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三:衰分

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

答曰:牛主出二斗八升七分升之四;马主出一斗四升七分升之二;羊主出七升七分升之一。

术曰:置牛四、马二、羊一,各自为列衰,副并为法。以五斗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斗。

今有甲持钱五百六十,乙持钱三百五十,丙持钱一百八十,凡三人俱出关,关税百钱。欲以钱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

答曰:甲出五十一钱一百九分钱之四十一;乙出三十二钱一百九分钱之一十二;丙出一十六钱一百九分钱之五十六。

原文

衰分(1)术曰:各置列衰(2),副(3)并为法,以所分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而一。不满法者,以法命之。

注释

(1)衰分:衰,依次微弱、减少。衰分,按比例进行分配。

(2)各置列衰:置,列出,排列。衰,这里指分配率。

(3)副:另外,然后。

译文

按比例分配的运算法则:分别列出各分配率,然后取各分配率之和作为除数,所分配的总数乘各分配率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如果除不尽,用分数表示。

原文

(一)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1),凡(2)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3)分之,问各得几何?

答曰:大夫得一鹿三分鹿之二;不更得一鹿三分鹿之一;簪褭得一鹿;上造得三分鹿之二;公士得三分鹿之一。

术曰:列置爵数(4),各自为衰,副并为法。以五鹿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鹿。

注释

(1)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我国古代官阶,这五个官阶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

(2)凡:一共,总共。

(3)爵次:爵位、官阶的次序。

(4)列置爵数:按照爵位次序列出各自分配的数。即,大夫5、不更4、簪褭3、上造2、公士1。

译文

(一)现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5人,共狩猎5只鹿。按照爵位的次序进行分配,那么每人各得多少只?

答:大夫得1只,不更得1只,簪褭得1只,上造得只,公士得只。

运算法则:按照爵位次序分别列出所得数,各自作为分配率,各分配率的和作为除数,用5只鹿乘各自比率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每人所得数量。

译解

(一)五人分配率相加作为除数,5+4+3+2+1=15;

5只鹿乘各自分配率作为被除数,5×5=25,5×4=20,5×3=15,5×2=10,5×1=5;

被除数除以除数,25÷15=1,20÷15=1,15÷15=1,10÷15=,5÷15=

即大夫得1只,不更得1只,簪褭得1只,上造得只,公士得只。

术解

(1)先把五人的分配率相加,5+4+3+2+1=15。

(2)把1看作基础数,每人为

共得5鹿,5×=,即每人每份为

(3)用各自分配率,乘每人每份的数量,即每人所得份数。

即5×==1,4×==1,3×=1,2×=,1×=

得出,大夫得1只,不更得1只,簪褭得1只,上造得只,公士得只。

原文

(二)今有牛、马、羊食人苗(1)。苗主责(2)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3)。”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4)之,问各出几何?

答曰:牛主出二斗八升七分升之四;马主出一斗四升七分升之二;羊主出七升七分升之一。

术曰:置牛四、马二、羊一,各自为列衰,副并为法。以五斗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斗。

注释

(1)食人苗:偷吃他人的禾苗。

(2)责:责令,要求。

(3)半马:马的一半。

(4)偿:赔偿,补偿。

译文

(二)现有牛、马、羊偷吃他人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5斗粟。羊主人说:“我的羊吃的禾苗是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的马吃的禾苗是牛的一半。”按照比率进行赔偿,各自赔偿多少?

