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寡欲
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教将“寡欲”作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人的欲望是罪恶和灾难的根源,无论是治国理政、个人修养都要时时对欲望加以抑制。
《道德经》多处说到“欲”,而且都是指私欲和贪欲。第四十六章有“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名句,并且以“少私寡欲”(十九章)作为主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对治理天下的君王来说,则“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南华真经·天地》中所谓“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也就是这个意思。《淮南子》说得更为透彻,认为“至人之治”,要“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嗜欲,损其思虑。”
早期道教承袭并且衍化了道家的寡欲观,《老子想尔注》中称,“道常无欲,乐清静”、“王者亦当法之”,这就能“令天地常正”。同时,对于世俗的人来说,也应是“道之所说无私,少欲于世俗耳”。这是因为“道性于俗间都无所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境界。《道德经》所说的“寡欲”,其实并不是“绝欲”、“无欲”的意思,只不过是应该“去甚、去奢、去泰”,即不极端、不奢侈、不过分。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