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论语》·修订版(全2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55/43518255/b_43518255.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书的学习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华杉详解
朱熹注解说:“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
“文章”是文辞彰显出来的东西。子贡感叹说,老师的道德文章,大家都能听到;可老师讲性和天道,大家就难得听到了。
这大概是子贡治学日深,孔子也跟他谈论得越深,他得以听到老师的至论后发出的赞美之词。
孔子讲的东西,都是日用常行,虽然他也讲知天知命,但多是存而不论,很少深入去讲抽象的哲学,所以大家难得听到。性和天命,四书中在哪里讲了呢?《中庸》。《中庸》开篇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专门讲这个。
四书的学习顺序,《大学》是第一本,是最浅显的,是入门书。曾国藩说,如果你要说自己是读书人,那你一定读过《大学》,因为那是第一本书,如果没读过《大学》,就不要说自己是读书人。
《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叫“八条目”;讲“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学习学”;有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给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大学》学完了,就读《论语》。这都是小孩子就会读的,浅显的日用常行的道理,基本的价值观。
《论语》之后是《孟子》。《孟子》就更深了,也开始探讨心性之学。陆王心学,上溯根源就在《孟子》。
最后才是《中庸》。《中庸》很艰深,基本都是哲学至理,不仅文字很难读懂,如果阅历不够,思想的深度、高度不够,就算读懂文字也理解不了意思。
子贡感叹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在《中庸》里就讲得非常系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