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代人推重黄老
西汉前期盛行道家黄老之学,上至君主、后妃、宗室,下至各类臣僚及学者,尊奉黄老之学者颇多。注81人们吸纳黄老,本以清静无为,或施之治国,或用之修身。汉初的几代帝王在政治上采用黄老之术,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使经历战乱的社会逐渐恢复了元气。曹参为齐相九年,其治用黄老之术,社会安定,被称为贤相;后入朝为汉相国,亦尊奉黄老思想。司马迁在《史记·曹相国世家》中赞云:“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汉文帝在位期间,当了二十余年皇后的窦氏,又在景帝及武帝时期先后当了二十余年的皇太后、太皇太后,颇好黄老之学,影响极大。《史记·外戚世家》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此外,西汉前期的几部著述均程度不同地流露了黄老道家思想。如陆贾《新语》在高扬儒家仁德政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地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尤其是黄老道家贵柔及清静无为等思想。如“故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速,迟重者为常存,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怀急促者必有所亏,柔懦者制刚强”(《辅政》),“夫刑重者则心烦,事众者则身劳;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身劳者则百端回邪而无所就。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至德》);“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无为》)。这种思想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时代要求,由此可知,陆贾不仅是汉代最早推崇儒学的思想家,而且也开了从其他学派,尤其是黄老道家学派中吸收合理成分以充实新时期政治思想体系的先河。
景帝后期至武帝初刘安主编的《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的杰出著作。汉魏之际高诱《淮南子序》云:“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具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注82自刘邦立国迄文、景之世,汉初统治者遵遁和施行的基本上是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及相关政策,《淮南子》从理论上对此做了鼓吹和总结。《原道训》说,“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达于道者,反于清静;究于物者,终于无为”。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终于无为,便合于“道”。《修务训》则对“无为”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说“无为”并非无动于衷,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肢不动,思虑不用,事治求淡者,未之闻也”,就连神农、尧、舜、禹、汤等五圣,亦“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而“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自然之势……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神农、尧、舜等便是到达如此境界的圣人。以此为基础,《淮南子》特别赞许忧百姓之忧,为百姓兴利除害,还民以清静的行为,譬如说神农治天下“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当此之时,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主术训》)。
在这样的政治和思想环境中,信奉和修习道家学说的人自然不少,即使一些儒生也不免或多或少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韩婴作为儒学大师,身上也有很浓重的道家思想,较明显地表现在他的人生态度方面;他所主张的是一种生存智慧,还往往与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如《韩诗外传》卷三第三十一章,通过叙说周公之行事,将儒家的行谦德与道家的惧满持盈结合起来;卷三第三十八章则将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与儒家的“忠恕”结合得颇为自然。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尊奉黄老道家思想。《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载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撰《论六家要旨》,评说儒、墨、道、法、阴阳、名等六家思想,其中颇推重黄老道家思想,尤强调其政治实践效用,有云: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澹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注83
西汉中期以来,随着统治者尊崇儒术政策的逐渐加强,黄老思想虽失去先前的重要地位,但仍因被部分士人所尊奉而流行。如宗室刘德,“修黄老术,有智略……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注84。其后人刘歆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他的思想,如他揭示黄老道家的政略治术功能云: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注85
“此人君南面之术也”,一语道破道家之用而无遗。而上句所提“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十四字,尤为南面术纲领。竟以数语尽之,可谓至精至邃矣。此乃《七略》原文,班氏特移录沿用之耳。刘向之父德,史称其少修黄老术,有智略。向、歆承其家学,故能窥见道家之用。此犹司马谈尝习道论于黄子,故其《论六家要旨》,独推崇道家……此皆言道家所陈人君南面之术,最为高妙。注86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代《老子》思想较盛之时,《庄子》思想也有一些认同者。如《汉书》卷六十七《杨王孙传》载,汉武帝时人杨王孙学黄老之术,重养生之道,对待生死态度通达,立遗嘱死后裸葬,其思想深受《庄子》的影响。东汉初期著名文人冯衍的《显志赋》,抒写了对庄周等离尘绝俗思想的倾慕:“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于陵子之灌园兮,似至人之仿佛。盖隐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离尘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注89此后,张衡《归田赋》深受《庄子》“就薮泽,处闲旷”“吾入山林欣欣然而乐矣”之思想的影响,抒写了希冀归隐田园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