答:牛主人应赔偿2斗8升,马主人应赔偿1斗4升,羊主人应赔偿7升。

运算法则:用牛4、马2、羊1作为各自分配率,比率之和作为除数。用5斗乘各自比率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各自赔偿的数量。

译解

(二)牛、马、羊分配率相加作为除数,4+2+1=7;5斗=50升;

5斗乘各自比率作为被除数,50×4=200,50×2=100,50×1=50;

被除数除以除数,200÷7=28升=2斗8升,100÷7=14升=1斗4升,50÷7==7升。

即牛主人赔偿2斗8升粟,马主人赔偿1斗4升粟,羊主人赔偿7升粟。

术解

(1)已知,羊食半马、马食半牛,得出羊是马的,马是牛的。以1为基础数,牛、马、羊分别是1、。转化后为4、2、1;得出每份为

(2)共赔偿5斗,5斗=50升。50×=,即每只动物每份为

(3)用各自分配率乘,即所应赔偿数量。

=升=28升=2斗8升,2×=升=14升=1斗4升,1×=升=7升。

原文

(三)今有甲持钱(1)五百六十,乙持钱三百五十,丙持钱一百八十,凡三人俱(2)出关,关税百钱。欲以钱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

答曰:甲出五十一钱一百九分钱之四十一;乙出三十二钱一百九分钱之一十二;丙出一十六钱一百九分钱之五十六。

术曰:各置钱数为列衰,副并为法,以百钱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注释

(1)持钱:持,拿,拿出。

(2)俱:全,都。

译文

(三)现甲有560钱,乙有350钱,丙有180钱。三人一起出关,关税共为100钱。按照钱数的多少比率进行交税,那么每人各交多少钱?

答:甲应付51钱,乙应付32钱,丙应付16钱。

运算法则:各自所持钱数为分配比率,各比率之和为除数。100钱乘各自比率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每人应付钱数。

译解

(三)三人分配比率分别为:560 、350、180,560+350+180=1090,作为除数;

100×560=56000,100×350=35000,100×180=18000,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56000÷1090=51钱,35000÷1090=32钱,18000÷ 1090 =16钱。

术解

(1)三人的分配率分别为560 、350、180,560+350+180=1090,每份为

(2)得出每人各占560×=,350×=,180×=

(3)共付关税100钱,乘各自比率,即为应付关税。

100×=钱=51钱,100×==32钱,100×=钱=16钱。

原文

(四)今有女子善织(1),日自倍(2),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

答曰:初日织一寸三十一分寸之十九(3);次日织三寸三十一分寸之七;次日织六寸三十一分寸之十四;次日织一尺二寸三十一分寸之二十八;次日织二尺五寸三十一分寸之二十五。

术曰:置一、二、四、八、十六为列衰,副并为法,以五尺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尺。

注释

(1)善织:善,擅长。织,织布。

(2)日自倍:日,每日。即每日增长一倍。

(3)尺、寸的换算原则,1尺=10寸。

译文

(四)现有一女子擅长织布,织布量每日增长一倍。5天共织5尺,那么每日各织多少?

答:第1天织1寸,第2天织3寸,第3天织6寸,第4天织1尺2寸,第5天织2尺5寸。

运算法则:取1、2、4、8、16分别为分配比率,各比率之和为除数。用5尺乘各自比率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每天所织布数。

译解

(四)5天的分配比率分别为:1、2、4、8、16,1+2+4+8+16=31,作为除数;

5尺=50寸,50×1=50、50×2=100、50×4=200、50×8=400、50×16=800,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每天所织布数。第1天所织布:50÷31=1寸;第2天所织布:100÷31=3寸;第3天所织布:200÷31 =6寸;第4天所织布:400÷31 =12寸=1尺2寸;第5天所织布:800÷31 =25寸=
2尺5寸。

术解

(1)5天的分配比率分别为,1、2、4、8、16,1+2+4+8+16=31,得出每份为

(2)每天所占份数为,

(3)共有5匹布,每天所织布=5匹×每天所占份数,5匹=50尺。即每天所织布数为:

第1天:50×=寸=1寸;第2天:50×=寸=3寸;第3天:50×=寸=6寸;第4天:50×=寸=12寸=
1尺2寸;第5天:50×=寸=25寸=2尺5寸。

(4)也可用另一种计算方法:求出第1天后,按照每天增加一倍进行计算。即1×2=3寸;3×2=6寸;6×2=12寸;12×2= 25寸。

原文

(五)今有北乡算(1)八千七百五十八,西乡算七千二百三十六,南乡算八千三百五十六。凡三乡,发傜(2)三百七十八人。欲以算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

