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吸金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你已经被固化了
——但你对此一无所知

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感受周围的世界——景象、气味、颜色、声音。我们记住什么是危险,什么伤害了我们,我们也很快就能了解谁站在我们这边。我们记住谁会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保护我们不受毁灭性打击。

我们都听过“社会环境”(social conditioning)这个词,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它是:

社会训练一个社会中的个体以一般社会和社会中同龄人普遍认可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社会学过程。这个概念比社会化的概念更为强烈,它包括了规范、习俗和意识形态的继承过程。资料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 wiki/ Social_conditioning。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可能继承了“没用的东西”——也就是人们认为“正常”的观念。我们从父母、祖父母以及我们身处的社会中继承了这些观念。我们也会无意识地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比如朋友说的话或新闻里的消息。如果回想一下小时候父母的金钱观,那很可能会对我们现在看待金钱的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我们需要改变消极的金钱观,打破这种社会环境下的固有思维,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经济状况。我想告诉你,你认为你知道的,可能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发生的事!

打个比方吧,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世界地图”,但是不同的人心里的地图也不同。人们内心的“世界地图”可能千差万别,以至于大家常常会意见相左。

你需要了解自己的“世界地图”,并且了解要怎样自我调整才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改变金钱观时,你需要了解自己计划里的财务要素。

消极的金钱观可能包括:

• 我干这个,一年最多可以赚……

• 钱是万恶之源。

• 有钱人都很蠢。

• 金钱操控了我的生活。

消极的金钱观是指任何阻碍你喜爱金钱、赚更多钱或享受财富的东西。内疚、评判、羞愧和责备是这些消极思想的共性。

我们通常是从家庭、媒体、人际、文化那里继承了这些理念。由此我们形成了一套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进行自我剖析之前,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金钱观到底是什么。我的意思是,隔多久会有人问你:你的金钱观是什么?又或是问你:你对金钱的感受是什么?你家人对金钱有什么看法?什么时候有人公开谈论金钱?有吗?当我开始和珍一起工作后,她会通过视频电话问我这些问题,问得我坐立难安。我讨厌这些问题,它们就像是外星生物一样,让我觉得自己弱不禁风。

我认为,有4个关键因素会影响我们对金钱的看法。

家庭

成长过程中,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或主要看护人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一切,孩子会不断地寻求他们的认可。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生活。我是说,要求父母绝对中立地抚养孩子,避免自己的负面思想影响孩子,这在现实中是很难的。

孩童时期,父母对金钱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如何谈论金钱的,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性格形成时期,我们几乎把父母的观点和看法当作信仰。我们倾向于模仿父母的行为以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这样做,这种行为已经内化了。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解释说:

获得重要人物的关注是有条件的。当个体感到在某些方面受其重视而在其他方面不受其重视时,就产生了价值条件。渐渐地,这个人的自尊情结同化了同样的态度,他对某一体验的积极或消极评价,仅仅是因为他从他人那里获得了这些价值条件,而不是因为这种体验提高或者削减了他的机体能力。资料来源: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 cd4f/ 6ead952372d350ff792d 212cb9d6de9c5f48.pdfVery。

通俗地讲,价值条件是有关我们要做什么才能被别人重视的信息。这些条件是建立在我们得到的积极的表扬或认可之上。家庭和社会共同塑造出这些条件。如果有了孩子,我们很可能还会把这些价值条件传给自己的孩子。比如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每次吃西蓝花都会获得表扬和大量积极的关注,那我长大后肯定相信西蓝花是健康食物。这很有可能会成为我自己价值条件的一部分——要吃得健康。

同理,把西蓝花换成金钱。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你从小和有着强烈慈善感的父母长大。想想,他们是从哪儿获得了自己的价值条件——他们的父母。

假设你父母的观念是: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花钱,如果有多余的钱,就应该把它捐给慈善机构。你在孩童时期可能听过这句话。也许是你父母用晚餐时,低声聊着他们的朋友刚刚花了一大笔钱买了辆新车,“而这笔钱本可以用来帮助别人的”。

