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子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受到帝王、同僚及故吏的揄扬或进献而得以流传

如徐幹《中论》问世即受到曹丕高度评价。曹丕《与吴质书》称赞徐幹“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业,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注162。阙名《中论序》则明确指出徐幹《中论》为“阐弘大义,敷散道教,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注163之作。

仲长统《昌言》问世后受到其友缪袭(186—245)的重视,他在《上〈昌言〉表》中对此书进行了高度评价。《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载,缪袭曾盛赞仲长统,将其与西汉贾谊、董仲舒、刘向、扬雄诸大家相提并论。缪袭还指出《昌言》乃仲长统有感于古今世俗行事的“发愤”之作,《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刘劭传附仲长统传》裴注云:

袭撰统《昌言》表,称统字公理,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汉帝在许,尚书令荀彧领典枢机,好士爱奇,闻统名,启召以为尚书郎。后参太祖军事,复还为郎。延康元年卒,时年四十余。统每论说古今世俗行事,发愤叹息,辄以为论,名曰《昌言》,凡二十四篇。注164

魏明帝曹叡高度评价其父曹丕的《典论》。《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载,太和四年春二月壬午,诏曰:“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注165曹魏明帝时在洛阳所刻的《典论》石碑,经历西晋后期以降的社会动乱,直到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犹存四碑。注166

魏任嘏所撰《任子道论》,则是由其故吏程威等奏献朝廷的。《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王昶传》载王昶颇称赞徐幹、任嘏的为人,其推重任嘏云:“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裴注引《任嘏别传》,其略云:

太祖创业,召海内至德,嘏应其举,为临菑侯庶子、相国东曹属、尚书郎。文帝时,为黄门侍郎……累迁东郡、赵郡、河东太守,所在化行,有遗风余教。嘏为人淳粹凯悌,虚己若不足,恭敬如有畏。其修身履义,皆沉默潜行,不显其美,故时人少得称之。著书三十八篇,凡四万余言。嘏卒后,故吏东郡程威、赵国刘固、河东上官崇等,录其事行及所著书奏之。诏下秘书,以贯群言。注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