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本版教材主要吸纳了全国专家对上版教材的评价和建议,以及各校使用教材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优化和完善。我们坚持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中心,牢牢把握人才培养与行业准入两个基本点,着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中药学》行业规划教材。
本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规范术语,正本清源。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是理论思维的细胞。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准确表达是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教材对常用中药名词术语进一步全面梳理,并在每章概述中设立专项予以诠释和规范。在药物条下增加了【处方用名】一栏,为临证规范中药处方用名提供了遵循。
2.不忘初心,守正本草。本草是历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检验的原创性成果。本草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本教材从本草溯源,将思政元素与中药知识相互融合渗透,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的自信心、自觉性和自豪感,这是本教材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3.融汇新知,质疑问难。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中的方剂来例证中药的临床应用,体现了时代用药特征和权威性。融汇现代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赋予传统中药新的内涵。聚焦中药疑难热点问题,开辟专栏析疑解惑,诠释发明。
4.案例示范,问题引导。本教材精选历代名医名家医案或医话中的典型案例,每章之末还专设“复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分析研究,挖掘发现,从中感悟中医治病之道、临证用药之理,借以活跃学习氛围,启迪中医思维,激发求知欲望,促进认知深化,培养创新能力。
5.新增彩图,形象直观。图片是一种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相比,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优势。本教材精选常用饮片彩色图片160余幅,借助彩色图片感染力强的视觉功能,刺激读者眼球,增强感性认识,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这既丰富了本教材的内容,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可有效弥补教材文字枯燥的不足。
6.力辟时弊,精简优化。针对教材越编越厚、内容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现状,本教材在突出“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前提下,着力精简优化,取舍有度,确保教材内容和字数控制在合理范围。
本教材共分为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共分5章,依次介绍中药与中药学相关概念、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沿革、中药的产地与采制、中药的功效、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各论收载临床常用中药535种(含附药91种),根据主要功效分为23章。每药依次按处方用名、主要药性、基本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典型案例、现代研究和备注等内容介绍。
本教材由全国26所医学高等院校的28位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研究的专家、教授组成编委会,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具体分工如下:绪言、中药的功效、涌吐药和附录由周祯祥编写,中药的产地与采制由杨敏编写,中药的性能由秦华珍编写,中药的应用由陈芳编写,解表药由王辉编写,清热泻火药由王加锋编写,清热燥湿药和清热解毒药由王英豪编写,清热凉血药和清虚热药由张淼编写,泻下药由邓毅编写,祛风湿药由廖广辉编写,化湿药由王茜编写,利水渗湿药由王玉凤编写,温里药由黄芳编写,行气药由尹刚编写,消食药和驱虫药由刘四军编写,止血药由李杨编写,活血化瘀药由刘洋编写,化痰药由肖锦仁编写,止咳平喘药由张顺贞编写,安神药和开窍药由张凤瑞编写,平抑肝阳药由陈绍红编写,息风止痉药由张慧卿编写,补气药由吴庆光编写,补阳药由陈燕清编写,补血药由胡德胜编写,补阴药由高峰编写,收涩药由金素安编写,攻毒杀虫止痒药和拔毒化腐生肌药由侯永春编写。统稿由主编完成。本教材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统稿由吴庆光负责。
在本教材的编写修订过程中,湖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他参编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湖北闺真园中草药有限公司周重建工程师拍摄并提供了中药饮片彩色图片,在此一并致谢。
本教材的完成与出版,凝聚了全国同行专家的心血与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敬请各院校教师、学生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
《中药学》编委会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