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唤名臣满朝,偏来红颜祸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8章 今日三更已完,这里放一下沈炼的人物资料。

(本章非正文)

(今日三更,剧情已经更完,以下是沈炼的人物历史,本来想放到剧情中,但是怕读者说水字数,

以后人物资料都尽量不放在更新的剧情中,找地方给大家放出来,上架前这些章都会删除,或者单独整理出一个番外)

(资料是从许多文献出引用,结尾有文献出处。)

看着暗中沈炼刚毅的脸庞,祁景回忆起史书上曾经看过无数遍的那段介绍:

“沈炼,沈炼,字纯甫,号青霞山人,

浙江绍兴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溧阳(今属江苏)、在平(今属山东)、清丰(今属河南)知县,调京师任锦衣卫经历(掌管文书出入)。

为人刚直疏狂,嫉恶如仇。

忧伤国事,醉酒长啸,击缶鸣鸣,高诵《出师表》、《赤壁赋》,苍然泣下。

不畏权贵,严世蕃召诸客饮酒,虐戏耍笑,对不胜饮者强灌之。

沈炼不平,反灌严世蕃,厉色曰:“吾代客酬也!”

当“庚戌之变”的烽火骤起之时,沈炼挺身而出,

坚决反对在敌人兵临城下时签订屈辱的和约,

言辞激昂慷慨,滔滔不绝。

吏部尚书夏邦谟见状,心中诧异,不禁问道:“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官吏,为何如此激愤?”

沈炼目光如炬,直视夏邦谟,傲然回答:“我乃锦衣卫经历沈炼。

只因朝中大臣们皆缄口不言,我作为小吏才不得不发声。”

目睹将帅们的畏缩与胆怯,面对敌寇的嚣张与猖狂,

沈炼更是义愤填膺,主动请缨,誓要讨伐来犯之敌,其豪情壮志,尽显英雄本色。

事变过后,沈炼上《早正奸臣误国以决征虏大策》长篇奏疏,声讨严氏父子误国之罪。

该疏首先指明“如今外敌入侵,即便是三尺童子也知晓这是严嵩父子一手造成的恶果。”

故而,若要克敌制胜,保卫家国,

“必先为天下铲除奸邪,激发忠义之心”。

唯有除去了严嵩父子,

“那敌寇之患,自然不足为虑”,

然后着重从贪贿、擅权、结党等方面揭露了严氏父子的卑劣行径。

奏疏列举了严氏父子的“十大罪状”:

一、接受将领们的贿赂,从而挑起边疆的争端。

二、收受各藩王的馈赠,导致宗藩(即皇室宗族)失去了应有的职责和权力。

三、掌控吏部大权,贪污腐败行为随处可见,甚至就连小小的驿丞官吏也不放过。这样一来,官员的常规选拔制度被破坏,社会风气和官场纪律也大受损害。

四、向巡抚、巡按等官员索取常规贿赂,使得书信使者频繁往来于他们的门前,以至于地方官员不得不加重对百姓的盘剥,百姓的财富日渐减少,社会教化也无法推行。

五、暗中压制科道官(负责监察的官员),使他们不敢直言进谏。

六、嫉妒贤能之士,排斥有才之人,恶意中伤善良之辈。一旦有人违背了他的意愿,他就会不遗余力地将对方排挤到绝境,使得人们为国效力的决心瞬间消失殆尽。

七、放纵儿子收受财物,招致天下人的怨恨。

八、不断地将财物运回家中,运输过程中骚扰百姓,使得民间贫穷、财物耗尽,国家的根本元气受到严重损害。

九、长期在内阁任职,但贪污腐败的行为却日益严重,没有任何好的表现。

十、不能协同谋划讨伐叛逆之事,以缓解君主的忧虑。

沈炼在奏疏中还对为虎作张的吏部尚书夏邦谟作了尖锐地讥刺。

指出他是严氏父子的“私门之吏”,而非朝廷“公室之臣”,

“大事面白严嵩而后敢行,小事书通严世蕃而后敢发,三公但参谋议,岂可以严氏父子而干预六卿之政耶!”

由于主管官吏任免升降的吏部尚书也是“始也因贿而得官,既也因官而得贿”,因此各级官吏竞相效法,致使贪风盛行。

沈炼愤怒地说:

官员们说:“内阁和吏部需要钱财,我们这些坚守清廉的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得。”

于是,不论朝廷内外,也不论距离远近,大家纷纷效仿,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廉洁羞耻之心不再被推崇,盗贼像蜜蜂一样纷纷涌现。……自己身为已经声名狼藉的官员,却还说“我要提拔贤能的人,罢免不贤的人”,我这是在欺骗谁呢?欺天乎?

