乎成为那一代曾经打拼过的人的共识。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们说的“90后”“00后”,很多人从小锦衣玉食没有经历过困难和逆境,缺少锻炼。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容易放弃,缺乏韧性。
“我们不缺钱”,曾经有个“00后”小伙子这样跟我说,他光是玩游戏买装备就花了七八十万元。并且他还告诉我,这不算多,有人比他花得还要多。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小伙子,能用七八十万元去买游戏中的虚拟装备,如果不是亲耳听见,我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么,在工作中,“90后”“00后”都表现出了哪些特点呢?
1.“现实经济型”价值观
环境的变化导致“90后”“00后”的价值观较之以前的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注重当下,强调务实,追求一定的物质享受,成为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的显著特征。
2.以快乐为导向
“90后”“00后”员工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个性张扬,喜欢展示自我、追求自由,同时喜欢消费、上网和旅游。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必须以快乐为导向。
3.信奉“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90后”“00后”员工多追求公平,对于他们来说,一分耕耘必须有一分收获,也就是说付出和收获必须成正比。同时,他们大多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应该从工作中获得快乐,而不应该让工作控制和束缚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4.草莓族
网上有一个词叫“草莓族”,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光鲜、内心脆弱的人。我觉得这也是部分“90后”“00后”员工的显著特征。他们自尊心极强,并且情绪变化快,如此一来,抗压能力自然就差了很多。
5.个人主义色彩较重,缺乏集体互助和互让精神
“90后”“00后”员工独立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也都能“自成一派”。这就导致一些人缺失集体互助、互让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淡薄。
6.更多地“忠诚于自己”而非“献身于公司”
“90后”“00后”员工多关注自身发展,对企业却关注不多,因此忠诚度不高,跳槽频繁。2018年,《中国薪酬白皮书》显示,“90后”“00后”离职率整体偏高,甚至出现了越年轻跳槽越频繁的情况。
7.缺少人际理解与妥协
“90后”“00后”员工通常想法比较简单。在企业中,他们不喜欢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不喜欢勉强自己去迎合、去妥协,比较注重自我感觉。
8.求知欲望强、创新意识强
“90后”“00后”员工往往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并且敢于挑战权威、打破传统,因此创新意识也比较强。
自然,“90后”“00后”员工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
1.独生子女现象
“90后”“00后”多为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使得他们备受关怀和宠爱,有的家庭甚至过度纵容和溺爱孩子。这就导致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处处以集体为重,习惯于被给予而不是付出。同时,由于同辈人、同龄人之间交往过少,所以他们不习惯团队作战,也不习惯去理解和接受别人。
2.网络时代的到来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传媒和网络逐渐替代学校成为塑造他们心智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传媒,以及网络传播的平等性、匿名性使得“90后”“00后”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也有了更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公民意识、参与意识自此形成。同时,这些“新新人类”也因此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更具创新力。
3.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充足
如今,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生活在这种条件下的“90后”“00后”很少有人有物质方面的压力,因此消费和金钱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生存需求,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精神需求。没有了物质方面的迫切需求,对于他们来说,工作自然可有可无。
是不是“90后”“00后”销售员真的不好管?我觉得也未必,看待任何事物都必须客观,作为老板,更不能因为你看到的某些个例就否定这一代人。“90后”“00后”身上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很多非常明显的优点。他们有独立的价值观、有极大的创造性,他们学习能力强、民主法制意识强、容易被激发、兴趣广泛、自信乐观等。我们必须看到,现在很多“90后”甚至“00后”已经走上管理岗位,成为非常优秀的管理者或者创业者。
时至今日,投简历的绝大多数都是“90后”“00后”,特别是在销售这样一个低龄化的行业,他们必将成为企业用人的主力军,老板要做的不是抱怨排斥、不是给他们贴上各种标签,而是要让管理跟上他们的步伐,跟上形势的发展。
1.理解而不是改变
只有了解,才会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接纳;只有接纳,才会尊重;只有尊重,才会信任;只有信任,才有梦想。
面对难管的“90后”“00后”,管理者要比以往更加关注销售员的内心,要学会理解他们,真诚地对待他们,而不是先入为主地抱有偏见,进而排斥他们。这不仅是老板应有的胸襟和姿态,也是管理好“90后”“00后”销售员的前提。
2.运用个人影响力,而不是权力
如今,很多人都缺少一种敬畏心理,更不要说自我意识非常强的“90后”“00后”了。所以,不要试图用你的权力去震慑他们,管束他们,吓唬他们,而是要学会用个人影响力去带动他们,影响他们。
对于工作,有些人抱着“不得不”的心理,有些人抱着“一定要”的心理。前者做事被动,只有等事情或者工作被时局推到成败边缘时,他们才会被迫去行动;而后者则会想尽一切办法主动出击,当然他们也明白到山顶的路必然充满千难万险,所以他们坚毅无畏,更会在前进中不断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直至成功。所以,“不得不”的人总是以失败告终,“一定要”的人则常常能披荆斩棘。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不得不”的人总是给“一定要”的人打工,并且始终生活在其影响之下。
这就产生了两种结果,合格的员工总是把工作当成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所以他们只能做到合格,而优秀的员工却能把工作当成一定要去做的事情,哪怕他们本身不喜欢这份工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并不是我们喜欢一件事情就可以把它做好,而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学会了喜欢。”在管理过程中,销售企业老板不是要用权力去压制、去推动,使员工“不得不”去做,而是要用个人强大的影响力去引导、去带领,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发自内心地喜欢工作,最终把工作变成他们“一定要”去做的事情。
3.施压、解压同步进行
大部分“90后”“00后”,从小没吃过什么苦,所以他们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差,而销售工作注定是一份经常遭遇拒绝和失败的职业;他们又极度要求自由,不想承受束缚和压力。这就需要老板们既要懂得施压,又要懂得解压,这样才能逐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4.认真选材而不是费力重塑
古人讲,玉不琢不成器,但你首先得保证它是块玉,而不是石头。销售就是要找到合适的人,让他们去做合适的事。其实不仅销售工作如此,任何一份工作都是如此。关于这点,在后文中还会有具体的描述,这里不再多说。总的原则就是,如果能从源头上把关,找到合适的、更容易管理的员工,那么销售管理工作就会容易很多。
5.业绩考核,坚持末位淘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销售也必须做出成绩才能见到效益。所以,企业必须定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将那些业绩始终不合格并且缺少潜力的、影响组织发展的、屡教不改的,或者其他不符合组织发展需要的人清理出去。这样经过不断地考核和淘汰,留下的必然是最优秀的员工。
没有管不好的销售员,只有不懂销售管理的人。“90后”“00后”销售员虽然难管,但并非不能管,管不好,与其说是他们自身问题太多,不如说是我们的管理不到位,管理方法没能与时俱进。如果你是管理者,如果你还只讲索取,不讲回报;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服从,不讲自由;只讲共性,不讲个性,那么即便你手里拿着鞭子铁棒,销售员们也不会任你呼之喝之,甚至他们还会变成“洪水猛兽”;相反,如果你懂管理,那么“洪水猛兽”也会变成精兵良将,最终服务于企业、扎根于企业,成为真正能帮助企业成长壮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