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开始的黄金年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和盘托出

江瑾瑜的话,让赵元吉一愣。

她想岔了。

不过人家也是为了自己好,所以赵元吉笑笑。然后赶紧戳戳父亲,让父亲解释。

他不是不想自己解释,但父亲来之前说了,今天以他为主。

赵元吉少说话,少瞎搞。

更不要想通过贷款去买什么股票认购证。

要是赵元吉真瞒着他做了,那哪怕赵元吉赚的再多,他也会不认赵元吉这个儿子。

因为赵元吉做事儿的时候完全没想着家里,完全没为家里人考虑。

赵元吉当时听到父亲的警告后,就把自己最后的一点儿小心思熄了。

说实话,他在之前真有背点儿债、搞点儿杠杆拉大收益的打算。

毕竟,百倍收益太让人垂涎了。

但父亲的警告,还有后世那些因为炒股家破人亡的案例,让赵元吉在心里告诉自己:

“做事儿得有点儿底线。”

“再说,往后的发财机会又不是只有今年的九二发财证。”

“我还能倒国库券、还能买互联网公司的股票,甚至再不济,还能在申城买几套房。”

“我往后不会缺钱的!”

“所以,控制...控制...”

赵元吉对自己的安慰,谁都没告诉。

他只是在之后计算好每一笔钱,尽可能多的去拿股票认购证,去拿即将上市的新股。

至于其他的,他就听父亲的。

毕竟,要找父亲帮忙。

赵元吉如今的动作,还有赵启铭现在的情绪,让江瑾瑜不明所以。

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安慰没有起作用。

反而,两父子一个尴尬,一个继续愁眉苦脸。

这让江瑾瑜意识到,她先入为主了。

还好,这时候的赵启铭被赵元吉戳醒了。

他看着江瑾瑜,压低声音说道:“瑾瑜,我和元吉有点儿事儿想找你帮忙。”

“你看,能不能找个安静的地方?”

江瑾瑜听着赵启铭的话,迅速重组思绪:“当然没问题,赵叔、元吉,你们跟我来。”

江瑾瑜带着赵启铭和赵元吉去银行的接待室。

不过在路上,她一直在思考,他们父子找自己不是因为贷款的事儿?那是因为什么事儿?

不过不管什么事儿,江瑾瑜还是那个原则。

职权范围之内,符合工作条例,没问题。

超出职权,违反条例,那不行!

在接待室,江瑾瑜给赵启铭和赵元吉分别倒了杯水,然后笑着开始话题:“赵叔,这里就咱们,您有事尽管说吧,能帮的我一定会帮。”

赵启铭这时候也先把什么紧张、纠结抛到一边,临门一脚了,他不可能再劝赵元吉放弃。

带着些破罐子破摔的情绪,赵启铭开口道:“瑾瑜,是这样的...”

“你听过股票认购证吗?”

“股票认购证?”这几个字让江瑾瑜恍惚了一下。

她在行里听一些同事说过这件事。

但这东西被很多人认为是坑人的。

银行柜台的职员们,也把它当做负担。

她实在没想到,有人会到自己这里打听这东西,而且这么郑重其事。

再者,赵启铭——永久厂的技术工人,赵元吉——一个刚刚开始的小个体老板,这两个人无论是谁看起来,都好像与股票这种新兴事物、金融事物沾不上边。

江瑾瑜只感觉刚刚理顺的思绪又有些乱。

她带着不确定的意思问道:“赵叔...”

“你是想买这个认购证吗?”

赵启铭点点头,又摇摇头。

“说实话,我知道这个股票认购证,还没半个月呢。”

“半个月来,就算恶补,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就可以买新股的股票。”

“其他的什么涨跌、什么收益我还在学习中。”

“是元吉,”说到这里,赵启铭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儿子有本事,不知道是父母的福,还是父母的祸。”

“他一个月不到,就赚了他妈一年能赚到的钱。”

“如果他这么下去,那我和他妈一定天天烧香拜佛。”

“但他闲不住,要把钱用来搞这个股票认购证。”

“我这个做父亲的,也只能帮着他。”

“说实话,瑾瑜,今天也就是在你面前,在别人面前,我是不会说这些的。”

“让人看笑话...”

赵启铭对江瑾瑜,几乎是和盘托出了。

他‘和盘托出’的,让赵元吉都惊讶。

不过,赵元吉、江瑾瑜两人,很快明白了赵启铭为什么这样和盘托出。

他们都听出了赵启铭的请教之意。

毫无疑问,这是人在茫然无措之下想抓救命稻草。也是之前的翻新自行车事件中,江瑾瑜的建议,给了赵启铭错误的理解。

他真觉得,江瑾瑜什么都懂。

但江瑾瑜自己知道自己的事。

赵元吉也知道,自己能在翻新事件中成功,是自己的技术优势,是自己的记忆优势。

江瑾瑜大而化之的话,实在帮助有限。

江瑾瑜不想给赵启铭这个建议,事涉投资,赚了还好说。

人家能念个自己的好。

但赔了,很可能会引来祸端。

而从目前的分析情况来看,赚的概率实在不大。

给了建议,那就是自找麻烦。

赵元吉,也不想江瑾瑜给建议。

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的人对股票认购证是如何看待的。

无限量的发行,最后却只售出207万份。

与今年鹏城的500万份被人争相抢购形成鲜明对比。

这不是地方的差距,而是时间的差距。

鹏城的发行,在申城的股票认购证暴涨之后。

而此时的申城,人们对这次投资的都没什么信心。

就算是一些有信心的专业人士,也不会预料到一份股票认购证能获得一百六十倍以上的收益的。

这个倍数的收益,已经超出了一般经济学的常识。

它属于现实,属于是人们情绪缔造的结果。

两个人都‘不想’,所以两个人同时开口。

“赵叔...(爸)...”

赵元吉和江瑾瑜对视。

赵元吉稍稍停顿,江瑾瑜则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赵元吉对江瑾瑜点点头,接着对父亲说道:“爸,这个事儿我已经跟您说的很清楚了。”

“我一定要干!”

“瑾瑜姐...”

“瑾瑜姐这边,您还是别难为人家了。”

赵元吉的话,一下子点醒了赵启铭,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求教的不妥。

以前创业的事儿,人江瑾瑜可以说专业对口,诚恳些,请教人家是可以的。

但这次涉及股票,人家明显不是做这个的。

而且,就像江瑾瑜担心的那样,赚了赔了,都不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