答曰:北乡遣(3)一百三十五人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五分人之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七;西乡遣一百一十二人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五分人之四千四;南乡遣一百二十九人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五分人之八千七百九。

术曰:各置算数为列衰,副并为法,以所发傜人数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人。

注释

(1)算:古代征收的徭役、人头税。这里指符合服徭役的人员。

(2)发傜:徭,徭役。派遣徭役。

(3)遣:派,派遣,

译文

(五)现北乡有需服徭役人数8758人,西乡有需服徭役7236人,南乡有需服徭役8356人。三乡共需派徭役378人,按照各乡人数比率进行分配,每乡应派遣多少人?

答:北乡应派135人,西乡应派112人,南乡应派129人。

运算法则:列出各乡需服徭役数比率,各比率之和为除数。用应派徭役数乘各比率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各乡应派人数。

译解

(五)各乡需服徭役数比率分别为:8758、7236、8356,8758+7236+8356 =24350人,和为被除数。

应派徭役数乘各比率作为被除数,即378×8758=3310524、378×7236= 2735208、378×8356=3158568。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各乡应派人数,即北乡,3310524 ÷24350=135人;西乡,2735208 ÷24350=112人;南乡,3158568÷24350=129人。

术解

(1)各乡需服徭役数比率分别为:8758、7236、8356,8758+7236+8356= 24350;

(2)每乡占总数比率为,===

(3)共派378人,乘各乡所占比率,即为各乡应派人数。

北乡,378×=人=135人;西乡,378×= 人=112人;南乡,378×= 人=129人。

原文

(六)今有禀粟(1),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一十五斗。今有大夫一人后来(2),亦当禀五斗。仓(3)无粟,欲以衰出之,问各几何?

答曰:大夫出一斗四分斗之一;不更出一斗;簪褭出四分斗之三;上造出四分斗之二;公士出四分斗之一。

术曰:各置所禀粟斛斗数,爵次均之,以为列衰,副并而加后来大夫亦五斗,得二十以为法。以五斗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斗。

注释

(1)禀粟:禀,赐予,给予。这里指给官员发放粟米。

(2)大夫一人后来:指另外来了一位大夫。

(3)仓:仓廪,米仓。

译文

(六)现给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5人发放粟米,一共有15斗粟米。之后又来了一位大夫,也应发放5斗。米仓已经没有粟米,按照爵位分配比率退还。那么,五人各应退还多少粟米?

答:大夫应退还1斗,不更应退还1斗,簪褭应退还斗、上造应退还斗,公士应退还斗。

运算法则:列出要发放的粟米斗数,按照爵位次序进行分配,所分斗数为分配率。各比率之和,再加上后来的大夫的分配率5,总数20为除数。用5斗乘各自分配率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每人应退还斗数。

译解

(六)先列出各爵位所分比率,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分别为5、4、3、2、1。

求和,5+4+3+2+1=15;

再加上另外一大夫的比率,15+5=20,作为除数;

用5斗乘各自比率,作为被除数。5×5=25,5×4=20,5×3=15,5×2=10,5×1=5;

被除数除以除数,即为各爵位须退还的数量。

大夫,25 ÷20=1斗;不更,20÷20=1斗;簪褭,15÷20=斗;上造,10÷20=斗;公士,5÷20=斗。

术解

(1)列出各爵位所分比率,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分别为5、4、3、2、1。

求和,5+4+3+2+1=15。

(2)再加上另外一位大夫的比率。15+5=20。

(3)求各爵位应退还的比率,5÷20=,4÷20=,3÷20=,2÷20=,1÷20=

(4)用5斗乘各自的比率,即大夫,5×=1斗;不更,5×=1斗;簪褭5×=斗;上造,5×=斗;公士,5×=斗。

原文

(七)今有禀粟五斛,五人分之,欲令三人得三,二人得二。问各几何?