这些观念都不是年幼的孩子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反复听到这些话。孩子还发现,当父亲谈起对钱“自私”的朋友时,他似乎不太高兴,孩子便把这件事列入“黑名单”,因为他意识到此事会引发糟糕的情绪。

作为一个成年人,这种童年形成的意识很可能会以内疚的形式出现。你想给自己买点好东西,但是你脑海里有个声音在轻声说:“你在浪费钱。你可以用那笔钱帮助有需要的人,不要自私。”

父母传下来的金钱观有很多种。比如说有的父母过度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储蓄困难的情况。又或者父母用钱很理智,从不借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发现负债或向别人借钱都很困难。

通常,父母的观点也会变成我们的观点。即使你真正的观点与父母的完全不同,但父母的影响可能会变成你耳边的低语,让你怀疑自己所做的每一个财务决策。

我们的父母(或者你成长的环境中出现的任何人:看护人、祖父母、任何你尊敬的或有权威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对金钱产生某种想法和观念。这些想法和观念可以是积极的,但是很多时候,它们都是消极的。

卡尔·罗杰斯还谈到了建立“内部评价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时,遵从的是内心的准则而非外界的评价。

下面就是内部评价的例子。

我去跑步了,感觉特别好。去年这个时候,我甚至不能沿街慢跑,更不用说绕城跑个不停。我进步得真快,我很骄傲。我可以看到我的皮肤变得红润,整个人也变得更健康了。我感觉太棒了。

下面这个则是外界评价的例子。

我刚刚去跑步了。我一直都很努力,男朋友也说我跑得不错。我跑步回来后,喜欢告诉他我都做了什么。听到他说,他以我为荣,我很开心。尽管我一直很努力地运动,但还是没有人说我看起来瘦了。所以我怀疑,这样做值不值得。

你能看出外界评价体系的问题所在吗?你依靠外人,让你感觉良好,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内心。卡尔·罗杰斯认为,要是能建立内部评价体系,你会更快乐;毕竟,你不能总操控别人的反应。

现在,你的第一个练习来了。练习答案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之分,重要的是试图理解我们自己的金钱观。毕竟,我们不会每天都去审视自己的金钱观。

练习

写下你成长过程中听到的关于金钱的事。

• 你父母对金钱的态度是什么?

• 他们是怎么看待金钱的?

• 你还记得一些特别的语句吗,比如“树上不会生钱”之类的?

写下你成长过程中所见到的和金钱有关的事。

• 你家里有钱吗?

• 你会买很贵的东西吗?

• 你会总迫不及待地要吃下一餐吗?

你怎么看待你继承的金钱观?

花点时间,写下最先出现在你脑海里的3件和金钱有关的事。

到此我们已经研究了成年人最初的价值条件来自哪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本身就是一场残忍的自我剖析!

朋友们,价值条件还可以来自其他很多地方。

媒体

回想一下你看过的每一部电影,大部分都特别关注金钱:《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抢钱大作战》(Boiler Room)、《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大空头》(The Big Short)等盗窃题材的电影,以及一些包含一个有钱父亲的角色在内的电影。这些电影大都没有什么好结局,故事通常的寓意是“钱买不来快乐”,又或是,我们直截了当地说吧,“金钱把人变成一个贪得无厌的傻瓜,连自己的孩子放学都会忘记去接”。

还有些经典的角色,看看你能从你喜爱的电影里找出多少来。

贪婪的人

这种角色通常是一夜暴富,最擅长侵害他人利益。他们有钱之后变得贪婪,吸食大量毒品,然后自我毁灭。比如《华尔街之狼》和《疤面煞星》(Scarface)。

失职的父母

这类人把钱看得比家庭重要,一直都在努力工作,商务会议的地位高于孩子。他们通常会有一个“醒悟”时刻,就是当他们和孩子一起被困在某处时,他们会意识到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从此以后,他们就专心陪伴家人了。比如《居家男人》(Family Man)。

日理万机的女企业家

金字塔尖的女人:她们是忙碌的女企业家,把事业排在情感之前。她们的丈夫觉得妻子的财富以及影响力削弱了自己的男子气概,于是丈夫出轨,去找比妻子更年轻的女人。等她们意识到自己太过于关注工作了,她们就会休假,开始一段“寻找自我”的旅程。比如《美食、祈祷和恋爱》(Eat, Pray, Love)。

