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新农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0章

从呱呱坠地的降生,到呼吸停止的死亡,这一生的存在也就此截止,所以对于生死每个人看得都很重。

古人说,人生大事,惟生死也!生给人希望,死亡则是给人恐惧,但人人都逃不脱这种生物界的规律,为了让我们活得有意义,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世间就多出来无数的法理,其中殡葬之礼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指国家大事在于祭祀与军事,而祭祀的对象不仅是指神灵、国家功臣,更多的民间祭祀对象是各自的先人祖宗,这是我们固有的祖先崇拜,同时着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缅怀先辈,对同宗同族有认同感,更是民族团结精神的延伸。

但是无论祭祀谁都需要有祭祀的对象,而民间多以先辈陵地祖坟老祖宗的埋骨之地,在古代也被称为“阴宅”,也就是现在各村的坟头,但是现在农村的坟头应该保不住了。相信殡葬改革最近几年很多人都有听闻,其中宣传最为广泛的就是“禁止土葬,全面火葬”,而这项政策已经推行了其实有几十年的时间,同时民间反对的声音也一直存在,所以网络上经常出现“偷埋”之后被扒坟起棺重新火化的新闻。

“火葬好在哪里?为何要强制推行呢?”孙广庆问孙亮、

孙亮说:“把土葬改为火葬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土地,这也是殡葬管理条例实施的主因。

毕竟我国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则是极其有限的,加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能种粮食的土地越来越少,这样就会造成粮食安全,让‘死人’为活人腾地也就理所应当。

同时火葬是殡葬管理的核心,死亡登记,减少乱埋乱葬可以极大的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再加上许多土葬风俗确实有封建迷信的基础,因而就有了禁止土葬强制火葬。

如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强制火葬,但是殡葬改革并未结束,而且还在不断深化,其中之一就是农村新建坟头与旧坟的清理。”

“火葬取代土葬,农村坟头也要全面清理?”孙树勋问孙亮。

孙亮说:“火葬推行几十年,来回拉扯几十年。

人们思想也逐渐转变且接受火葬,并且在农村形成了火葬之后二次棺葬的习俗,也就是比原先的土葬多了一道火化的步骤,其他风俗不变,依然入棺建设坟头,且每年逢年过节祭拜,本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新一轮的殡葬改革进一步加深了。

近几年由于世界形势变化,地缘政治不断恶化,粮食安全问题变得越发尖锐,虽然我国粮食每年增产且存粮够一年半载的,但是随着国土资源调查的结束,发现大量的耕地消失不说,许多耕地以次充好,粮食并不是那么的安全。

于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国家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做文章,最为重要的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呢?”王京波问孙亮。

孙亮说:“就是成片化、规模化、机械化、旱涝保收的农田。

一改原先一家三两亩地的零散种植现状。小田变大田,于是有了现在的一户一田、一村一田,数百亩、上千亩乃至上万亩连片作业的农田。而为了实现连片平整易于耕种的农田,那么原先耕地上的坟头就要全部清除,所以现在包括安徽等多省份地区禁止农村新建坟头且把旧坟清理平整。”

“对于清理旧坟,禁止建设新坟农民咋看?”王京波问孙亮。

孙亮说:“对于火葬、清理坟头,从现实情况上看‘极大多’人是支持的,毕竟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粮食要安全,满地的坟头确实有些杂乱无序。

但是从情理上是很难接受的,土葬习俗数千年,以土葬为根基衍生的民俗也有很多,更是贯穿孝文化,人都是有情感的,香火传承,逢节祭祀,慎终追远,抚慰心灵,这些背后的因素让人很难一下子接受。

所以目前农村很难支持清理旧坟,这也是为何当年河口平坟运动受阻,且过后一夜间当地大量被平的坟头全部建起的原因。因为人之所以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更在于活着的意义!”

“咱们村专用公墓设在哪里?”陈浩问孙亮。

孙亮说:“设在哪里有待商榷。”

“我建议设在南岭,南岭远离社区,东南西有翠微河隔离,北由渠道隔离,那里便于消防安全管理,村民们祭奠先人也方便。”孙树勋说。

“你们看呢?”孙亮问郭辉等人。

郭辉说:“就设在那里,把那里按照各姓族划片,统一有村里建造标准墓穴,免费供安放骨灰。”

陈浩说:“中国传统的农村丧葬习俗主要以土葬为主,这一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开始推动丧葬制度的改革。力图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引导公众逐步接受环保、节地的丧葬方式。雄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化进程之间产生的矛盾,使得农村丧葬制度迎来了改革的风口。

许多村民认为,火葬与传统观念相悖,不利于祖先的安宁,也涉及继承家风的问题。此外,一些老年人担心火葬后骨灰存放问题,或认为火葬费用过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火葬政策在农村地区推行并非一帆风顺,面临诸多挑战和阻力。