答曰:三人,人得一斛一斗五升十三分升之五;二人,人得七斗六升十三分升之十二。

术曰:置三人,人三;二人,人二,为列衰。副并为法。以五斛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斛。

译文

(七)现发放5斛粟米,共发给5个人,其中3人每人得3份,2人每人得2份。问每人各得多少?

答:得3份的3人,每人得1斛1斗5升;得2份的2人,每人得7斗6升。

运算法则:列出3人每人3,2人每人2作为分配比率。各比率之和作为除数。用5斛乘各自比率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每人所得数。

译解

(七)列出5人各自比率:3、3、3、2、2,3+3+3+2+2=13,和作为除数;

5斛乘各自比率为被除数,5斛=500升。500×3=1500、500×2=1000;

被除数除以除数,1500÷13=115升=1斛1斗5升,1000÷13= 76升=7斗6升。

术解

(1)5人各自比率:3、3、3、2、2,和为3+3+3+2+2=13。

(2)得3份的3人所占比率为,得2份的2人所占比率为

(3)5斛=50斗=500升,乘各自比率,即为每人所得数量。3人各得,500×=升=115升=1斛1斗5升。2人各得,500×=升=76升=7斗6升。

原文

反衰术(1)曰:列置衰而令相乘,动者为不动者衰(2)

注释

(1)反衰术:与之前的“列衰”相反。即分配比率的倒数为比率。

(2)动者为不动者衰:动者,变动的数。不动者,不变的数。反衰,一般为分数,分数分母乘分子的积为“动者”,原来的分数为“不动者”。举例,的分子分母互乘,1×3×4=12、1×2×4=8、1×2×3=6为“动者”,为“不动者”。这句话的意思是12、8、6为的分配比率。

译文

按照反比率分配的运算法则:列出分配比率的倒数,各分子分母交互相乘,积为相应的分配比率。

原文

(八)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钱。欲令高爵出少(1),以次渐多(2),问各几何?

答曰:大夫出八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四;不更出一十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三十;簪褭出一十四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八十二;上造出二十一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二十三;公士出四十三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九。

术曰:置爵数,各自为衰,而反衰之,副并为法。以百钱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注释

(1)高爵出少:爵位高的出钱少。

(2)以次渐多:随着爵位越低,出钱就越多。

译文

(八)现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五人,共出100钱。按照爵位次序分配,爵位越高出钱越少,爵位越低出钱越多。那么,每人应出多少钱?

答:大夫出8钱,不更出10钱,簪褭出14钱,上造出21钱,公士出43钱。

运算法则:按照爵位列出分配比率,取其倒数作为反比率。各反比率之和作为除数,用100钱乘各比率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每人所出钱数。

译解

(八)各爵位比率为:5、4、3、2、1,反比率为:、1。

和为除数,++++1=

100钱乘各自比率为被除数,100×=20,100×=25,100×=,100×=50,100×1=100;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每人所出钱数,大夫,20÷=钱=8钱;不更,25÷=钱=10钱;簪褭,÷==14钱;上造,50÷=钱=21钱;公士,100÷=钱=43钱。

术解

(1)各爵位比率为:5、4、3、2、1,反比率为:、1。

(2)按照“反衰术”得出各比率为,1×4×3×2×1=24,1×5×3×2×1 =30,1×5×4×2×1=40,1×5×4×3×1=60,1×5×4×3×2=120。和为24+30 + 40+60+120=274。

(3)各人所占比率为,=====

(4)用100钱乘各人所占比率,即为每人所出钱数。大夫,100×=钱=8钱;不更,100×=钱=10钱;簪褭,100×==14钱;上造,100×=钱=21钱;公士,100×=钱=43钱。

原文

(九)今有甲持粟三升,乙持粝米三升,丙持粝饭三升。欲令合而分之(1),问各几何?