潜鸟型

这类角色富甲一方,但是低调又神秘。他们的行为举止近乎疯狂,可能是个精神病患者,也可能是因为过度哀痛悲伤,毕竟钱买不到快乐。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绝代艳后》(Marie Antoinette)。

诈骗大师

这类角色看起来很富有,但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杀人了吗?全是假钱吗?比如《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Ripley)和《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

心碎型

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孩正被她咄咄逼人的父母强迫嫁给另一个有钱人,她父母只是一味地想要攀龙附凤。女孩爱上了一个贫穷却可爱的小伙子。她意识到自己宁愿放弃金钱也要爱情,于是她和他私奔了。比如《致命性游戏》(Cruel Intentions)、《独领风骚》(Clueless)。


影视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展示这些刻板印象——而这些只是最初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在这些电影中,只有当主人公避开金钱世界,记住他们“真正的价值观”——家庭和友谊以及“做一个好人”时,他们才会变得更人性化。影视剧中总是存在道德说教,好像好莱坞就是讨厌钱似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可是世界上最具魅力、最有钱的行业之一。

当我从媒体上看到的东西悄悄进入我的生活时,我才意识到刻板印象对我的影响有多大。结婚后,我当了一段时间家里的经济支柱。根据我从小到大在媒体上看到的,我认为自己就是那种“日理万机的女企业家”。实际上,我并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个女企业家,但是我在媒体上唯一能找到与我自己相对应的只有这个刻板印象了,所以我脑中冒出了我丈夫觉得他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的想法。

我自以为是地想,他真的不能理解我赚得比他多这件事吗?我经营这家公司让他感到自卑了吗?我不断地质问我丈夫,不管他回答我多少次,他根本没有这些感觉。

有一天,我终于恍然大悟。

我从未在媒体上见过一个女人比她丈夫赚得多,两人还能相安无事。相反,我见过很多相互欺骗和关系破裂的例子。

现在,我知道肯定有一些关于积极赚钱的影视节目和新闻报道,但不可否认的是,消极的作品和信息才更吸引我们的眼球。人们在这种持续性的信息影响下沾染了某些观念,并信以为真。

来挑战一下自己吧。写下一部你看过的、从积极角度看待金钱的电影名字。

想到一个也不容易吧,对不对?

人际

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作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朋友,总是让我们又爱又恨,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也可以在几秒内“摧毁”我们。有句老话说:“你最常和哪五个人在一起,你就是那五个人的平均值。”这句话似乎特别适用于金钱观的形成。因为我们的金钱观不仅是从家庭成员那里继承来的,朋友也在其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发现朋友之间经常从消极的角度去谈论金钱。如果讨论金钱,内容很可能是咒骂和抱怨。我以前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就是:谁是本周最穷的人?

• 杰德透支了60英镑!

• 迈克尔的抵押贷款刚被拒绝了!

• 海莉的卡不能用了!

• 克莱尔不得不放弃了一次度假,因为她买不起机票,现在每个人都去玩了,就她没有!

• 朋友们!让我们坐成一个圈,互相调侃一下我们都有多穷!

停下来!

由于某些原因,当人们聚在一起谈论金钱话题时,气氛似乎就会变得消极起来。很少有人会当众积极地讨论赚钱,说他们赚了多少或是想赚多少,这会被看作炫耀或吹牛。

几乎没有人想成为第一个积极谈论金钱的人,因为他可能会被这样的回答噎死,“一年挣10万美元,那是不现实的”。朋友们喜欢说出他们认为有用的“大实话”,但实际上,这些话可能是他们自己内心恐惧和欲望的投射。

我们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说别人会说的话,做别人会做出的反应,这样更容易融入集体。我们不想脱颖而出,也不想被大家在背后议论。

这里有一项观察你朋友的挑战:下次晚餐或酒会的时候,你看看有没有人提到钱,注意大家是在讨论积极的话题还是消极的话题。如果是积极的,那就完美!如果是消极的,尽量保持你自己的评论和观点是绝对积极的。

