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的第2版参考了第1版读者的反馈。其中一个反馈是:本书第1版在介绍分析工具之后才开始介绍如何使用控制工具进行设计,让他们怀疑这些分析工具是否有用。这很正常,读者们通常渴望将分析工具应用到实例中,从而深入了解分析工具。
为了帮助强化这种更加面向设计的学习方式,我们增加了新的一章(第2章),名为“反馈原理”,以阐述一些简单的设计原理和工具,并向读者展示使用反馈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第2章介绍了简单的模型、仿真和基础的分析技术,以使来自各种工程和科学背景的读者都有能力学习。有相关基础的读者也可以跳过第2章。
我们还在第2版中重新调整了第1版最后几章的顺序和内容,将频域设计(第1版第11章,现为第12章)和鲁棒性能(第1版第12章,现为第13章)中有关基本限制的内容移至单独的一章(第14章),这章专门介绍基本限制。第14章还包含了一些关于鲁棒极点配置技术以及非线性限制的新增内容。
除了上述调整较大的内容,我们还增加了一些关于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和根轨迹图的内容,以便为那些希望更详细地学习这方面内容的读者提供基本的“锚点”。全书还进行了一些符号上的更改,最显著的改变是将干扰和噪声信号的符号分别更改为v和w。生物学实例中的符号也已更新,以与文献[70]中的符号一致。
总的来说,我们试图让第2版的风格和组织方式符合第1版所设定的目标:我们选用的材料面向广泛的受众,而不是任何特定的学科[1]。如果读者想深入学习某个学科的知识,可参考文献[131](针对计算机科学)、文献[70](针对生物学)、文献[31](针对物理学)。此外,文献[7]提供了一个可读性强的介绍,只需最少量的数学背景。本书中包含高级内容的小节或段落,在开头处标有星号(*)的内容可供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阅读,标有两个星号(**)的内容可供有更深专业背景的读者阅读。
最后,我们要感谢许多人,他们仔细地阅读了本书,并向我们反馈了建议以更好地满足需要。我们还要感谢Kalle Åström、Bo Bernhardson、Karl Berntorp、Constantine Caramanis、Shuo Han、Björn Olofsson、Noah Olsman、Richard Pates、Jason Rolfe、Clancy Rowley和André Tits等人的反馈、见解和贡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最近退休的编辑Vickie Kearn对本书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特别感谢她多年来对本书愿景的支持,以及对免费下载本书相关资源[2]的支持。我们还要感谢NathanCarr在出版最后阶段对细节的不懈关注。
Karl Johan Åström
瑞典Lund
Richard M. Murray
美国加州Pasadena
[1]本书是Feedback Systems:An Introduction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Second Edition的翻译版,书中涉及的矩阵、向量等数学符号遵从了原书风格,与我国标准不一致。——编辑注
[2]本书的相关资源可通过https://press.princeton.edu/books/hardcover/9780691193984/feedback-systems查询,该网站是否可以访问取决于该网站的运行情况及读者的网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