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谁赞同,谁反对?
周宇迎着刘邦期待的目光,笑着说道:“所谓能将亿万,便要从另一层面说起。若淮阴侯领兵多多益善,陛下却仅能将十万,为何淮阴侯会为陛下所擒?这岂不矛盾?”
韩信高傲的表情立马一崩,这王炎还真是直言不讳啊……
不过韩信又觉得,这正是王炎之优点,如此自我安慰一番后,韩信心里稍微舒服了点。
而刘邦则面露喜色,非常配合的问道:“此乃为何呢?”
周宇回道:“陛下之才,非治理,亦非作战,乃识人用人之能。即便陛下只可将百人,若是人人为能臣猛将,那也胜过千万……乃至亿万人!”
刘邦听得心花怒放,这的确能称之为可将亿万人啊!
若是结合实际情况仔细想想,那王炎说得可太对了!
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他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他不如韩信。
然而,刘邦却自信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他能战胜项羽的真正原因!
只是刚想到此处,刘邦又忽然怔了怔。
反观项羽的话……他当时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范增不信猜疑,这正是他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
再一想现在,不正是如今的自己么?
念及此处,刘邦再看向微笑不语的周宇,心道莫非此乃他的劝谏之言?
好高明的进谏方式!
同样回过味来的还有韩信,正因韩信相信王炎的人品,才觉得王炎不可能如此单纯的吹捧刘邦,也不可能借此贬低始终对其礼遇有加的自己。
因此背后必有隐情!
韩信再深入一想,便和刘邦想到一块去了,只感到这等劝谏方法实在是比他要精明百倍呀!
“此言大善,炎有心了。”
刘邦深深的看了周宇一眼,又道:“朕知匈奴对大汉虎视眈眈,若无良将辅佐,恐怕难以安定天下。”
“朕亦知你忠勇,当为朕心腹,可安朕之心……如此,你便放心的跟随淮阴侯学习吧!”
见刘邦和韩信都面色复杂的望着自己,周宇稍微愣了愣,心中有些古怪。
咦?为什么要这样看着他?他只是复刻了一下史料里刘邦和韩信的对话啊?
等听见刘邦准许自己拜师韩信时,周宇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刚刚竟然成功的劝刘邦放下了偏见!
种种心思皆在一个呼吸间完成,思考好前因后果的周宇深吸一口气,维持住了自己宠辱不惊的人设。
“谢陛下。”
拜师礼当晚就在淮阴侯府内举行完毕,按照汉初的礼节,周宇带着束脩——也就是十条肉干去见韩信,韩信却只收了其中五条。
“炎行半礼即可,你我此后亦师亦友。”
周宇欣然同意,两人仿佛多年至交好友般先闲聊了起来——实则韩信也确实认识王炎八年了,只不过从前除非下命令,否则他极少与王炎沟通。
而刘邦在回去之后,同样沉思起今日之事。
他感觉自从自己登基以来,似乎许多事都在不知不觉间变了,若非今日思及过往,刘邦也没法放下自己固执的成见。
若是换做从前还在打天下的他,是断然不会犯下既欣赏一人的优秀品德,却又矛盾地忌惮此人品德的这种低级错误。
“王炎还真是好好的警醒了朕啊……”
刘邦长叹一声,语气间满是感慨。
“陛下何故叹息?”在他怀中的戚夫人奇怪地问道。
没错,即便刘邦是在反省自己,也半点都不碍着他白日宣淫,在反思的同时还不忘与颇受宠幸的戚夫人玩乐。
不过正因喜爱熟悉戚夫人,刘邦才同样知晓戚夫人之愚笨,便懒得与她多解释,只是淡淡道:“不碍事,只是今日受臣下之言当头一棒,提醒了朕该以史为鉴。”
戚夫人不会想太多,满脑子只会讨好刘邦,闻言便露出愤愤不平之色。
“可是有臣子胆敢指责陛下?这些人愈发胆大妄为了,身为人臣却敢屡屡斥责君主,莫不是看陛下势单力薄!”
由于刘邦过于宠爱戚夫人,以至于越来越疏远吕后,导致戚夫人可是经常受到朝臣弹劾,早就对朝臣们不爽已久。
因此戚夫人正可谓积怨许久,她是不会放过任何能攻击他们的机会。
虽说刘邦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拎得清,对这种话基本是左耳进右耳出,然而戚夫人之言仍是提醒了刘邦一下。
“对啊……如今天下初定,好不容易才平定四海,可朕之子孙尚且年幼,不堪承继大业,朕亦少兄少弟,无人可援。”
“思及秦王朝,因以孤立自居,遭诸侯联合攻伐,遂至覆亡。朕当以此为戒,不再重蹈覆辙才对!”
刘邦不由得再度回忆起白天之事,想到了王炎对自己的谏言,这正是劝自己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如何才能巩固四海,以填抚天下,保汉室之安呢?”
刘邦连逗弄戚夫人的心思都暂时没了,陷入到了深深的沉思中,逐渐有了个主意。
……
四日后,周宇再次迎来了新的休沐日。
“过了这么多天也还没暴毙身亡,看来我的回归真的延续了王炎的时间线,应当是没有会突然莫名其妙身死的隐患了。”
练了一会枪法后,周宇心中大定。
周宇死倒是不怕,怕的是无声无息的死去,那样除了可能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猝死打工人的祖先外,带来不了任何额外的名气。
洛阳目前也正风平浪静,应当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导致杀劫,倒是朝廷内总有一股风声放出。
不过这几日只要一有空,周宇就去淮阴侯府内随韩信学习,而韩信又是向来不理朝政之事,因此周宇对近来的暗流涌动并不了解。
待到次日上朝,周宇位列文武百官之列,等例行朝议之事讨论结束后,他终于听到了刘邦想出的办法。
“朕欲大封同姓之王,以此镇抚天下,诸位觉得如何?你们谁赞同,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