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理解的自由
据说,自由的定义有二百多种。
我理解的自由,是面对任何情境,我们都有选择。
朋友送了一盒他家乡的奶酪,我很喜欢。
吃完后,不好意思再要。购物平台的产品真伪难辨,不敢乱买。很长一段时间,我像小矮人哼哼[1]一样,什么都不做,只在原地等待,幻想朋友还会再送。尽管我连“我很喜欢,我想要”的信息都没告诉过他。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不再等待。我问朋友奶酪在哪里买,他说再送我一盒,我说:“不,等你送,我只能等。而知道了在哪里买,我想买就可以随时买。”
从此,奶酪自由。
想要,却不好意思开口要;不放心购物平台的真伪,却又不愿克制这口腹之欲。“只能等”对我来说是不自由的体验。既然想要,便要突破自身内部沟通限制,以恰当的方式使自己满足。面对他人的建议,我选择坦承自己的想法。这一系列的选择与决定,让我体验到沟通自由,因而实现奶酪自由。
当然,上述困境是我个人的。你可能感同身受,也可能认为“不是个事儿”。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沟通难题,即“确实是个事儿”。我的分享仅想说明,面对沟通困境,其实我们是有选择的。
奶酪是一个比喻,它可以是薪水、职位、机会……是一切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想实现的目标。在寻找、得到奶酪的过程中,如果有选择,我们便是自由的。正如M.斯科特·派克所言:“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2]
在现实沟通中,我们常听到如下描述。
“他都这样说了,我还能怎么办?”
“我就是嘴笨,没办法……”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直来直去,改不掉……”
以上这些描述,似乎都在力证有时我们别无选择。对此,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无论既定处境如何,人都有最后的自由,即选择以何种态度面对处境、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3]
所以,我坚信,有选择即自由。即便在特定的困境下,我只能选择以不同的态度面对,但我仍是自由的。
沟通,因“有选择”而自由
沟通自由,即沟通中我们永远都有选择。
我们有哪些选择?
本书前七章提供了七大类选项。整合所有选项,我们绘制了一棵“沟通选择树”[4](见图A)。借助它的形象展示,我们简要概述本书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沟通态度,它是沟通选择树的根。尽管它常隐藏于沟通行为之后,但人们总能感受到它,并常因态度问题而忽视沟通内容。因此,态度是所有选择的基础,选择并坚守有效的沟通态度是实现沟通自由的重中之重。
第二章沟通状态,它是沟通选择树的主干。沟通状态是此时此地个体表现出的、可观察的部分人格。通常,沟通状态源自我们的本能反应,这导致大部分沟通困境的出现。因此,有效沟通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觉察,并选择恰当的沟通状态。
第三章沟通模式,它主要分享了在人际沟通中选择沟通状态的方法与技巧。具体内容包括在日常工作中适宜沟通状态的建议、常见沟通难题的沟通状态策略及特殊沟通困境的应对技巧。
第四章沟通效能,它揭示了初心好不等于结果好的部分原因。因此,我们需要以终为始,做出选择。这里的“终”泛指正效能的沟通目标。
第五章沟通风格,它尝试从沟通特征维度解释“鸡同鸭讲”现象。同时说明了我们的选择需要平衡组织需要、他人期待与个人偏好。
第六章沟通层次,它回答了我们可以选择说什么与说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图A 沟通选择树
第七章沟通角色,它是沟通选择树的顶冠,也是唯一突破曼荼罗(Mandala)边际的树冠,象征着个体向上生长的决心与力量。消极的沟通角色的力量是向下的,它不仅导致个体沟通困境,甚至会阻碍个体职业发展;积极的沟通角色的力量是向上的,它引领我们突破发展瓶颈,更好地生长。
