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香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2章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路上有“您”

283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路上有“您”

国家如此,个人亦然,“成功”两字好辛苦!

一个人来到人世间走一遭,身不由己,也无法选择。期间,固然离不开自身健康向上的追求、执着倾心的付出,也离不开血脉亲情的庇护和滋养,更离不开没有血亲情缘的一个乃至多个贵人明里暗里的呵护、提携。由此,让你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受益终身,也让自己的人生迎来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的变化。即使最终依旧默默无闻、一事无成的湮没在岁月长河中,却没有了遗憾。

每位偶遇到的贵人的无私、纯粹,弥足珍贵,更让人感激涕零、难以忘却。自然,这样的贵人,非亲非故,却亦师亦友,不是至亲胜似至亲,可遇不可求啊!遇上了,便是一世的福气和缘分!我,就是这样一个能享受到这种种福缘的幸运儿。

潘志安老师是我在新场中学读高中时遇上的一位恩师。她曾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在毗邻杨辉大队的众安大队,后经公社推荐,成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她进入母校新场中学任教,并担任了校团委书记。不知刚就读高二的我何德何能,竟得到了美女书记的关注。她让我独自承担了学校大门口户外第一、第二块黑板报的制作,还要求每月更新。我自然愉快接受、全力以赴。

1982年4月底,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几天后的“五四”青年节,新场中学团委进行新一届班子的调整,十六岁的我被选为校团委宣传委员。自此,学校的黑板报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课余生活的主业,我也更加乐此不疲。

想不到的是,当我来到地处县城东门的南汇中师班总部读二年级时,惊喜地发现,我的教育心理学的授课老师竟然就是可敬的潘老师,她今年刚从新场中学调过来。这缘分,妙不可言啊。

就读高三时教我语文的是睿智谦和的陈澍璟先生。陈老师杭州人,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即留沪执教,一生从事普教工作,是南汇县语文学会副会长。

先生教学之余喜好舞文弄墨,用的最多的笔名为“萧铮”,意为“来自‘新场’这一小镇之人”,低调哇。一手行楷行云流水,所著散文隽永清新,笔下的杂文、随笔言之有物、引经据典,辛辣中透着幽默,感慨间孕育火花。他在上课间隙、路上偶遇、师生聚会、百年校庆,总要拉住我说上几句,叮嘱学生有空多看看书、多练练笔。

巧的是,我在团县委工作期间,先生作为兼职的民盟南汇名誉主委,办公场所就在团县委同一栋大楼,师徒间的相遇由偶然变成了习以为常。始终不变的是,每次不经意的相遇,收获的依然是陈老师锲而不舍的苦口婆心,嘻嘻。

“有机会就写点什么吧”,这样的念头似种子,渐渐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磨磨蹭蹭、断断续续堆砌而就便仓促面世的嫩芽——“缘来如痴”又名“乡愁,香稠”,就权作学生交给老师的作业吧,只希望老师别把学生骂得太惨了。

在南汇中师班康桥分部开读一年级的我,非常荣幸地遇上了教学严谨、教育严格的罗均奎老师担任我班的班主任。罗老师的书法清秀隽永,交谊舞跳得格外洒脱飘逸。同样写得一手好字的还有汪欣先生,儒雅亲和,是俊军哥哥班的班主任。汪老师偶尔会客串一下我班的语文课程。也许是师资实在紧缺吧,我班的语文课主要由学校北隔壁的周西二中的戴政其先生指教的。他是满族人,正宗皇亲国戚哦,一手书法同样了得。阳光帅气、多才多艺的叶金龙老师,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唱得宛转悠扬。

尤其难以忘怀的是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陈锦初老爷子。

陈主任一副老夫子模样,平日里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的永远是一脸的严肃、古板、不近人情、铁面无私。意想不到的是,老先生对弱不禁风的我却总是另眼相看、格外器重,言谈举止里透出的全是关爱、鼓励和欣赏,让自卑、木讷的我受宠若惊。

我当选校学生会宣传委员后,学校的所有户外黑板报便当仁不让的被我“包圆”了。陈主任每每看到我在暮色中出黑板报,总会走到跟前打个招呼,站一会儿,鼓励几句,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我在市级报刊发表散文后的校级宣传栏海报、两个假期寄到家里的奖学金获奖喜报,都是他老人家亲笔书写,亲切啊。

——“包圆”也可以叫“一家把”发音“噎甲把”、“包手揽摊”发音“包舍赖态”:囊括、承包。

1989年12月,我经时任新场乡团委书记胡建国先生的举荐,当选了新场乡团委新一届委员会的副书记,让我又和团工作挂上了钩。又过了半年多,1990年8月6日,还是由建国书记的积极引荐、推介,我荣幸地调入团县委机关,成了一名专职的团干部,算是彻底告别了教师队伍。

团县委工作期间,祝学军书记一锤定音,把当年度的“SH市优秀团干部”的荣誉留给了我。这份荣誉,还同时被授予“SH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呢。好惭愧啊。

1993年5月2日上午十点,上海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四周年大会在地处南京西路1333号的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举行。大会闭幕后的当天下午,全体获奖的“突击手”们齐刷刷乘上统一安排的公共汽车,赶到正在建设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工地,参加重点工程义务劳动。

我和获奖的团员青年一样,立即投身到了热气腾腾的劳动洪流中。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一身汗水的我丝毫没觉得累了、困了。呵呵,就不用喝“红牛”了哦。

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经历,只要路过乃至看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直插云霄的“东方明珠”,一股自豪之感就会在我心头油然而生。

当时的市级新长征突击手还可以享受平价购买一个液化气户头呢。这待遇,和市级劳动模范一样的,骄傲哇。

我的漫漫从政路上最不能忘却的引路人、呵护者,当属新场家乡人、时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朱铁民先生。

说来惭愧,在团县委机关工作后期,有劲使不出的无形压力开始包围着我、困扰着我。面临岗位即将转换的我,对今后的路怎么走有点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心里也特别的苦闷、着急。

正在这个当口,县委组织部一声令下,我先是被安排到农村第一线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后又被抽调进考察全县乡镇局行领导班子的工作小组。自此,我重新鼓起了工作的信心,面前的路也一下子亮堂了起来,更有了重生的感觉。

工作组一结束,朱部长把我留在了组织部的干部组,让我有幸成了“组织部的年轻人”。尽管当时的我已二十有九,不年轻了,嘻嘻。

组织部工作期间,朱部长还把我推送到了市委组织部研究室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业务强化磨炼。短短数月的市组部刊《上海组织工作》的采写、编辑工作,让我得益匪浅、受益终生。更有幸的是,这趟经历让我结识了蒋苏平主任、陆兴祥副主任、李渤老师、陈明带教老师、陆蕾梦老师等诸位良师益友。

了解到我爱人还没有正式的工作,领导亲自出了马,让我爱人得以在“南园酒家”学起了中式点心制作,有了一份体面的职业,再也不用日晒雨淋了。

我无以回报老首长的厚爱,邀他担任我儿子婚礼的证婚人,成了我发自内心的不二选择。有劳铁民部长啦!

一首老歌唱得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啊,一路上有“您”,我的人生才会如此的与众不同、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