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教材
新式学校建立起来了,但教材也是一个大问题。
刘康不能完全照搬现代世界的教材,那样跨越程度太大,东莱郡和北海国的百姓估计接受不了。
毕竟,这里可是东汉末年啊!这里的百姓,普遍都没有什么文化,许多人连字都不认识。
如果刘康贸然的将现代教材拿过来使用,恐怕这些百姓连看都看不懂,更别提学习了。
所以,刘康决定参考一下东汉末年的启蒙书籍。
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适合东莱郡和北海国百姓学习的教材。
刘康在现代世界购买了一批书籍,《急就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
这些书籍,都是后世耳熟能详的启蒙读物。
“有了这些书籍的内容,我就可以让人编写教材了!”
刘康心中暗自想道。
不过,在让人编写教材之前,刘康还打算再做一些准备。
毕竟,这些启蒙书籍的内容,虽然都非常简单,但也都是后世之人编写的。
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后世之人才懂的词汇和典故。
这些词汇和典故,对于东汉末年的百姓来说,恐怕都听不懂。
所以,刘康打算再找一些东汉末年的启蒙书籍,将这些书籍中的内容,也融入到教材中。
这样一来,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教材的内容能被东汉末年的百姓所接受。
想到这里,刘康顿时有了一个人选。
北海国的前任国相孔融!
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人,他们家中的藏书,肯定非常丰富。
说不定,就有刘康需要的启蒙书籍。
而且,孔融此人在东汉末年,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四岁就能让梨给兄长,从小就有贤名。
虽然之前他的北海国被袁谭攻占了,但他高傲的性子,却一点没变。
即便是刘康亲自向他借取家中藏书,他恐怕也不会给面子。
不过,刘康却不在乎这些。
他现在麾下有数万士卒,完全可以将孔融抓起来,强行借取他的藏书!
但刘康却没有直接这么做。
毕竟,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人,在天下士子中,拥有很高的声望。
如果刘康强行借取他的藏书,恐怕会遭到天下士子的唾骂。
这对于刘康的名声来说,可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刘康打算先礼后兵。
如果孔融愿意借书,那自然最好。
如果不愿意,刘康再想办法也不迟。
想到这里,刘康便立刻吩咐下去,让人准备车马,他要亲自前往孔家庄园,向孔融借书。
不久之后,刘康便带着一队亲兵,来到了孔家庄园门前。
“劳烦通报一声,就说东莱太守刘康,特来拜访孔国相!”
刘康对着孔家庄园门前的守卫,拱手说道。
那守卫闻言,顿时面露惊讶之色。
他没想到,眼前这个人,竟然就是最近名震天下的东莱太守刘康!
要知道,刘康的大名,现在可是传遍了整个青州!
甚至,就连许多外地的百姓,也都知道了刘康的大名!
毕竟,刘康可是青州的父母官啊!
他治理青州有方,让青州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样的父母官,百姓们又怎么可能不尊敬呢?
所以,当守卫听到刘康的大名后,顿时变得恭敬起来。
“原来是刘太守大驾光临,小人这就去通报!”
那守卫对着刘康行了一礼,然后便转身跑进了孔家庄园。
不一会儿,那守卫便带着一个中年男子,从孔家庄园中走了出来。
那中年男子,身穿锦衣华服,面容清癯,颌下留着一缕长髯,看起来颇有几分儒雅之气。
此人,正是孔融!
“孔国相,久违了!”
刘康看着孔融,拱手说道。
“原来是刘太守,不知刘太守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孔融看着刘康,淡淡说道。
他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的热情,反而还带着一丝冷漠。
显然,他对于刘康的到来,并不欢迎。
刘康闻言,也不生气,而是微笑着说道:“本官此次前来,是想向孔国相借一些书籍。”
“借书?”
孔融闻言,眉头微微一皱。
他没想到,刘康竟然是为了借书而来。
要知道,孔融家中的藏书,可都是非常珍贵的。
其中,不乏一些孤本和善本。
这些书籍,对于孔融来说,可都是无价之宝啊!
他怎么可能轻易借给别人呢?
所以,孔融想也不想,便直接拒绝道:“抱歉,孔某家中的书籍,概不外借!”
刘康闻言,脸色微微一变。
他没想到,孔融竟然如此干脆利落的拒绝了他。
不过,刘康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毕竟,他早就料到,孔融可能不会借书给他。
所以,他早就想好了对策。
“孔国相,本官知道您家中的藏书珍贵。但本官此次借书,乃是为了东莱郡和北海国的百姓。本官打算在东莱郡和北海国,开设新式学校,教授百姓们读书识字。但本官麾下,却没有合适的教材。所以,本官才想向孔国相借一些启蒙书籍,以作参考。还望孔国相能够成全!”
刘康看着孔融,拱手说道。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语气非常诚恳。
刘康是真的为了百姓们好,才向孔融借书的。
然而,孔融却不吃这一套。
他冷笑一声,说道:“刘太守开设新式学校,教授百姓们读书识字,此乃大善之举。但孔某家中的藏书,却都是孔某祖上传下来的,孔某岂能轻易借给别人?刘太守若是真的需要教材,大可自己编写,又何必来借孔某的书籍呢?”
刘康闻言,脸色再次一变。
他没想到,孔融竟然如此不给他面子。
不过,刘康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看着孔融,淡淡说道:“孔国相,本官敬你是孔圣人的后人,这才对你客客气气。但你不要以为,本官真的不敢对你怎么样!本官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本官今天必须要借到你的书籍!你若是不借,本官就让人将你的孔家庄园给拆了!将你的藏书,全都搬走!”
刘康这番话说完,他身后的亲兵们,顿时都露出了不善的神色。
只要刘康一声令下,他们就会立刻冲进孔家庄园,将孔融的藏书全都搬走!