答曰:甲二升一十分升之七;乙四升一十分升之五;丙一升一十分升之八。

术曰:以粟率五十、粝米率三十、粝饭率七十五为衰,而反衰之,副并为法。以九升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升。

注释

(1)合而分之:加在一起再重新分配。

译文

(九)现甲有3升粟米,乙有3升粝米,丙有3升粝饭。把它们合在一起重新分配,问每人各分多少?

答:甲分得2升,乙得4升,丙得1升。

运算法则:用粟米50,粝米30,粝饭75作为分配比率,取其倒数作为反比率,各比率之和作为除数。用9升乘各自比率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每人可分得数量。

译解

(九)粟米50,粝米30,粝饭75,可得出反比率为。各比率之和为除数,++===

9乘各比率为被除数,9×=,9×=,9×=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各自可分数量。甲,÷=升=2升;乙,÷=升=4升;丙,÷=升=1升。

术解

(1)粟米50,粝米30,粝饭75,可得出反比率为

(2)按照“反衰术”得出各比率为,1×30×75=2250,1×50×75=3750,1×50×30=1500。和为,2250+3750+1500=7500。

(3)各人所占比率为,===

(4)用9升乘各自所占比率,即为所分数量。甲,9×=升=2升;乙,9×=升=4升=4升;丙,9×=升=1升=1升。

原文

(一〇)今有丝一斤,价直(1)二百四十。今有钱一千三百二十八,问得丝几何?

答曰:五斤八两一十二铢五分铢之四。

术曰:以一斤价数(2)为法,以一斤乘今有钱数为实,实如法得丝数。

注释

(1)价直:即“价值”。

(2)一斤价数:每斤的价格。

译文

(一〇)现有1斤丝,价值240钱。那么1328钱可买多少丝?

答:可买5斤8两12铢。

运算法则:用一斤价格作为除数,1斤乘钱数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可买丝的数量。

译解

(一〇)1斤240钱作为除数,1斤=16两=384铢。

384×1328=509952钱,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可买丝的数量。509952÷240=2124铢=5斤8两12铢。

术解

(1)根据题意,1斤240钱,求每钱可买多少,1斤=16两=384铢。即

(2)1328钱乘每钱可买的数量,得数为所求数量,即1328×=铢=5斤8两12铢。

(3)注意单位的换算,以便于计算。同时,此题之后不再是“衰分”问题。

原文

(一一)今有丝一斤,价直三百四十五。今有丝七两一十二铢,问得钱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一钱三十二分钱之二十三。

术曰:以一斤铢数为法,以一斤价数乘七两一十二铢为实,实如法得钱数。

译文

(一一)现有1斤丝,价值345钱。那么7两12铢丝,价值多少钱?

答:161钱。

运算法则:1斤换算为铢数作为除数,1斤价格乘所有铢数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所得钱数。

译解

(一一)1斤=384铢,作为除数;

7两12铢=180铢,345×180=62100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所得钱数,即62100÷384=161钱。

术解

(1)先进行单位的换算,1斤=384铢,7两12铢=180铢。

(2)384铢丝价值345钱,那么每铢的数钱为,345÷384=

(3)180铢的钱数为,180×=钱=161钱。

原文

(一二)今有缣一丈,价直一百二十八。今有缣一匹九尺五寸,问得钱几何?

答曰:六百三十三钱五分钱之三。

术曰:以一丈寸数为法,以价钱数乘今有缣寸数为实,实如法得钱数。

译文

(一二)现有1丈缣,价值128钱。那么1匹9尺5寸缣价值多少?

答:633钱。

运算法则:1丈换算为寸数作为除数,1丈缣的价格乘所有寸数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所求钱数。

译解

(一二)1丈=100寸,作为被除数;

1匹=4丈,1丈=10尺,1尺=10寸;1匹9尺5寸=495寸;

价格乘所有寸数作为被除数,即128×495=63360;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所求钱数,63360÷100=633钱。

术解

(1)先进行单位换算,1丈=100寸,1匹9尺5寸=495寸。

(2)100寸缣价值128钱,那么每寸的数钱为,128÷100=

(3)495寸的钱数为,495×=钱=633钱。

原文

(一三)今有布一匹,价直一百二十五。今有布二丈七尺,问得钱几何?

