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儿童新冠病毒感染重型伴右下肺实变、右侧胸腔积液案
(一)一般资料
花某,男,3岁10个月,救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住院号:30×××××292。
入院时间:2022年4月21日;出院时间:2022年4月27日;住院天数:7日。
(二)入院前情况
主诉“核酸筛查异常伴咳嗽10天,其间发热7天”入院。2022年4月11日于社区进行核酸筛查混采异常被隔离管控,单采核酸检测提示异常,采鼻拭子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求进一步诊治,2022年4月21日由“120”转运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治疗。
追问病史,患儿于2022年4月11日出现发热,体温热峰40.2℃,伴咳嗽,喉间有痰,不易咳出,无头晕头痛,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泻,无惊厥抽搐等,4月16~2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住院治疗。其间查肺炎支原体弱阳性,胸部CT示右肺大片密度影增高,予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先后予地塞米松、甲强龙抗炎,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后,患儿热退,咳嗽仍明显,伴气促,故转至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实时关注)旅居史。28天内无境外旅居史或同住者28天内境外旅居史。
新冠疫苗接种史:无。个人史:孕2产2,足月产,顺产,出生体重3450g,否认窒息史,新生儿评分不详。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无明显异常。母孕史:母孕期健康。
(三)入院时情况
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120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96/63mmHg。指脉血氧饱和度94%(未吸氧)。
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无脓性分泌物,气管居中,吸凹征(+)。双侧呼吸运动对称,无胸膜摩擦感,无皮下捻发音,两肺呼吸音粗,可及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浮肿。四肢活动自如。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新冠病毒感染(重型)。
2.中医诊断 疫病,疫毒闭肺证。
(五)诊疗经过
2022年4月21日晚入院,予鼻导管吸氧1L/min,心电血氧监护。C反应蛋白0.63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15.60mg/L,白细胞计数11.6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8%,淋巴细胞百分比22.6%,单核细胞计数0.65×109/L。钾3.27mmol/L,谷草转氨酶70U/L,乳酸脱氢酶492U/L,肌酐26μmol/L。白细胞介素-6 25.96pg/mL。血气分析:酸碱度7.384,总血红蛋白13.3g/dL,二氧化碳总量20.4mmol/L,标准碳酸氢根浓度21.9mmol/L,二氧化碳总量12.4mmol/L,乳酸(全血)2.8mmol/L。予甲强龙抗炎,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氨溴索化痰,氯化钾缓释片补钾。
2022年4月22日,患儿咳嗽频作,喉间有痰,不易咳出,伴气促,胃纳减,呕吐1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物质夹杂,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舌红绛,脉数。加用中药,予宣肺解毒汤加减治疗。
2022年4月24日,患儿咳嗽次数减少,气促症状缓解,但仍咳嗽阵作,喉间有痰,不易咳出。中药予宣肺解毒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
2022年4月25日,患儿仍有阵发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鼻导管吸氧1L/min,指脉血氧饱和度97%~99%,心率99~128次/分,呼吸26~36次/分。
2022年4月26日,患儿咳嗽减轻,无气促发绀,经儿科专家组讨论后,认为患儿目前从重型转为普通型,故停甲强龙静脉滴注,改甲泼尼龙片抗炎,治疗至4月27日出院。
1.西医治疗方案
(1)氧疗过程:2022年4月21~27日鼻导管吸氧1L/min。
(2)抗炎治疗:甲强龙20mg,每日1次,连用5天。
(3)抗感染治疗:头孢曲松钠1.5g,每日1次。阿奇霉素0.17g,每日1次。
(4)营养支持:氯化钾缓释片0.125g,每日2次。
(5)其他:静脉滴注氨溴索15mg,每日1次。予支气管镜检查术,肺泡灌洗术。
2.中医治疗方案
(1)2022年4月21日一诊:患儿转运至院,刻下无发热,咳嗽频作,喉间有痰,不易咳出,伴气促,胃纳减,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舌红绛(见附录彩色图图4-1),脉数。据前患儿曾发热7天,体温热峰40.2℃,伴咳嗽,喉间有痰,气促,胃纳减,呕吐1次,诊断为疫病,疫毒闭肺证。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疫疠之邪由口鼻而入,迅速入里,壅于肺部。患儿高热频作,乃风温疫毒入里化热,致身大热不恶寒;热壅肺经气分,肺失宣降而见咳嗽、咳痰,甚则气促、气急;肺气壅塞,咳逆而引动胃气上逆,导致胃纳不佳,甚或呕吐。经治患儿热虽减,但舌红,苔薄白,且蕈状乳头增生,为疫毒邪热侵袭肺胃之象。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角度,可见热已初入营血,有动血耗血之忧。结合脉数,辨为疫病(疫毒闭肺证)。治疗当以宣肺化痰、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凉血化瘀、健脾和胃之法,以麻杏石甘汤、三子养亲汤、射干麻黄汤加丹参、生山楂、川芎等加减化裁,组成宣肺解毒汤,拟方如下:炙麻黄6g,苦杏仁9g(后下),紫苏子9g,莱菔子9g,黄芩9g,葶苈子9g,前胡9g,川芎9g,炙百部9g,生山楂9g,丹参9g,生甘草6g,鱼腥草9g。3剂(2022年4月21~23日)。水煎服2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2)2022年4月24日二诊:患儿无发热,咳嗽阵作,喉间有痰,不易咳出,胃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数。一诊后,患儿咳嗽次数减少,气促症状缓解,喉间仍有痰,难以咳出,病机表现余热仍在,耗伤阴津。效不更方,守方加减,酌加二陈汤增化痰之力,并加生地黄、麦冬滋阴清热、养护肺胃之阴;拟方如下:炙麻黄6g,苦杏仁9g(后下),紫苏子9g,莱菔子9g,黄芩9g,法半夏9g,前胡9g,葶苈子9g,陈皮6g,川芎9g,丹参9g,生甘草6g,鱼腥草9g,生地黄9g,麦冬9g。3剂(2022年4月24~26日)。水煎服2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六)疗效评估
1.肺部炎症变化 4月21日胸部CT(图4-2):右肺下叶实变,右侧胸腔积液。考虑病情较重,予支气管镜检查术+肺泡灌洗术。4月25日胸部CT(图4-3):两肺纹理增多模糊,较4月21日两肺感染好转。