前七章的描述更多是基于个体与人际视角的,犹如一棵树与另一棵树的关系一样。但我们永远无法忽视我们生活在一片森林中,扎根于大地、被山河滋养、受日月照拂的事实。这是我们的生存系统,沟通亦然。
第八章,我们分享沟通系统以及如何基于沟通系统做选择。本章是对前七章内容的回顾、查漏补缺及整合应用示范,更为重要的是建立沟通系统观。“沟通系统意象”(见图B)呈现了我们理解的沟通系统的大部分内容,包括沟通底线、沟通要素三角形、沟通过程圆环和观察自我。囿于篇幅,整体介绍沟通系统之外,我们仅简要阐述沟通环境、沟通目标、沟通决策和沟通拐点。它们既是沟通系统的一部分,也是独立概念。即便未通读前七章,你仍能轻松地理解它们,并从中获益。
觉知自己有选择,明晰自己有哪些选择,清楚自己如何在沟通系统中做选择,构成本书的全部内容。
无限趋近沟通自由
为避免“沟通自由”沦为一句动听但无用的口号,为确保你能日益趋近沟通自由,本书特别重视以下三方面。希望你在阅读和应用本书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它们。
一、始终基于What、Why和How三个维度
不了解底层逻辑,即基础理论,我们便容易迷失在技术或技巧的海洋中,即便手握工具万千,面对具体沟通情境,仍然无从下手;不分析沟通困境成因,不明晰难点为何难、痛点因何痛,我们便无法探明应对之道的方向;没有实用的方法、顺手的工具、实境的演练,我们便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
图B 沟通系统意象
我们以沟通分析心理学(Transactional Analysis,TA)为主体,整合了组织行为学、教练技术、心理咨询技术等相关内容。它们共同构成本书的理论部分(What)。依托它们,我们剖析职场常见沟通困境的原因(Why),讲授应对技巧(How),并努力贯通三者,力求内容实用、易用、好用,且能够活用。很多心理学理论源于临床经验,其初衷是为心理不健康者和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咨询或治疗。职场心理学理论服务的受众群以心理健康者居多,服务旨在帮助其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着力将专业理论转化为职场语言,努力建构更适用的职场模型。职场模型可减轻你的认知负荷,深化你的理解,并有助于你灵活、变通地应用在具体的沟通情境中。
本书以我们十余年职场沟通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受训企业和受训客户的反馈为标准,甄选7个沟通分析心理理论,整合我们总结的“沟通过程”“沟通拐点”等概念,共同构成“沟通系统”。它们历经实践检验,是职场沟通最普适、最受欢迎、采购率最高的课程。它们是沟通的底层逻辑,旨在助你跳出沟通的复杂万象,直抵沟通的本质。
本书依托专业理论,从不同视角解析沟通情境,以“我有选择”的信念打开突破困境之门。“我只能这样”——不知道自己有选择;“我也不想这样”——不知道自己除了本能反应,还有哪些选择;“我知道却做不到”——内在沟通失衡,情绪占据主导,仍不愿意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理解为何“我感觉没有选择”是“我有选择”的前提。
提供如何做的具体建议和方法,亦是本书重点。书中分享的88个沟通案例,全面涵盖职场的六大类沟通,如向上沟通、向下沟通、跨部门沟通及外部沟通等;涉及绝大多数职场沟通情境,如请示、汇报、赞美、批评、指导、绩效面谈、公开发言、线上会议等。通过分析沟通情境的典型困境,以更具针对性的理论进行剖析,借助真实案例,呈现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与单纯的沟通工具相比,它们生长于深植沃土的理论之树,因此,它们更灵活、更变通,也更具生命力。
二、兼顾“更高效工作”和“更好地做自己”两个目标
培训中有两个经典问题,相信也是很多人的困惑。
“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迎合他人吗?”