答曰:八十四钱八分钱之三。

术曰:以一匹尺数为法,今有布尺数乘价钱为实,实如法得钱数。

译文

(一三)现有1匹布,价值125钱。那么2丈7尺布价值多少钱?

答:84钱。

运算法则:1匹布换算为尺数为除数,1匹布的尺数乘价格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所求钱数。

译解

(一三)1匹=40尺,作为被除数;

1丈=10尺,2丈7尺=27尺;

价格乘所有尺数作为被除数,即125×27=3375;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所求钱数,3375÷40=84钱。

术解

(1)先进行单位换算,1匹=40尺,2丈7尺=27尺。

(2)40尺价值125钱,那么每尺的数钱为,125÷40==

(3)27尺的钱数为,27×=钱=84钱。

原文

(一四)今有素一匹一丈,价直六百二十五。今有钱五百,问得素几何?

答曰:得素一匹。

术曰:以价直为法,以一匹一丈尺数乘今有钱数为实,实如法得素数。

译文

(一四)现有1匹1丈素,价值625钱。那么500钱可买多少素?

答:1匹。

运算法则:用布的价格作为除数,现有布匹数换算为尺数,乘所有钱数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所求素的数量。

译解

(一四)1匹1丈=50尺,50×500=25000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所求素的数量,即25000÷625=40尺=1匹。

术解

(1)1匹1丈=50尺,价值为625钱,那么每钱可买素的数量为,50÷625 =

(2)现有500钱,可买素的数量为,500×=尺=40尺=1匹。

原文

(一五)今有与(1)人丝一十四斤,约(2)得缣一十斤。今与人丝四十五斤八两,问得缣几何?

答曰:三十二斤八两。

术曰:以一十四斤两数为法,以一十斤乘今有丝两数为实,实如法得缣数。

注释

(1)与:给予,赠予。这里指与人交换。

(2)约:约定。

译文

(一五)现有14斤丝,约定与人交换10斤缣。那么用45斤8两丝,可与人换得多少缣?

答:可换得32斤8两。

运算法则:用14斤换算的两数为除数,10斤乘现所有的丝数量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可换得的缣数。

译解

(一五)14斤=224两,作为除数;

10斤=160两,45斤8两=728两,160×728=116480,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可换得缣数,即116480÷224=520两=32斤8两。

术解

(1)先进行单位换算,14斤=224两,10斤=160两,45斤8两=728两。

(2)224两丝换160两缣,那么1两丝换多少缣,即160÷224==

(3)那么,728两丝可换得缣数为,728×=520两=32斤8两。

原文

(一六)今有丝一斤,耗(1)七两。今有丝二十三斤五两,问耗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三两四铢半。

术曰:以一斤展十六两(2)为法,以七两乘今有丝两数为实,实如法得耗数。

注释

(1)耗:消耗,减损。这里指生丝晒干后的损耗。

(2)一斤展十六两:即1斤转换为16两。

译文

(一六)现有丝1斤,晒干后损耗7两。那么23斤5两,损耗多少?

答:163两4铢。

运算法则:1斤换算为16两作为除数,7两乘现有丝数量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损耗数量。

译解

(一六)1斤=16两,作为除数;

23斤5两=373两,7×373=2611,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损耗数量,即2611÷16=163两=163两4铢。

术解

(1)1斤=16两,23斤5两=373两。

(2)1斤丝晒干后损耗7两,1两损耗为

(3)373两的损耗为,373×==163两。

(4)1两=24铢,两=×24=铢=4铢。得出,损耗为163两4铢。

原文

(一七)今有生丝三十斤,干之(1),耗三斤十二两。今有干丝一十二斤,问生丝几何?