奏疏最后要求皇帝下诏,

“将此三人详议其罪,应诛而诛,应斥而斥”。

皇帝命大学士李本票拟圣旨。

李本“畏嵩之威”,差人询问严世蕃如何票写。

严世蕃乃同严嵩义子赵文华“拟票停当”,由赵文华“袖入”,递与李本。

李本“抄票封进”。

皇帝忠奸不辨,遂以“出位恣肆狂言,排陷大臣,计取直名”之罪,

将沈炼杖责数十,流放塞外保安(今河北涿鹿东北)为民。

沈炼带着家人被流放到保安之后,因为没有房屋可以居住,一时陷入了困境。

当地的一位百姓在得知他就是那位大名鼎鼎、曾经上书请求诛杀严氏父子的沈炼后,非常高兴地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居住;

村里的长辈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为他提供柴米等生活必需品,并且让自己的子弟跟着沈炼学习。

塞外的百姓一向性格热诚憨厚,又因为长期饱受战乱的痛苦,所以他们经常和沈炼一起痛骂严氏父子,这几乎成了他们日常的一部分。

沈炼亲手扎了三个草人,分别代表唐代的奸相李林甫、宋代的奸相秦桧以及当朝的奸相严嵩,他经常召集弟子们,用箭射击这些草人,以此表达他的愤怒。

有时,沈炼还会骑着马跑到居庸关口,面向南方大骂严嵩,然后满怀悲愤地回家!

沈炼对于时局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即便身为一个流离失所的人,他也绝不放过那些因为失职而导致边疆不宁的边帅们的种种劣迹。

宣大总督许论为了冒领军功,竟然杀害无辜百姓,用他们的首级来充数。

沈炼得知后,将那些被杀害百姓的姓名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写了一封信给许论,专门骂他。

许论升任兵部尚书,严嵩党羽杨顺继任宣大总督。

俺答率军入侵,攻破了应州(现在的山西应县)四十多个堡垒。

杨顺因为害怕受到惩罚,竟然下令让官兵把逃难的百姓剃发后斩首,以此来冒充斩杀敌军的首级上报战功,他的残忍无耻比之前的统帅还要严重。

正当杨顺宴会称贺之时,沈炼送来言词更为激烈的书信和讽刺诗。

其诗曰:

杀生献捷古来无,

解道功成万骨枯,

白草黄沙风雨夜,

冤魂多少觅头颅。

他又撰文祭悼阵亡将士和被杀百姓,矛头直指严氏父子和杨顺。

《祭阵亡张游击文》曰:

奸臣执柄,纲纪大亏。

边陲告警,三军退蒽。

……外通货赂,内结权私。

社稷之计,荡于霜枝。

割人诬赏,夺马自资。

报功欺主,曾无愧辞。

……张公虽死,神气长生。

诸将虽在,奄奄无声。

汝不忠义,知有权贵。

权贵行诛,汝骨亦碎。

先死为荣,后死为辱。

死辱生荣,其辨如烛。

张公有灵,诛此逆贼。

贼逆不诛,伊何为德。

沈炼对祸国殃民的严党势不两立,而对贫苦民众却寄以深切的同情。

保安灾荒连年,民不潦生。

他倾其所有,买粮煮粥,救济饥民,又买地收葬饿呼骸骨。

百姓感其恩德,为之修立生祠。

沈炼还劝谕富人出粟赈灾,所撰《化粮施粥劝谕文》向人们展现了灾荒和战乱给塞外民众带来的苦难:

我等居处边城,遭逢歉岁,兵戈出没,民不安生。

大水漂流,家无宁室。

粗食隔日,糠复难寻。

斗米六钱,荒村莫买。

官司几处,谁悲冻饿之人;

道路相逢,尽是流离之子。

民纳无收之税,日苦催征;

军丢有分之粮,岁难存活。

人将相食,乱从此生。

又有严嵩的同党编造谎言,声称沈炼“勾结亡命之徒,练习击剑射箭”,意图寻找机会砍下严嵩父子的头颅。

严世蕃指令巡按御史路楷联合杨顺策划除掉沈炼,并向他们承诺:“事成之后,功劳大的可以封侯,功劳小的也会赐予高官厚禄。”

当时,杨顺和路楷逮捕了一批被指控为“谋反”和“勾结外敌”的白莲教教徒。他们便耍起了阴谋,将沈炼的名字也列入了“谋反”的白莲教徒名单中上报给皇帝,并称白莲教的首领以沈炼为师,“听从他的指挥”。

严嵩父子得知后大喜过望。

皇帝批准了他们的奏请。在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沈炼以“谋叛”的罪名在宣府被处斩,他的长子沈襄被发配到边疆最偏远的地方充军,次子沈衮和三子沈褒则被活活打死在杖刑之下。

……

以上内容,参考

张显清:严嵩传

尹守衡:《皇明史窃》卷九二《沈炼传》。

沈炼:《祭阵亡张游击文》,《青霞集》卷二。

沈炼:《化粮施粥劝谕文》,《青霞集》卷二。

感兴趣的也可以看一下冯梦龙所作《沈小霞相会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