孔融看着刘康,脸上也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他没想到,刘康竟然会如此蛮横无理!
“刘康,你……你竟敢如此无礼!”
孔融指着刘康,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显然,他是被刘康给气坏了。
刘康看着孔融,冷冷说道:“孔国相,本官已经说过了,本官今天必须要借到你的书籍!你若是不借,就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说完,刘康便一挥手,打算让人冲进孔家庄园,将孔融的藏书全都搬走。
然而,就在这时,孔融却突然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刘康啊刘康,我孔融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蛮横无理之人!今日,我孔融算是见识到了!不过,你以为,这样就能吓倒我吗?我孔融乃是孔圣人的后人,岂会怕你这等宵小之辈!你若是真的敢让人冲进孔家庄园,我孔融今天就死在你面前!”
孔融说完,便直接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抵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刘康见状,顿时吓了一跳。
他没想到,孔融竟然会如此刚烈!
如果孔融真的在他面前自杀了,那他的名声,可就真的臭了!
毕竟,孔融可是孔圣人的后人啊!
他若是逼死了孔融,恐怕会遭到天下士子的唾骂!
所以,刘康连忙说道:“孔国相,你不要冲动!本官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你千万不要当真!”
孔融闻言,却冷笑一声,说道:“开个玩笑?哼,刘太守这个玩笑,可开得有点大。”
孔融站在刘康面前,面容坚定,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深知自己的立场与刘康相左,但身为国相,他不能容忍刘康的野心和暴行。于是,他选择了以死相逼,试图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心中的道义。
然而,刘康并非等闲之辈。他表面上对孔融的决绝表示了退让,心中却早已有了计较。他不动声色地给亲卫队长杨勇打了个手势,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就此展开。
杨勇,这位忠诚的亲卫队长,一直隐藏在暗处,等待着刘康的指令。他收到信号后,迅速而准确地朝孔融射出了一根麻醉针。这根针无声无息,却蕴含着强大的药效,足以让孔融瞬间失去意识。
果然,孔融只感觉眼前一黑,身体便不由自主地倒在了地上。刘康见状,立即高声呼喊,命人将孔融抬上马车,送往医院急救。这一举动看似出于对孔融的关心,实则却是为了将他从权力斗争中暂时移除。
等孔融被送走后,刘康立即派人进入孔氏庄园。这些亲卫们如狼似虎,迅速控制了庄园的各个要道,并开始搜刮孔府的藏书。这些藏书不仅是孔融的心血所在,更是他学问和智慧的象征。然而,在权力的斗争面前,它们却成了刘康手中的筹码。
孔融在医院清醒过来后,得知自己的藏书被搬走,悲愤交加。他试图自杀,以表达对刘康的抗议和对自己信念的坚守。然而,医院里有人全天看护着他,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孔融只能躺在病床上,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这场权力的较量,让孔融深刻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问和正直,足以在乱世中立足。然而,现实却告诉他,权力斗争往往比学问和正直更加重要。在这个乱世中,没有实力的人只能任人宰割。
刘康则在这场较量中展现出了他的权谋和手腕。他深知孔融的声望和影响力,因此并没有选择直接对抗,而是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他利用孔融的固执和正义感,将他一步步引入陷阱。最终,刘康不仅成功地将孔融从权力斗争中移除,还趁机搜刮了他的藏书,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然而,刘康的胜利并非没有代价。他深知孔融在士人中的影响力,因此必须谨慎处理此事。
刘康将孔融送往袁绍那里,试图借袁绍之手来平息这场风波。
与孔融一起送到的,还有一千具板甲,显然刘康是想用这一千具板甲,换取袁绍将孔融软禁在冀州。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氏,同样在士林中有着崇高的声望,他并不忌惮孔融这个老顽固。
而且刘康的这一千具板甲,对袁绍非常有诱惑力,所以他同意了接下孔融这个烫手山芋。
面对孔融的坚决抗争,刘康并未选择直接对抗,而是巧妙地利用袁绍这个强大的盟友,试图将孔融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
刘康深知,孔融在士林中有着极高的声望,他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不小的威胁。然而,直接对孔融下手,不仅会引发士人的强烈反感,还可能让自己陷入舆论的漩涡。
因此,刘康选择了借刀杀人这一策略,将孔融送往袁绍那里,试图借袁绍之手来平息这场风波。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刘康精心准备了一份厚礼——一千具板甲。
这些板甲是极为珍贵的装备,能够大幅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对于袁绍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极具诱惑力的礼物。
刘康的意图很明显,他希望通过这一千具板甲,换取袁绍将孔融软禁在冀州,从而既解决了孔融这个心头大患,又避免了与士人的直接冲突。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势力庞大,在士林中同样有着崇高的声望。他并不忌惮孔融这个老顽固,因为孔融虽然名声在外,但并无实权,对他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
而且,袁绍也明白刘康的用意,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既得到刘康的礼物,又能在士人中树立自己的威望。
于是,袁绍欣然接受了刘康的提议,将孔融接到了冀州。然而,孔融的到来并没有让袁绍感到轻松。相反,他很快就意识到,孔融这个老顽固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孔融在冀州期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断对袁绍的政策提出批评和建议。这让袁绍感到十分头疼,因为他既不想得罪刘康,又不想被孔融这个老顽固牵着鼻子走。
然而,袁绍毕竟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他很快就找到了应对之策。他并没有直接对孔融下手,而是采取了软禁的策略。
他限制了孔融的行动自由,让他无法与外界联系,从而无法继续对袁绍的政策产生影响。同时,袁绍也利用孔融的名声,在士人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望,让更多的人愿意投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