为缓解农村火葬政策推行过程中的矛盾,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火葬的优点,引导民众转变观念。其次提供经济补贴,降低火葬成本,使之成为可承受的选择。再次建立完善骨灰安置设施,确保骨灰得到妥善存放。最后,对于必须迁移的坟墓,政府保证文明有序,尊重民俗习惯。这些措施有助于化解农村火葬政策推行过程中的矛盾,促使丧葬制度朝着更加环保、文明的方向转型。

对于已有坟墓需要迁移的情况,应尊重民众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需求,确保迁移过程文明有序。在推行火葬政策的同时,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丧葬方式推广之间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文化情感和传统需求,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推动丧葬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建立公墓、骨灰堂等存放点,确保骨灰得到妥善安置,这事交与副主任孙树勋负责。”孙亮说。

“同意。”与会者答道。”

“完善丧事简办,规范丧事仪式,倡导绿色环保,传承文化底蕴,推动全面落实。”孙亮说。

二爷看着自己髹漆多年的寿材,仰天大笑道:“老房子落后了。”

“老大,老爹这寿材怎么处理?”陈忠学问陈忠通。

陈忠通说:“虽然人火化了,但是棺材照常可以入土的哦!”

村里统一迁坟,二爷看了看新式穴位,对长子陈忠通说:“我‘百年’之后,你们兄弟把我放入左边的坟圹里,老盒用不用没多大意思。”

陈忠通说:“爹,这个圹够大,放老盒不成问题,我娘的不是放进去了么。”

陈忠学安慰老父说:“我们这里允许木葬,生前已经做好的棺材准用。”

二爷看了看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新坟边默默祷告了些什么,然后和儿孙们离开公募。

晚上沐浴更衣以后,陈忠通例行去河边走了一圈,心中感慨良多,顺着兴福路向西走去,在兴福路嘉源食品厂驻足,看工人们吊装过街天桥。

作为嘉禾集团工程建设“重头戏”的人行天桥,一直是陈家庄村民们热议的话题,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加紧作业,焊接、组装天桥主体钢架,施工方采取人工和机械“齐上阵”的方式,加快施工进度。

“我们正在进行桥梁吊装工作,剩余天桥亮化、装饰、装修等工作,并且电梯也已经订做好,9月20日左右就会进行安装,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完成80%,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嘉善公司工程管理设计与试验室主任李美琪介绍说。

嘉善总经理陈志朋告诉记者:“这个路口的交通比较拥堵,人们过马路也不太安全。

所以修建这个天桥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这座天桥会安装四部电梯,对老年人和一些残障人士的出行是很便利的,这座天桥不仅仅方便了我们老百姓的出行,更是我们村的一张名片,为我们评选文明县城创造了条件。”

“我觉得建成以后对市民还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无论是交通方面还是行人安全方面,都值得肯定,虽然这两天这个路口在交通管制,但我认为还是可以理解的。”村民魏玉宽说。

“为了整个工程及时完工,我们采用了4台吊车24小时同时作业,现目前已完成ABC段主箱梁的吊装及焊接,正常情况下预计月底前完成整个桥面的焊接,后续将对桥面进行铺装及装饰。”人行天桥工程现场负责人陈志海说。

“现在修起这个桥,小朋友和周边群众的安全也有保障了,车辆也不会发生拥堵。”老书记王进喜说。

陈家庄党支部书记孙亮说:“该项目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周围小区居民、过往群众穿行公路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极大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

为确保天桥主梁吊装期间过往行人、车辆安全,陈浩组织各参建单位依据《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道技术规范》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了吊装方案。陈家庄村委、镇派出所、嘉禾集团、施工单位共组织200多名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

“历史的瞬间,永恒的纪念。像这样记录家乡发展变化的难得机会,我们可不想错过!”村民们兴奋地说。

从凌晨开始坚守现场的不只有施工方的干部职工,还有为数不少的热心陈家庄村民,其中不乏摄影爱好者。他们手持“长枪短炮”,不肯遗漏吊装作业的每一个环节,长久留存乡村发展史上的难忘记忆,传下去,给孩子们看······

天桥总长135米,为连续钢箱梁,上部结构采用钢桁架连续梁,桥梁两侧设置钢踏步,下部结构采用“V”字型钢结构桥墩。共设2个梯道,每个长约34米、宽2.7米,总投资共计360万元。

一台大承载量吊车正在将过街天桥盖梁缓缓吊起,四块盖梁均被稳稳放在了桥桩基础承台上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下,经过5个半小时的作业,陈家庄首座人行过街天桥50T主跨钢箱梁吊装成功。

“钢铁彩虹”当空挂,乡村发展新跨越,随着一声声“成功了”的欢呼声,陈浩和工人们脸上都露出会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