“您讲得很好,我也听懂了。可是情绪一上来,我根本就做不到,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关于学习目标,即我们为何而学?我们从不认为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更不认为是为了迎合他人。学习是为了看到更完整的自己,并不断丰富、拓宽自己。有了更多选择,我们便有了更多自由。回归职场,高效工作是首要目标。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建构支持性人际关系,是高效工作的关键。放眼人生,更好地做自己是终极目标。这意味着我们要接纳真实的自己,并发展丰盈的自己。
第二个问题关于知道却做不到。它会阻碍沟通目标的实现,这源于内部沟通的失衡。因此,本书奉上6个成长专题。它们是自我冲突应对练习、有效思维能力训练、自我安抚冥想体验、认怂式心理减压、洞察职业发展剧本和在文字中感受自由。它们是我们在咨询和培训中常用的有效工具,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向内看,寻找力量、发掘资源、克服阻碍;通过自我成长,更好地成为自己,更有效地推进沟通。
三、致力于建构内外兼修、宏微并重的沟通系统
提升沟通能力大抵从两个方向出发。向外:在人群中修炼;向内:在自我世界里修行。前者为外沟通,通过学习,在人际间践行,借助他人的反应与反馈,修正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再践行;后者为内沟通,觉知自己的不足甚至缺失,读取内在的渴望与期待,倾听更多内在的声音,而后平衡冲突、完善自我。内外沟通既彼此制约,又相辅相成、互为增益。关注内沟通,以求个体和谐自洽,可助力外沟通顺畅高效;修炼外沟通,以期人际和谐共长,将助益内沟通统一平衡。
沟通是一次对话,也是多次交谈,更是长久的个人形象、工作风格的塑造与管理。所以,偶尔说错话、回应不当、当下不擅长处理某个困境都不能阻止我们在沟通方面的成长。面对未来,我们还有很多选择。如此的态度与视角,可释放暂时的、当下的挫败带来的压力。我们会意识到自己仍是自由的,而非一朝封印,终生受困。相比短期沟通,长期沟通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奶酪”。当然,跬步千里,每一次琐碎细微的沟通仍需受到重视。
沟通分析心理学将赢家定义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使世界变得美好的人。目标在具体过程中被实施、实现,世界由自己、他人和环境共同组成,平衡和兼顾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但在沟通中,我们常顾此失彼,或忘掉沟通是在系统中完成的。有选择才是自由的,选择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前提不可漠视——不伤害他人,有助世界变得美好。因此,平衡和兼顾之外,坚守沟通底线至关重要。观察自我是构成沟通系统的一部分,更是沟通系统的观察者。它致力于将自己从具体的沟通情境中抽身而出,以旁观者的角色,理性观察当下发生了什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沟通策略。因此,训练观察自我可提升运用沟通系统观念和沟通系统方法的能力,推动我们实现沟通自由。
自由地使用本书
如果上述内容让你感觉沟通很难、很复杂,请理解我们毫无保留的初心。但我们保证它们不会,更不应该成为你的负担——对于如何使用本书,你是自由的。
沟通自由是每个人的理想。若这四个字能给予你启迪,在沟通中闪过“我有选择”的信念,不再受困于限定模式,我们便欣慰至极。毕竟,信念才是行动的真正启动键。至于有哪些选择、如何选择,本书不过沧海一粟,你可参考一二,但不必拘泥于此。
若蒙不弃,你愿意一读,那便以你喜欢的方式开始,任意选择其中一章、一节或一段都是可以的。本书提供的,以及你接触到的相关理论、技术或工具浩如烟海,我们永远学不完,更不必都学。
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我们的建议如下。
其一,学可随心。相信直觉,选择触动、吸引你的。其二,学以致用。选择工作与生活中你最常用、感觉最好用、应用起来最得心应手的。其三,学以补短。选择有助于你应对个人沟通困境的。其四,学以扬长。选择能让你长板更长、优势更强的。
十余年来,我们为各类客户提供沟通培训。相关课程曾被众多知名企业反复采购,尤为可贵的是客户对系列课的高度认可。我们和客户共同承认一个事实,持续数月甚至更久的系列课能够更深入、全面、有效地帮助大家解决沟通难题,提升沟通能力。同时,受训者的反馈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系列课之所以更有效,是因为它们“提供了选择”——不同受训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感觉更好用的理论。在组织中,每个人都在自我提升,自然会拉高整体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效能。
所以,请自由地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
感恩生命中的一切遇见,方有此书。
愿此书,助你沟通自由,“奶酪”自由。
[1] [美]斯宾塞·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魏平译,中信出版社 2020年版。
[2] [美]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于海生译,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年版。
[3] [美]维克多·E.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吕娜译,华夏出版社 2018年版。
[4] “沟通选择树”和“沟通系统意象”两幅图由李跃华和他的团队协作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