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蟹黄包
如皋蟹黄包百年老店四海楼里,杨柳依和老师,还有两位好友,正在大快朵颐。一边品味美食,一边听如皋老人,用地地道道的如皋方言,告诉她们当地的流行语:“花木香,长寿乡,四海楼里尝寿香。盘水面,蟹黄包,草炉烧饼豆腐脑。老手艺,老字号,最美还是老味道。”
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实木的桌椅板凳,算不上特别热情的服务,让食客不会因过于热情感到尴尬,也没有受到冷落之感。
众人口中的传统老手艺的美食真不是盖的,劲韧光滑的面皮,虽然宣软却不失劲道,不像别人家的宣软得松散无劲。有的包子蟹黄油渗透了包子皮,让包子皮也有滋味起来,凭添一股香醇。
杨柳依这个学霸,吃美了,忍不住炫耀博学的毛病又犯了,告诉大家:“你们知道不,大奸臣蔡京也特别爱吃蟹黄包,他桌上的一盘蟹黄包的花费几许?”“依依,别卖官司了,快说!”
“南宋曾敏行所撰,宋代文言轶事小说《独醒杂志》卷七中记载:“为钱千三百余缗”也就是一千三百贯钱,折合现代的人民币近30万元。”“啊~三十万一盘包子,嗬!我十年不吃不喝还挣不到三十万呐……”
又有旁边的一位食客,听了杨柳依的话,也插言道:“三十万一盘包子,那得是什么做法啊?这里最贵的蟹黄包据说蟹黄是母蟹的,不加蟹膏……”
“这个还真不晓得了,不过可以从宋代闻名遐迩的灌汤包可推想出来:就是将蟹黄熬成‘皮冻’,再和肉馅儿一起包成薄皮大馅儿的包子,放在铺满松针或者荷叶的小笼屉里蒸熟。蔡京家的做法应该大同小异吧。”
杨柳依他们还从刚才搭话的老伯那里获悉,还有一家“孟家蟹黄”味道也不错,值得一尝。吃完饭,杨柳依他们就去了预订的酒店,洗澡午睡……等大家都起来,杨柳依和通过朋友介绍的如皋本地朋友的朋友荆永福联系,约好明天由荆永福带着去腌制火腿的作坊参观学习。
下午一起出去,继续在名胜古迹中流连忘返,古城、古宅、古庙,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脉。游走在古城东南的集贤里,一条三百米的巷子,居然汇聚的那么多的名人。
一个状元,十七名进士。比如十四岁著有《香俪园偶存》的冒辟疆,就出生在这里。如皋人先晓得冒辟疆才知道董小宛。而杨柳依是先知道的董小宛,然后才是冒辟疆。
杨柳依只是从1963年出品,由朱石麟执导,由夏梦、高远主演的电影《董小宛》知道的董小宛,,与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同称“秦淮八艳”。
到了这里,从如皋人口中,从冒辟疆一部四千字的《影梅庵忆语》里,知道董小宛还有着“针神曲圣”之称,又因着她在美食上的造诣超群绝伦,创出与“东坡肉”相媲美的“董肉”“鱼(余)肚(杜)白鸡”,位列“中国古代六大美女厨神”“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中,或许只有如皋人或者来过如皋的人才知道的事情了。
到了晚饭时间,三个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哪管晚上吃过多油腻的好不好,就在这集贤里附近,找了一家人最多的饭店,点了许多与董小宛有关的菜,董肉,鱼肚白鸡、话梅糖醋小排……
饭后一人一杯“小婉自酿米露”,口感醇厚,微甜中略带涩意。几个好友纷纷议论着董小宛做这米露时的心境,诉说自己对这米露滋味的体会:有的说,那是爱情的滋味,有的说那是生活的滋味,有的说那是人生的滋味。
朋友们,见杨柳依只顾低头慢慢啜饮,纷纷要求:“依依,你也来两句,不要只顾着喝啊。”
杨柳依将最后一口米露一饮而尽,这才开口道:“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感知自然也不同,个钟滋味,唯有自知。”
又想起在网上看到的:闲品苦瓜,个中滋味如何解;醉吹玉笛,此种情怀不待知。就当了一回剽窃者:“闲品米露,个中滋味如何解;醉吹玉笛,此种情怀不待知。走了朋友们,吃饱了,喝足了,回酒店吹笛子去。”
杨柳依率先走出饭店,头前带路,两位好友一左一右挽着米兰达,在后面跟着。进饭店时,夕阳西下,出来时,已经是华灯初上,火树银花,街市如昼,流光溢彩。
古老的街市,被闪耀的霓虹灯装饰的五光十色,比白天更加绚烂。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杨柳依随口吟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回到酒店冲了澡,杨柳依拿出新买的《影梅庵忆语》,随意在床前的地毯上盘腿一坐,就翻阅起来。正看的入神,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来,打破了房间里的宁静。
被铃声唤醒的杨柳依,看了看尔凤瑛,说道:“瑛子我们该休息了。”“好羡慕你啊,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也想经常来一场,唉!唉……好可惜啊,我一年就有十天的假期,不能陪着你们……”
尔凤瑛说完,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便和杨柳依一起躺下,一夜无梦。翌日,两人睡到自然醒醒来后,整个身心都是轻松愉悦的,麻溜滴起床梳洗,下楼去餐厅吃早饭。虽说是酒店免费提供的,还是非常丰盛,各色美食,应有尽有。
杨柳依给自己舀了一碗白粥,见酒店里也有蟹黄包,就拿了两个,又拿了一个小巧的葱油小饼,一个鸡蛋,来到米兰达和候剑苹找的靠窗的座位坐下,吃起来。蟹黄包味道不错,虽然比不得四海楼的,味道也算上乘。
正要再夹一个蟹黄包,就看见来如皋的路上认识的几个朋友都过来了,“依依,怎么也不喊我们一声……”“嗨!我不是体谅你们在车里睡了好几天,好不容易能踏踏实实睡在床上,还不多睡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