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章 途经宝安县
第二天出发时,老傅为我们准备了充足的饮用水和干粮,然后召集大伙讲道:“同志们,国民党军队开始大举进攻我们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要做好长期的战斗准备。党中央直属机关已经转移到榆林、吕梁一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忍饥挨饿。因此,运输队送来的粮食请同志们尽快送到最需要粮食的地方,以解燃眉之急。过不了多久这里必将成为红军保卫延安的主战场。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请各位老师随同运输队一并转移到榆林地区,跟随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转战全国各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前路茫茫,苍山如海,面对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正是考验我们共产党人革命意志的关键时刻。解放全中国的光荣使命,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且行且努力!”
大家听后一片欢呼,纷纷向老傅致敬辞行。待我们握手话别时,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保卫延安的战局尚不明确,粮食送到后运输队不宜急着返回,伺机行事。随行的老师一定要照顾好。”
经过这些天的熟悉,几名老师早已同运输队的人打成一片。行进的途中,运输队的小张主动帮白娟挑着行李,小陈一只手牵着骡子一只手拎着张灵的小皮箱,那里面装着女老师的私密物品,每到一个地方住宿时都要拿出来洗漱打扮。这几天小张、小陈主动热情地照顾着两名女老师倒是让我省心不少,他们两情相悦形影不离地粘在一起。这样一来让走在后面的男老师醋意大发,于是风言风语道:“这才几天时间嘛,狗屁膏药就贴上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个干啥的?”
我心里清楚这男老师瞧不起我们这些吆骡子的脚户,同时也在炫耀他们知识分子的身份。我却不敢苟同他的傲慢与偏见,于是当即怼道:“王老师,都是自己人,理应互相帮助。你有所不知,这两个小青年原是中央警卫团尖刀连的,在第一次反攻国民党围剿根据地的战役中浴血奋战,不幸中弹负伤来到马栏根据地养伤。这次听说运输队要向延安运送粮食,他们毫不顾及尚未痊愈的身体,积极报名参加运输队的工作,多好的热血青年,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革命英雄。”
了解到这两个小青年的身份,王老师也有自知之明,便道歉说:“不好意思,恕我眼拙,言语冒犯了。”
“没事?我们几个说悄悄话,无人知晓。”看到王老师低下了高傲的头,我心里暗自窃喜。
运输队没走出十里地,迎面走来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我本以为是路上设置的关卡,没想到他们径直走来,先敬个礼,然后说:“老乡,例行检查,请出示证件。”
查验过我的证件和介绍信后,指着前面的大道说:“老乡,一直沿着小河往前走就是通往榆林的大道。辛苦了,路上多加小心。”战士们敬个礼,整齐划一地闪到了路两边,目送我们通过。走过一段路,听见路两边有声响,我猛然抬头发现路两边的沟峁、山梁处,有许多战士正挥舞着铁锨和䦆头挖战壕、修工事。我们从这里经过,战士们好奇地探出脑袋时不时挥挥手算是打招呼。
中午时分,大家都走累了,运输队的骡马聚拢在小树林,准备歇歇脚、吃点干粮。我们刚站稳脚跟,一队红军战士如同平地里蹿出一般闪现在我们面前,带队的战士走过来,彬彬敬礼问道:“老乡,你们驮运的是什么东西?要到哪里去?”
我看见他们的这身装束打心眼里高兴,确定是自己人急忙上前答话:“同志,我们是马栏运输队运送粮食到榆林去,这是我们的介绍信。”对方看过介绍信,马上眉开眼笑,说:“老乡,大老远运送粮食过来,一路辛苦了。前面就是余家坪,请到附近的连队驻地休息吃饭。”
“我们只是路过中途休息片刻,马上就要启程。如若在这里耽搁太久,天黑前不能赶到宝安县就得在野外露营。我们这些大老爷们倒无所谓,只是苦了这几名老师,若是身体吃不消就会生病,战争时期缺医少药的,上哪儿去治病?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必须得尽快赶路。”我解释说。
“既然如此,我们也不便打扰,祝你们一路平安,再见!”领头的战士说完,一行三十多人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向余家坪。
这会儿正是晌午,太阳照在头顶天气很暖和,吃几口干粮,喝点水,我催促着头骡赶紧启程。大家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听说天黑前要赶到宝安县,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赶路。
路过余家坪,路两边站满了老乡,有的手里提着篮子,有的端着大瓦盆,里面装着窝窝头,煮熟的鸡蛋和土豆,看着我们走过来,说:“同志,把这些东西带着路上吃。”运输队不约而同地放缓了行进的速度,可是谁也不好意思拿乡亲们的东西。
突然,我们刚才遇见的那个战士拦下头骡对着我们大喊:“同志们,别客气,不要辜负了乡亲们的一片心意,从这里到榆林至少也有两百多里,带着路上吃。”此时已有乡亲把东西硬塞到我们的手里,我剥开一个鸡蛋放进嘴里,可是哽咽着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激动得热泪盈眶,竟然连一个谢字都说不出来。我回头望去,大家收了老乡的东西,正在致谢,挥手道别。白娟和张灵抱着送东西的大娘哭得稀里哗啦,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父母。我这辈子吆骡子走过无数的地方,只此一回乡亲们的热情打动了所有人。我们也曾去过国民党的白区,但这一路走来让我感到有天壤之别,觉得自始至终处在人民军队的保护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中,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我们的运输队从这里走出,乡亲们的篮子和瓦盆空了,但每个人的口袋鼓鼓囊囊都有了存货。大家用一颗敬畏之心向淳朴的乡亲们致谢,挥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