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香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我的游乐园》:我的幼儿园

幼儿园虽然很小,但没有围墙;村子很大,却有群山环绕。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分不清,幼儿园和村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也许它们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而村外的世界,还没有能进入我们的视界……

爸爸妈妈实在没有精力再照看我了,他们每天都要到生产队里干活儿,不得不将我扔到村集体的幼儿园里,那年我六岁。

我们的幼儿园是不分班的,孩子都是本村的。只要是家里没人管又不能上小学的,统统可以来这里,前提是能自己走路自己跑,并且知道尿尿要解裤子,因为这里没有专职的生活老师。

幼儿园里只有一个年轻点儿的妇女看管着我们,就算是老师吧。她也是我们本村人,孩子们有时候叫她老师,有时候叫她婶子、大妈什么的,她从不介意。

这里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固定的课程,更没有什么课本。

幼儿园里只有一间教室,是由饲养处的草料房改成的,比一般的民房要大些。教室的三面墙是石头的,墙上抹了一层厚厚的黄黏土,使墙面显得平整了许多。黄黏土上面糊有一层旧报纸,教室里便多了几分文化味儿,只不过,三面文化墙时常会被某些家伙偷偷抠出些洞洞来。教室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盏40瓦的灯泡,还时常被淘气的孩子用各种武器干掉。

教室前的一片空地就是我们的操场了,以前这里是用来晾晒草料的,地面被碾压得既平整又硬实,就算下点儿小雨,也不会有泥巴粘在脚上。

每逢雨天,一些男孩子就会借机表现出勇敢的样子,在操场上跑来跑去。淘气点儿的家伙还会故意往别人身上溅雨水,招惹得那些人追赶他;逃跑的家伙有时候甚至一下子就跑回了家,对他来说也就算是放学了。

大的小的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在一起,说它是幼儿园,其实更像个“野孩子集中营”。在我看来,其实它更像一个游乐园。

一天到晚疯跑的孩子等不到饭点儿,肚子就会咕噜咕噜乱叫,实在响得厉害,就会跑到操场一角的自来水管前,咕咚咕咚灌个水饱。说来也怪,我们这些孩子从来不喝开水,口渴了都是抱着自来水管子灌,却从不闹肚子。大人们说是村里的水甜。

自来水引自村西山脚下一口很老很老的水井,据说自明朝以来,就有这口井了。

村西的山,我们叫它西山,有一千多米高,大大小小的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能看到的尽头便是太阳和云朵消失的地方。西山的北部出现了一个分支,一直向东延伸,大约有七八里远,我们称之为北山。西山的南段向东打了个胳臂肘弯儿,这段山我们叫它南山。北山和南山在西山的对面又连在了一起,这里我们叫它东山。这四面山紧紧相连,就像丢手绢游戏里小朋友围成的圆圈,里面的一片较为平整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村子了。在村子的西北和东南两山衔接的地方,天然留有两个不大不小的峡口,有条大河正好从这里绕村而过,河岸不远处就是公路,这也是人们走出村子的唯一通道。而对我们来说,这里就是活动的“雷池”,不能再往外越一步。只有村子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外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无人知晓,好像连看都不能看一样。我们的课堂有时也会在这条大河的两岸或者山脚下,但绝对不会超出峡口。这时,我常一个人呆站着,望向峡口,望着曲折的马路消失在山脚,心想,山外的路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是这样曲折和狭窄吗?

村里的这口井说来也是神奇,井底有三个大大的泉眼,多少年来都在不停地向上翻滚着泉水,从未停歇。

充足的泉水多得溢出了井口,在井口外流出了一条小溪,滋养着村东南的一片菜地。有时候,我们的课堂也会在这片菜地里。

冬天,妇女们常三五成群地来到小溪边洗衣物。远远望去,小溪上升起的一层薄薄的水雾中,一个个捶衣棒按照自己的节奏,此起彼伏地上下舞动着。

夏天,小溪没有了水汽,却又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冰箱,野梨呀,山桃呀,沙果呀,都泡在这里,就从没有少过。

幼儿园虽然很小,但没有围墙;村子很大,却有群山环绕。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分不清,幼儿园和村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也许它们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而村外的世界,还没有能进入我们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