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陈春先
下午。
陈实打了一通电话。
“《人民文学》的主编同志吗?我现在已经完成了百年孤独的翻译工作,现在需要直接寄往你们那边吗?”
“嗯,校订工作需要赶快开始,我这边收到稿子以后,就会立刻开始进行校订,如果量大的话,会找人通过电报的方式把内容传给你,面对《百年孤独》上面的几位同志都非常认真。”
“好的。”
陈实从抽屉里面取出一个邮票,贴在信封上面,然后把《百年孤独》的稿子塞进去,看起来厚厚的一点,就像一个小本子一样。
陈实不打算马上去邮局,下午还有一些别的事情要处理,最近读者来信都是堆在巷子口也就是街道办那边,而不是堆在陈实家这边,他现在要去把那些读者来信填了,然后一一进行回复。
对待读者不能太敷衍,除人身攻击以外,有一些合理的问题要尽可能地进行解答,当然人身攻击的信念陈实不会回复。
不骂回去就不错。
在中午的时间段,春芽巷子的人不是很多,要是透过一些小屋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农田里面有人在劳作。
“主任同志。”
“哎哟,陈实同志,你怎么来,来坐坐坐,你帮叔叔一个忙呗,正好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你,你懂不懂历史啊?”
“历史?我肯定没有那些历史专业的精通,也就一般历史爱好者的水平吧,但是写一些最基本的文章还是可以的,再往更细一点的就没有。”
“我想问问你明朝这方面的历史,就万历年间的有没有什么推荐值得看的书,最好是那个微……什么观,叫微观史学!”
“你直接跟我讲也可以。”
“《万历十五年》呗。”
微观史学万历年间的没有特别推荐,肯定有人写但是写的没有那么出名,但是就从万历年间这个角度,《万历十五年》绝对是最合适的。
这个虽然在史学界做的不是很严谨,有一些毛病,但是放在普通读者眼里,这本却已经算得上是严谨作品,想要读《万历十五年》,甚至还得费一番心思。
这本书故事性还有对于事件讲解的分析程度都做得不错。
现在这本作品好像也在国内出版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买得到。
“哦,知道,你吃不吃水果,我最近刚去买了一点水果,现在这水果可贵,比粮食都还贵呢,就涂在口舌上面的享受。”
陈实见主任这一副热情招待的样子,感觉怕是在这里长时间脱不了身,“不用了,主任同志我想把放在这里的信件取回去看!”
“你的信件堆在那边的房子里面,都堆满一整个屋子,不得不说陈实你的读者是真多,你现在要看要不要我找别人帮你取一下,顺便再把巷子里面那个教书先生,请来帮忙阅读一下。”
街道办主任一边说着一边把城市往屋子里面领,正如街道办主任所说,这里面的信件是真不少,满满的有一屋堆成小山一样,有好几垞。
陈实看到这么多信件,顿时就皱了皱眉头,这么多信件想要看可以看到什么时候,他本来以为只有一些呢。
没办法自己的读者只能看。
“麻烦主任同志帮我把那位教书的同志请来吧,我会给他一点好处费,毕竟这里的工作量还蛮大的。”
“唉呀,陈实同志这就生分,像这附近学校里面的老师谁不知道你的名字都敬佩着你,向你学习的,怎么可能会收你的钱。”
“他们敬佩是敬佩,我给钱是给钱,多了不说这一天五块钱是有。”
街道办主任点了点头,这陈实同志怪不得能成为大文豪,这给钱还真大方,一天五块钱只要帮忙看看书就行,要不是他没文化他都想上。
这价格可不低了。
“那行,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附近的小学啊,把那几个教书的同志喊过来,到时候陪你一起看,正好今天没什么事情。”
“剪刀在我的抽屉底下,有一支钢笔,朋友送我的还是好货,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可以拿走。”
“好的,主任同志晚点再见!”
街道办主任打了一声招呼就离开街道办,今天是休息天,街道办的人不是很多,也就这么两个,陈实找了一个位置,把取来的信件全部堆在桌上面开始看起来。
第一封信件是一个女同志,看起来是西语系那边的,一打开信件就是一封简短的小情诗,大概在300字左右。
今天刚打开信件就有人送情诗?
只是这女同志太羞涩了,也不知道附张照片过来,又是给张照片好看的话,说不定他就答应,这一封信件,就装作没看懂对诗的内容进行评价吧。
陈实想了一下,关于诗歌方面的文学评论,然后按照文学评论的方式给这首诗评价了一遍,又翻了几封信件,找到了一份比较特殊的信件。
“陈实同志我看的小说是《小灵通漫游未来》,我阅读的这一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小说,这个属于既严肃又不严肃的一个临界线。”
“说是严肃里面提出的一些功能,对于我国目前的产业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的职业是一名科学家,说实话,我在看到你的这些设想的时候都有些震惊。”
“因为真有实现的可能性,但是不严肃的点,按照文学角度,这一本书可能少了某些批判,太过轻松欢快了一点,这也是通俗文学的一个毛病。”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跟你打一通电话——中关村陈春先?”
这一份简短的评价,说实话没有什么特殊的这样的评价他收到过太多,陈实之前回的几封信件里面也有过类似的。
这封信件的特殊点在于这个人的身份不像正常读者那样,只是普通人,而是科学家,而且还是那种地位不一般的科学家。
陈春先在我国的一整个企业发展史都有分量!
可以说他是中关村的开创人!
现在的陈春先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算科学家,而是一名企业家,早在之前他放弃了自己的科学家身份,转而投入企业家。
可就是这个陈春先却一起挑了我国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他设定的原则成为了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标杆,也是共同规律:
科技人员走出研究院所,遵循科技转化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依法自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