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1986年当正畸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多学科联合的雏形

得到黄老授权后,小拉和石定邦推掉所有事情,专注于定位颌垫的制作。

其实这个颌垫制作原理说起来也简单,就是通过切割模型,把牙齿排列到安氏一类关系。

而对于现在石定邦几人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通过原始的手段来精准定位最后的咬合。

后世其实把这些工作都放在电脑上设计制作。

通过建模,然后数据模拟分析,医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和对患者的评估,进行细微调整。

来达到最适合这个患者的方案。

而小拉几人,只能在模型上完成这些事。

甚至都没有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检查(口腔cbct)来辅助检查。

能依靠的,只有经验,还有小拉脑海里的数据。

定位导板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还叫来了罗同学和黄老一起来研究。

颌面外科的手术术式考量和正畸方案的设计在这个小小的技工室里正式发生了对撞。

学科之间也是存在壁垒的,这是惯性思维以及治疗习惯使然。

像修复的老师,会优先考虑牙齿的咬合稳定性,最先解决的一定是功能性上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先能咀嚼再说别的。

而牙体牙髓科呢,更细微,关注的点是在一颗牙上,牙神经的摘除和保留。

牙体外形上的修补,关注的点是在微观程度上观察。

永远不要小瞧一个牙体牙髓医生对于牙齿形态的执念。

之前有一个牙体牙髓医生,因为我在他补好的上六颌面糊了一块巨丑的蓝胶树脂当颌垫,追杀了我至少三个月。

而正畸这个学科,借用老师的话,就是在排齐牙齿的过程中纠正患者的咬合到正常范围内。

在此之后尽可能在美学角度调整,利用牙齿让患者外观更好看。

正畸这个学科也是先追求功能性,再考虑美观。

科学的治愈功能性问题,而不是完全考虑美学忽略牙齿的功能性。

后世有种说法正畸是一门医疗美容学科。这个美容永远排在医疗后面。

至于外科,这个学科好难评价啊。

颌面外科打底就是外科的思路,外科思路就是先解决疼痛。

外科老师也是我见到最雷厉风行的。

我曾经见过外科老师穿着胶鞋,手术室外出服。

因为等不到电梯,从 22楼一口气飞跑到另一个楼的手术室。

颌面外科是口腔几个科室里最接近传统外科医生的。这也使得在他们看来,时间就是生命。

至于其他科室,牙周科还有儿科,颞下颌关节科等等以后再介绍。

介绍到这大家也发现了,各个学科的观念尽不相同。

所以经常会发生各个学科之间的争执。

其实在后世,也是到了各个学科发展都相对缓慢的时候,慢慢的多学科联合相对多了起来。

每个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所以多学科联合不是指你天赋异禀,在外科,修复正畸各个科都学贼好。

而是每个学科擅长的人,坐到一块来共同处理一病例。

患者永远不会像书上病的那么简单,不会说缺个牙,就单纯种个牙就好了。

所以需要各个学科多维度的来解决问题。

就像小拉他们现在做的事一样。

其实正畸和外科的学科联合是比较早的。

最早的模式你们应该也都见过。

正畸写好方案,让患者拿着病例去颌面外科拔正畸牙去。

而此刻的几个人并不顺利,因为黄老和牌王,思维是彻彻底底的外科思维。

这得来一刀,那块得去一块,这翻瓣,那边也得把牙龈切开。

那个时候的外科手术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减少感染,所以很少设计大翻瓣手术。

因为大翻瓣就代表着需要很高的无菌条件。

这时现在天府医院缺少的东西,全国都缺。因为现在的生产制造业,还没有转到医疗方面。

所以医疗设备药品工业化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阶段只能用外国的药品、设备。造价昂贵,维护费也非常高。

为什么很多医院病号量不小,但是连年亏损,跟昂贵的采购费用有不小的关系。

好了,点到为止,再往后说就是医改了,这不是本小说讨论的范畴。(主要是怕被关小黑屋)

所以这个时期的手术方式还是比较简单的,切口在美观角度设计不多,以最快到达病灶为主。

小拉在设计的时候就很头疼,感染这个事其实好办,术前术后抗生素给药预防感染,激素防止肿胀。

其实就是预防性的给药,其实在后代一般使用四代头孢配合地塞米松来做预防性给药的组合。

四代头孢在安全性,穿透性,以及药效都很优秀,这也使得四代头孢作为主流药物使用。

而在那个年代,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在国外研究出来没多久。

按着以往惯例,国内基本上用不大到,这就是之前文章中说过的。

也不是国外搞什么技术封锁,就是单纯一个新的东西发明出来了。学成回来,去临床运用掌握,在推广下去。

可能这个过程十几年才能完成。而等到基层都普及这个技术了,对于国外来说,这项发明可能已经迭代两到三代了。

就像抗生素来说,我们都知道滥用抗生素,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

而细菌耐药性多了,慢慢就会变成超级细菌,这时一般的抗生素已经难以解决了,只能使用药效更强,或者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

有时候对感染的细菌产生误判,可能会导致用错抗生素,这种问题在国内会有发生。

因为国内医生对抗生素的运用还是相对谨慎的,因为用的少。

你看老鹰国,动不动感染住院就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之类的整瓶整瓶的打。

为啥呀。

抗生素泛滥呗。

咋泛滥的,啥病都给开抗生素,失眠都配点抗生素吃。

(本人没有出国经历,但是没少看实习医生格蕾还有良医。所以这一段纯属调侃。)

就像枪击伤,老鹰国的医生出了名的治疗的好。

为啥子。

有经验呗。

所以此刻黄老评估完手术后的创伤以及感染风险,此刻也犯了难。

因为他们再次评估后,手术难度极高,而且风险极高。

风险比一开始罗恩熙给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上还要高。

“组织医疗讨论会,你们三个都来参加,准备好论述的资料。”

“谈论会通过后重新约谈患者,告知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让患者自行选择。”

“如果患者选择做,我会跟院里协商申请临床实验病例来免除她手术费。”

“但是这个事不要告诉患者,仅告诉她这是个实验手术,不是常规手术。不能用免费来影响患者的选择。”

最后这句话黄老说的很严肃,他不希望看到患者因为能免费,贸然选择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