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衰老:生物医学的进步将如何改变全球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延寿时代

第1章 转折临近

十几年之前,一些富有同情心的国家为那些上了年纪的国民创建了福利项目,这相当于为这些因老年而陷入贫困的人群编织起了一个安全的大网。在那个时代,没人能够预料到医学的进步能够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如此戏剧性地增加人类的预期寿命,也没人能预料到这些项目在此后会出现规模扩大和预算激增等问题。今天,这些老年人福利项目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增长最快和预算最大的开支组成部分。

养老金及老年人医保项目在美国被称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虽然这些项目都亟须进行改革,但由此必须面对的挑战却极难克服。政治家们甚至对解决这些问题该从何处下手都难以达成一致。有些政治家希望能够削减这些项目的预算,另一些固执的反对党则希望通过增加收益(即增加税收的一种委婉说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还有一些折中主义者则希望能通过结合以上两点来解决问题。在这些各执一词的花言巧语背后则有着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老龄人口数量增加飞快,这速度要比新近就职的年轻人口数量快得多。这意味着未来能为老年人医保项目及社会保障项目缴税的在职劳动人口数量将持续减少。在美国,今天这两个项目预算粗略估值为每个老年人花费2.5万美元,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考虑财政预算当中诸如教育、国防预算、交通等其他项目开支的话,每一个工作者都必须每年为这些项目单独支付8000美元的税款。随着在职工作者数量和老龄化人口的比率在未来进一步地缩小,这些预算可能还会升得更高。这些项目的花费最终会大得离谱,以至于传统的解决方法最后只能起到暂时性的拖延作用,经济危机的到来终将无法避免。

幸运的是还有一个可行的解决之道。对那些不了解抗衰老研究所取得的最新进步成果的人而言,这一方法可能太过不可思议。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医学科技将会为我们带来延缓衰老甚至返老还童的技术。尽管大多数公众还尚未留意这一观点,但想想过去发生的一切您就能明白了。在过去的20年间,生命医学研究的进展比之前医药历史上总和的进展还要多。由于这些进展对一般人而言过于复杂,因此我们不太可能在60秒的《新闻现场》节目中给观众解释清楚。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的新进展目前都低调地发生着。或许还要很多年后,这些发现才能转化为相关的临床应用,但这样一来它们也失去了成为主流新闻的价值。虽然如此,这些新进展仍旧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发生着。

国际衰老研究数据库(International Aging Research Portfolio)是一个我本人帮助参与建立的数据库系统,这个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由政府批准的文摘数据中心。它跟踪记录了近20年来经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批准的研究经费使用情况。同时,这个系统也包含了由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批准的近10年的相关科研经费记录。尽管这个数据库目前尚未完善,但它却显示出过去20年相关的科研经费累积已超过了50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私人研究的出资,过去20年用于医疗研究的相关资金数额也许会超过上万亿美元。

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这些研究所带来的潜在红利。在很多国家,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被提升到了80岁。过去的这些研究做了很多有益的铺垫性工作,这些铺垫性工作为未来进行更快、更多的相关研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仅仅在10年之前,做干细胞研究的唯一方法还是要毁灭胚胎的。但是到2008年,一种全新的大有前途的干细胞在实验室里被培育了出来,由于使用这种新方法不需要使用胚胎,这便比传统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有着更大的医学及伦理方面的优势。美国国家再生医药组织是一家专注于研发修复因衰老造成的组织损伤、培育新器官及恢复其功能的医疗科技机构,他们的工作现在可以用来帮助缓解由养老金及老年医疗保险造成的这场经济危机。

不幸的是,使普罗大众接受这种长生不老的可能性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有一次,我无意间同一名年轻的医学专业女学生聊到了这个问题,并随意地说了一句她和她的同学也许能活过100岁,她听到这个后立马对这一“离经叛道”的观点报以嘲笑。尽管对此怀疑的论调无处不在,长生的观念却仍然会实现,就像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称之为“引爆点”[1]的理论那样,这本书也用了相同的概念。这本书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让您了解到“引爆点”即将来临,而且来势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快得多。

幸运的是,再生医学比大多数人所认识的要先进得多。科学家已经可以使秀丽隐形杆线虫(一种蠕虫)的寿命增加为原来的10倍,让果蝇(另一种实验室常见的测试对象)的寿命增加至原来的四倍。基因疗法能够使老鼠达到相当于人类达到160岁时的寿命。这项研究特别具有价值,这是因为同以上其他动物相比,老鼠的基因和人的基因相似性更大。科学家已经可以从一个单一的细胞培育出一个完整的心脏,然后再将其成功移植入一个活生生的动物体内。人类的功能年龄能够比其生物年龄年轻15岁[2]。在一些和人类基因高度相似的动物身上,科学家已经成功治愈了癌症。这些由技术及医学所组成的拼图正在慢慢合拢,一幅在延年益寿及健康状态下拥有长生的图景正在慢慢展现。如果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作为支撑,这幅拼图剩下的那些碎片(或者说那些使老年人健康状况大为改观的那些不可或缺的碎片),就能够在未来的10年内凑齐。基础的技术已经存在了,它向人们展示了未来研究的各种发展道路,这其中任何一个分支的研究都大有可为,这些科技突破有可能使未来老年人的寿命大大增加。为了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我们现在缺乏的是一种全民的迫切感和战略计划(您也可以称之为蓝图或线路图)。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便启动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计划。由于有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让自己的足迹踏上月球。今天,面对衰老研究这个倡议,我们需要一个相同的决心!

如果美国不马上开展行动的话,另一个可能的风险就是:如果美国不能够在自己的国境线内提供与此研究工作相关的新职位,就会把这一领域带来的经济利益拱手让人。这就如同20世纪70年代日本作为技术强国崛起时那样,中国和印度正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紧紧追赶着美国和欧盟。在2010年,中国公布了其未来五年总投资达到1.5万亿美元的高新产业发展计划,这其中就包含了生物科技。在2011年举办的国际生物经济学大会上,中国宣布了要在未来五年内对生物科技研究领域投资3085亿美元的计划。中国希望能够借此研究创造出100万个就业机会,延长人的寿命一岁,以及把目前的婴幼儿死亡率降低12个百分点。

2009年,一家名为诺华(Novartis)的瑞士制药公司宣布了其在中国的研发计划。这项计划历时五年,总金额达到了10亿美元。这其中就包括了诺华公司在上海扩建的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中心。虽然这些投资和工作机会现在都与美国无缘了,但美国仍然可以通过新的国家政策来改善医疗研究及再生医药的投资环境以避免未来投资及工作岗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