图4-2 4月21日胸部CT

图4-3 4月25日胸部CT
2.主要症状 患儿属于重型,病程前期以高热、咳嗽有痰、气促为主要症状,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3.生化检查变化 (表4-1~表4-3)
表4-1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炎性指标

表4-2 肝功能+肌酐+电解质

表4-3 新冠病毒核酸CT值

(七)出院时情况
患儿体温正常,咳嗽偶作,喉间少痰,无气促,无腹痛吐泻,胃纳可,二便调。胸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均大于35,2022年4月27日出院。随访4周未见核酸复阳。
(八)案例讨论与分析
1.辨证施治思路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此为小儿生理特点,病理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本案患儿感受疫毒之邪,侵袭肺卫,邪热炽盛,灼伤津液,炼液为痰;痰热毒邪壅塞于肺,肺气上逆而咳;邪热壅阻,气行不畅,阻于舌络,而见蕈状乳头增生。本案三焦辨证在上焦,累及中焦;卫气营血辨证为由气入营阶段,正邪交争,化热化毒伤肺,故见重型新冠病毒感染,伴右肺实变,右侧胸腔积液。本病例邪盛重在疫毒袭肺、痰热交结,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气促、舌红绛等;正虚重在津伤,表现为有痰难咳出。治疗上如《温疫论》所言:“邪不去,则病不瘳,迁延日久,愈沉愈伏。”应急予宣肺化痰、清热解毒治疗,辅以丹参凉血化瘀,加生地黄、麦冬养阴和胃。
此患儿一诊时体温已平稳,但仍咳嗽阵作,喉间有痰,气促,胃纳减,处于温病中后期,毒热仍未尽,热入肺经气分,故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患儿热已退,生石膏为辛凉大寒之品,易伤脾胃,且病位主要在上焦,遵循吴瑭三焦辨证体系中“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去生石膏,以黄芩清肺热。《临证指南医案·三时伏气外感》云:“寒邪深伏,已经化热,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苦味坚阴,乃正治也。”加之患儿痰多、气促、舌红绛,故加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以及凉血化瘀之川芎、丹参、生山楂,组成宣肺解毒汤,宣肺祛痰、清热解毒同时,可以凉血化瘀,健脾和胃。
二诊时,患儿咳嗽较前减轻,喉间痰减而难咳,无气促,二便调,舌红,苔薄白,此期患儿处于温热后期,余热未清,阴虚津伤明显,治仍守方,酌加二陈汤理气和中,又加麦冬、生地黄“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以维护患儿肺胃正气。
2.用药分析 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是治疗儿童肺炎疫毒闭肺的基本方法。此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儿成功病例,西医着重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支气管镜冲洗等。中医主要根据病情变化,在宣肺化痰、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加入凉血祛瘀、理气和中、养阴和胃等药物。本病以疫毒犯肺、痰热毒邪壅肺为初期基本病机,转至定点医院时热已退,故治以麻杏石甘汤,以黄芩易生石膏清热宣肺止咳。其中,炙麻黄、苦杏仁宣肺平喘,降气止咳;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炙麻黄与黄芩一热一寒,一升一降,使肺气宣降自如;紫苏子、莱菔子为三子养亲汤之意,用以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消食导滞;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大肠腑气通则肺气肃降有权,故生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通腑气以降肺气;配以葶苈子泻肺行水以化痰;前胡、百部降气止咳平喘;肺气失宣,气机不利,气滞则血瘀,辅以丹参、川芎活血养血以行瘀;麦冬、生地黄滋阴清热;甘草调和诸药,且健脾和中。诸法诸药合用,可取得良效。
3.得失点 本案为儿童新冠病毒感染重型,伴右下肺实变,右侧胸腔积液案例,该患儿转至定点医院已处于病程的第10天,患儿入院时虽已无发热,但仍咳嗽、咳痰、气促明显,因此,治疗上遵吴鞠通“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祛邪务尽,善后务细”,入院后仍积极给予宣肺化痰、清热解毒之剂,并根据病情变化和患儿邪正盛衰情况,及时调整治则,加用活血化瘀、凉血散血以清伏热,因势利导,使疫毒之邪得以祛除;又加麦冬、生地黄,滋阴而清解余热,避免患儿津液损耗,“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以维护患儿肺胃正气。综观本案例,病初当速予宣肺肃邪、清解毒热以截断病势,后期当以沙参麦冬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调养之。
(上海市中医医院刘亚尊、薛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