答曰:一十三斤一十一两十铢七分铢之二。

术曰:置生丝两数,除耗数,余,以为法。三十斤乘干丝两数为实,实如法得生丝数。

注释

(1)干之:晒干。

译文

(一七)现有30斤生丝,晒干后损耗3斤12两。现有12斤干丝,那么需多少生丝?

答:13斤11两10铢。

运算法则:用生丝减去损耗,余数作为除数。用30斤乘现有的干丝数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所需生丝数量。

译解

(一七)30斤=480两,3斤12两=60两,12斤=192两。

480–60=420,为除数;480×192=92160,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所需生丝数,即92160÷420=219两=13斤11两10铢。

术解

(1)30斤=480两,3斤12两=60两,12斤=192两。

(2)先求干丝率,用生丝减去损耗,再除以480。即480–60=420,420÷ 480=

(3)干丝数除以干丝率,即为所需生丝数量。192÷==两=219两=13斤11两10铢。

原文

(一八)今有田一亩,收粟六升太半升。今有田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1),问收粟几何?

答曰:八斛四斗四升一十二分升之五。

术曰:以亩二百四十步为法,以六升太半升乘今有田积步为实,实如法得粟数。

注释

(1)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1顷=100亩,1亩=240平方步。

译文

(一八)现有1亩田,收6升粟米。那么1顷26亩159平方步收多少粟米?

答:8斛4斗4升。

运算法则:用1亩化为步数作为除数,现有粟米数乘现有田的亩数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所求粟米数。

译解

(一八)1亩=240平方步,作为除数;

1顷26亩159平方步=126亩=30399平方步,6×30399=×30399
=,作为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所求粟米数,即÷240=升=844升=8斛4斗4升。

术解

(1)1亩=240平方步,1顷=100亩;1顷26亩159平方步=126亩。

(2)已知1亩收6升,126亩所收升数为,6×126=×=升=844升=8斛4斗4升。

原文

(一九)今有取保(1)一岁(2),价钱二千五百。今先取一千二百,问当作日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九日二十五分日之二十三。

术曰:以价钱为法,以一岁三百五十四日乘先取钱数为实,实如法得日数。

注释

(1)取保:犯人找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后取得人身自由。

(2)一岁:一年。这里一年为354日。

译文

(一九)现犯人取保1年的保证金为2500钱。现在交纳保证金1200钱,可取保多少日?

答:169日。

运算法则:用1年的保证金作为除数,1年354日乘现所有钱数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所求日数。

译解

(一九)1年=354日,354×1200=424800,作为被除数;2500钱作为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所求日数,即424800÷2500=169日。

术解

(1)1年=354日,保证金为2500钱。354÷2500=,为每钱可保多少日。

(2)现有1200钱,乘每钱可保的日数,即为所求日数。1200×= 169日。

(3)可用另一种方法计算,2500÷354=,为每日需多少钱。1200÷
=169日,即为1200钱可保169日。

原文

(二十)今有贷人(1)千钱,月息三十。今有贷人七百五十钱,九日归之(2),问息几何?

答曰:六钱四分钱之三。

术曰:以月三十日乘千钱为法。以息三十乘今所贷钱数,又以九日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注释

(1)贷人:贷,贷款。向他人贷款。

(2)归之:归还,还款。

译文

(二十)现向他人贷款1000钱,每月利息为30钱。那么现贷款750钱,9日还款,应付利息是多少?

答:6钱。

运算法则:用每月30日乘1000钱作为除数。每月利息30钱乘所贷钱数,再乘9天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应付利息。

译解

(二十)30日乘1000钱作为除数,30×1000=30000;

每月利息乘所贷钱数乘所贷日数作为被除数,30×750×9=202500;

被除数除以除数为应付利息,202500÷ 30000=6钱。

术解

(1)1月=30日,利息为30钱。每日平均利息为30÷30=1钱。

(2)贷款数为1000钱,则每钱每日的利息率为,1÷1000 =

(3)贷款750钱,9日的利息为,750×9×=钱=6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