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辣椒的中国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温暖全球:辣椒在全世界的传播

辣椒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它与马铃薯、番茄、烟草等美洲作物一样,属于茄科植物(Solanaceae family)。这一科植物也包括致命的颠茄(原产于北美和欧亚大陆)和茄子(原产于南亚或东南亚)。茄子自公元四世纪被引进后,在中国烹饪中得到广泛使用。[2]有些中国人认识到了辣椒和茄子的密切关系。辣椒的一个早期名字是“辣茄”[3]。辣椒属于茄科辣椒属(Capsicum)。全世界的各种辣椒都来自几种已识别出的辣椒品种,而中华帝国晚期(约1500—1920年,是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来讲的)引入的可能全都是Capsicum annuum[4]这一品种是一年生植物,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必须每年重新栽种。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有些一年生植物可以像多年生植物一样。如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一年生辣椒可能像多年生植物(包括木本植物茎),使得一些研究人员相信早期引进的一些辣椒来自Capsicum frutescens这一品种。然而,密苏里植物园的吴征镒、彼得·雷文(Peter Raven)在《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一书中,得出了信实的结论:所有早期引种的都是Capsicum annuum[5] Capsicum annuum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形状和辣味差异很大。这一品种的辣椒气候适应能力很强,在中国内地的很多地区能很好地生长。它们在干旱和潮湿的气候下生长良好。与这一科植物的成员——时常有毒的番茄、马铃薯——最初引进欧洲一样,一些早期东亚地区的作者认为辣椒特别危险,不能食用(尽管这些人同时记录了辣椒的栽培)。

欧洲人的探险、扩张和贸易是美洲作物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的始因。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他1492—1493年第一次航行日记中提到了辣椒:“也有很多axi(阿西),就是他们所说的辣椒,比胡椒更有价值,这里无之不食,因为他们觉得它对健康极有好处。在伊斯帕尼奥拉(Hispaniola),每年有五十艘快帆船都装满了辣椒。”[6](见地图1.1)axi或ají是阿拉瓦克语(一种加勒比海当地语言)对辣椒的西班牙语音译。Chile (辣椒)一词来自阿兹特克或纳瓦特的命名。[7]不清楚哥伦布在第一次旅行中是否将“阿西”带回了西班牙。[8]即使他第一次航行时没有带回,那么在他1493—1496年的第二次航行中也极可能将其带回了西班牙。

1494年2月,哥伦布派12艘船从伊斯帕尼奥拉返回西班牙,这些船于1494年4月抵达。所载回的物品中,有一封关于伊斯帕尼奥拉民族地理的信,其中就有对辣椒的描述。这封信由舰队医生迭戈·阿尔瓦雷斯·昌卡(Diego Alvarez Chanca)所写。[9]考虑到12艘船的承载量,以及哥伦布、昌卡对于辣椒的兴趣,有理由相信辣椒是在1494年引进西班牙的。尽管哥伦布盛赞辣椒“比黑胡椒更有价值”,但作为一种香料,辣椒起初在西班牙并不受欢迎,也从未作为贸易商品横渡大西洋。事实上,在西班牙,辣椒的早期用途是作为装饰性植物,许多是在修道院花园中种植,因为它们具有审美吸引力。[10]中国精英最初使用辣椒,同样强调它们的审美作用,而不是食用或药用。

地图1.1 十六世纪时的世界。笔者利用ESRI ArcMap, v. 10.0制作(本书地图均系原文插附地图)

辣椒能够很好地在温带生长,一旦在西班牙落地生根,就能自我繁殖,进一步的进口就成为多余。这使得辣椒与胡椒或肉豆蔻等香料贸易品大不相同,那些都需要热带气候条件,不得不持续进口到欧洲和中国等地。而辣椒可以在多种气候下生长,这令那些想通过这种香料贸易大发其财的人大失所望。[11]

不可能准确地说出辣椒到达亚洲任何地点的具体时间。同欧洲的情形一样,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曾把辣椒作为贸易商品运至亚洲。可能的情形是,它们是载在船上厨房,作为船员或仆役餐饭的调味品。植物学家亨利·里德利(Henry Ridley)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各地的植物传播》(The Dispersal of Plants Throughout the World)一书中,就暗示了在南亚和东南亚的这种传播方法。[12]辣椒全球史传播研究的专家琼·安德鲁斯(Jean Andrews),几乎肯定是建立在里德利看法的基础之上,也认为辣椒通过“食材残渣中的种子”不经意间传播,作为在亚洲部分地区散布的一种可能情况。[13]只需要少量种子就可以使辣椒在不同的停靠港口生根发芽。

辣椒第一次到达欧洲,也就是到达西班牙之日,几乎可以肯定就是葡萄牙船只开始将它们运往亚洲之时。葡萄牙人在十五世纪七十年代已沿非洲西海岸探险,1488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Bartolomeu Dias)绕过好望角。安德鲁斯认为,葡萄牙人沿非洲东海岸输出辣椒,这发生在1494年与达·伽马(Vasco da Gama)的印度洋航行(1497—1498 年)之间。[14]1498年达·伽马率领下的葡萄牙船队抵达卡利卡特(Calicut),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印度。可以说,1498年可能是辣椒引入亚洲的最早时间。1500年葡萄牙人首次登陆巴西。从此之后,除了经由西班牙的间接渠道,葡萄牙人可以直接获得辣椒及其他作物。也可能是葡萄牙人的船上有着来自巴西的船员,这些人很可能将辣椒带上船,给饭菜调味。