文化

信不信由你,你所生活的地理区域也会对你的金钱观产生影响。我是英国人,我注意到英国文化倾向于认为谈论金钱以及任何炫耀财富的行为都是特别粗俗的。我觉得这很奇怪。在一个真正建立在财富之上的国家,我们似乎觉得有必要把财富都隐藏起来,避免公开展示,以免受到评判。这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有所变化。但与大多数老一辈的英国人交谈时,大谈特谈金钱或为金钱而兴奋仍会被认为是愚蠢的。当我发现我的祖父母有可能读到这本书时,我差点被吓死,因为我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不会同意我的观点。再者,如果你家族中的某个前辈曾经有过这些想法,那么这些想法可能已经顺着家庭脉络传给了你。

我最近去洛杉矶,惊喜地发现美国人愿意为图方便、省时间而花钱。这是笔大买卖。餐厅的代客停车,很多服务场所提供“免下车”服务……在这方面花钱被视为一种权利,而不是轻浮或懒惰。相反,这在英国会被认为是放纵和不必要,太让我恼火了!我就是为了方便才来光顾的!很多美国人似乎都是白手起家。在我看来,只要有钱,你就可以进入美国的任何圈子,美国人似乎不在乎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你有钱,很好,你是俱乐部成员了。在英国,你有多少钱不是重点,重点是怎么赚来的钱。中了彩票,那你还不是精英阶层。出身贵族,好吧,欢迎加入中产阶级。英国的等级制度仍然很强大,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我记得第一次去参加尼日利亚人的婚礼时,我彻底震惊了。我看到人们向新郎新娘身上“撒”美元钞票。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展示财富的,而且还是以一种如此有趣又充满爱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很喜欢这种纯粹营造喜悦气氛的方式。多好的结婚方式呀:爱你的人向你抛钱!这真的让人很兴奋。

这些文化会对你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你生活在整体思维模式大同小异或者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类似的社会中,那么你很可能会无意识地随波逐流。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时刻在评判别人对待金钱的方式。

破解你的金钱编码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我们知道有4个主要因素会影响我们的金钱观:家庭、媒体、人际和文化。尽管不是我们的主观意愿,我们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出了价值条件。

我们要怎样破解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的“编码”呢?我喜欢采用一种植根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简称CBT)的方法。这是我妈妈教给我的,用在这儿很有效。你需要考察自己从哪里得到这些关于金钱的奇怪想法,并想办法消除它们,这样你就可以找到被掩藏起来的“真实的你”(true you)了。这个我喜欢称为“真实的你”的词就是心理学家口中的“生物我”(the organismic self)。它基本上就是一个孩童时期的你,一个不落俗套的你,一个可以独立思考、做些小决定的你,这就是真实的你,不是那个呈现给世界的你,也不是被纷繁的社会环境影响的你,就是纯天然、零添加、无污染的你。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自我的模样,因为他们“真实的自己”被他人嘈杂的言论层层掩埋。不幸的是,这些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优先考虑别人对我们的正面评价,而不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本书中,我将帮你剥去那一层层的外界干扰,让你回归自我:你对金钱有什么看法,你想怎么看待金钱以及怎样坦然无愧地面对生活。

正如我说的,实现这个目标没那么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我能做到,我相信你也可以。

练习

本章结尾,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1.看看你早先写下的你继承的金钱观。举个例子,“我知道赚钱很难”。

2.问问自己这种信念是从哪里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有没有通过他们的行为或语言向你展示过这一点?

3.这种信念对你的日常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例如,认为赚钱很难可能会阻止你尝试新事物,因为你可能会认为它们毫无意义或太费精力。

4.尝试用证据反驳这些信念。想象一下,你在法庭上出庭做证,为你的信念辩护。对方律师拿出了证据,反驳你的话。比如,“你说挣钱难,但有一次你打了份短工,很快就挣了500英镑,这还不容易吗?”在你列出的消极金钱观旁边,至少写一页反对该观点的证据。

你可以对自己所有的消极金钱观重复这四个步骤。再补充一句,如果你继承了一些积极的金钱观念,那真是太好了!

重要的是要记住,你剥去的并不是你自己。你是为了发现自我,并对金钱的观念和认识更加开放、更加积极,而剥去层层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