葡萄牙人很快就掌控了印度洋周边的贸易。1510年,他们占领了位于印度西海岸的中心地带果阿的主要贸易中心。辣椒可能是在这之后不久,也许是在十六世纪二十年代引入的,因为“到了1542年,在印度生长有三种不同的辣椒,主要集中在西海岸,尤其是果阿。辣椒先是在孟买家喻户晓,名叫果阿辣椒(Gowai mirchi)。克卢修斯(Clusius)在他的《异物志》(Exoticorum,1605)中提到,辣椒也在印度种植,名叫伯南布哥(巴西港口城市)辣椒”[15]。这一引进可能也是偶然的,不是把辣椒当作商品来交易。辣椒从印度,经由陆地或海洋传播到缅甸。1511年葡萄牙人征服靠近马来半岛顶端的马六甲,扩张至东南亚。马六甲已是繁荣的贸易中心,这里汇聚了来自阿拉伯、孟加拉、中国、菲律宾、古吉拉特、爪哇、马来、波斯、琉球、泰米尔、泰国等地的商人。[16]辣椒是在1540年到达这一东南亚港口的。[17]

葡萄牙商人从马六甲出发,最早是在1514年抵达中国南方。1522年,在葡萄牙采取了许多富有攻击性的行动(如未经许可修建堡垒并奴役中国人)之后,明朝政府禁止他们在中国贸易。尽管有此禁令,但葡萄牙商船继续——当然是非法地——在中国东南和中部沿海港口进行贸易,包括漳州、泉州、宁波。[18]1554年中葡贸易正式恢复,1557年明朝政府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活动基地。[19]

西班牙人在1521年第一次到达菲律宾,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东亚。在环球航行途中的斐迪南·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声称这些岛屿属于西班牙国王,但没有建立任何定居点。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了一个定居点,以与葡萄牙人在香料贸易中相抗衡,但都徒劳无果。[20]直到西班牙人决定将他们的美洲殖民地“新西班牙”直接穿越太平洋与菲律宾建立联系,才终于成功地在菲律宾建立了永久定居点。这些跨太平洋航行的船只通常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Manila Galleons)。1564年11月,第一支船队从今天墨西哥南太平洋海岸的纳维达港(位于阿卡普尔科以北)出发,于1565年2月抵达菲律宾。1571年,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权力机构所在地迁至马尼拉,从此马尼拉成为西班牙人在东亚的主要贸易中心。[21]在1815年之前,马尼拉大帆船继续横渡太平洋,一些船队继续使用纳维达港,而大多数船队使用的是阿卡普尔科港。菲律宾历史学家卡洛斯·基里诺(Carlos Quirino)认为,上面提到的第一支船队一半船员由克里奥尔人、混血梅斯蒂索人、中美洲土著人组成。[22]其中一些人可能习惯于每天吃辣椒,因此备办食物时,会在大帆船厨房里储备辣椒。另外,此后的航行中,有钱的乘客会携带巧克力。[23]这应该是按照中美洲流行的式样制作的,其中含有辣椒。因此,大帆船上的许多人都有理由为了个人的消费,携带辣椒横跨太平洋,但没有人像哥伦布曾经想象的那样,用它们做贸易。

1514年之后,葡萄牙人有机会将美洲作物引进中国;西班牙人可能在1565年才开始这样做。此外,来自一些地区和民族的商人也有同样的机会。说成是葡萄牙、福建或荷兰的商人或船只,肯定简单明了,但十六世纪在亚洲进行贸易的大多数船只的船员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英国航海家威廉·亚当斯(William Adams)[24]实际上是乘坐一艘荷兰船抵达日本的。英国的“丁香号”(Clove)于1613年抵达日本平田,“载有七十四名英国人,一名西班牙人,一名日本人,五名印度人”。[25]应该说,即便一艘葡萄牙或西班牙船将辣椒带到马六甲或马尼拉,但携带辣椒或辣椒种子的实际上仍可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船员。罗德里希·普塔克(Roderich Ptak)是专门研究东亚和东南亚海上贸易史的历史学者,指出在东南亚包括菲律宾,到十六世纪末,中国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外来人口。[26]另一位历史学家埃里克·塔利亚科佐(Eric Tagliacozzo)专门从事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贸易研究,展示了中国人在印度尼西亚、马来亚(Malaya)、菲律宾和中国东南沿海之间从事着大量的海洋产品贸易。[27]因此,很可能是中国船员或商人从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将包括辣椒在内的许多美洲作物,引进中国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商人尤其是福建商人,与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地区有着悠久的远洋贸易历史。许多福建人移居东南亚的各贸易港口,尤其是十五世纪初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是中国著名的海上指挥官,率领庞大的外交船队,在1405—1433年间,从中国出发,进入印度洋,停靠在印度尼西亚、印度、东非、波斯湾各港口。相当多的福建人加入这些阵容庞大、豪华的使团,选择定居在亚洲的其他地区。中国对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产品有着需求,使得海上贸易有利可图。例如,黑胡椒是中国商人从马六甲等港口运至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贸易品。[28]1372年,明朝政府禁止中国商人出国贸易,但这一限制只是导致了非法贸易和海盗活动猖獗。[29]事实上,走私和海盗活动最终导致明朝政府在1567年撤销了禁令。据普塔克的研究,禁令解除后,福建商人“立即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将他们的贸易极大地扩展至东南亚和日本”。他进一步指出,福建商人在东南亚、九州岛、菲律宾北部等海外华人间扮演了重要的纽带作用。[30]因此,合法或非法的福建商人以及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船员,可能是十六世纪进入中国的美洲作物的转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