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正月里来弹棉花
初一,果真下起了小雪。
真有点瑞雪兆丰年的意味。
就是这大过年的下雪,让拜年的路更加不好走了。
四五点的时候,母亲就着急喊起了姐弟几人。
并且早早地把奶奶请了过来,吃了个团圆饭。
奶奶一边喝着山参酒,一边唠叨个不停:
“这草鱼肉,绵绵的,炖上这萝卜是好吃的很。”
“伢子今年承包了水库,这草鱼应该是有的吃了。”
“凤花,你这也是苦尽甘来了,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了......”
母亲也是很恭顺地回着话:“先不说鱼不鱼的,他这从来没养过鱼的,就怕他栽跟头哦。”
“欸,哪个天生就会养鱼的,我十六岁不也做生长队长了......”
奶奶饶有兴趣地,又开始讲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
连被小鬼子吓到躲在“戽桶”里的糗事,都回忆的很细节。
宋向阳一家人只是耐心地听着,也不想打搅奶奶回忆的兴致。
待到酒喝完了,奶奶才笑着掏出一方帕子抹了抹嘴,心满意足的说道:
“吃这一顿油水,都要饱上几天了。”
“今天下雪了,你们去你嘎婆家拜年的时候都注意些哦。”
一家人也只是笑着答应着。
等到天已放亮,奶奶就起身离开了。
她还要帮着四叔去收拾家里。
宋向阳担心她那裹过的小脚,走雪路不安全,特意送到家才返回。
而这时候,母亲和姐姐几个已经开始整理拜年礼、压岁钱和煮甜酒了。
按照传统,一般都是小的给大的先拜年。
但宋向阳家每次都是初一的时候要去外婆家,所以,估摸着几位叔伯和姑姑家吃完早饭了,就去拜年了。
姐姐们提着几瓶高粱酒,几条白沙烟,几包白糖,每包白糖上用红绳子捆上两块钱。
宋向阳则点上一根香烟,放着大炮仗和小鞭炮,一起往各家堂屋里丢。
各家也是会端上甜酒和果盆唠上一会,然后给一个红纸包,里面多是几毛钱。
八九点前,清水村里都是村里的互相拜年的。
九点以后,就陆续的有外村的来拜年了。
这时候,就会有一番很有趣的景象。
清水村的人,浩浩荡荡地往外去拜年;外村的人,风尘仆仆地进村拜年。
两拨队伍交会的时候,都有点像赶集了。
而临近中午的时候,才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几乎每家每户都留了一个人在家。
届时,每家每户都会鞭炮声不断,烟雾缭绕。
如果那时候有无人机,一定能拍出比几十年后漫天烟花更壮观的景象。
由于宋向阳一家是外姓,亲戚朋友也不多,几个相熟的拜了年之后。
母亲便穿上她那件“的确良”,系上毛线围脖。
然后,把家门一锁,也跟着姐弟几个一起前往外婆家拜年。
几人背着篮子,里面装了熏制的野猪肉、竹笋、白沙烟、高粱酒、白糖、大炮仗、小鞭炮。
一人还捡了一根拐杖,在坑洼的雪路上小心翼翼地往前赶着路。
待能看到外婆家的屋顶了,这时候宋向阳便掏出一根香烟点上,然后燃上几个大炮仗,丢在半空。
这等于就是报信了。
舅舅舅妈们听到声响,就远远地来接东西了。
一群人相互问候着走到屋头,宋向阳又开始放上大炮仗和小鞭炮,仍旧都往堂屋里丢。
姐姐们则赶紧捂上耳朵,跑进房中。
等到唠了一会家常,母亲就去各邻里唠上几句,然后分给小孩子一些糖果。
而舅妈们怕他们回去摸黑不安全,则赶紧的准备起中饭。
一只老母鸡,一碗老鼠肉,一条红烧草鱼,一个豆腐萝卜汤,还有带过来的一碗野猪肉。
很快的,就全部端上了餐桌。
因为桌子根本坐不下,小点的就只能站着夹菜。
但是,大家都吃的极为开心。
尤其是几个表妹和表弟。
席间,母亲还给了他们每人一份压岁钱,几个也是一个劲儿地乖巧地叫着“大姑姑”。
吃完饭,母亲则拉着外婆在灶上唠了一会家常。
而宋向阳,则是硬塞给了外婆五十块钱。
外婆是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又笑又哭的。
弄的母亲,也是跟着流起了眼泪。
见到天色已经不早了,外婆这才往空篮子里塞上一些萝卜和白菜,然后还拿了一小袋米,那都是手工舂的米。
母亲也是依依不舍的话别,离开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回头望望一直站在门口的外婆。
一家人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雪天里赶着路,快到天黑了才到家。
这天,各家基本都带着小孩出去拜年了,大部分也都睡在那了。
所以,今晚看电视的人也不多。
而且,初一的时候,大家都很知事的不要往别人家乱跑。
因为主家都要给烟、糖招待,如果是小孩子,还要给上红包的。
新年的第一天,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过去了。
等到第二天,宋向阳家已经没有亲戚朋友可去拜年了。
于是,只能在家烤着火,看着电视。
而别家,可能到初七初八了都还没拜完年。
宋向阳闲来无事,便心血来潮,想起了给大姐弹那几床棉花被。
下雪了,也不好出去割鱼草,所以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做。
母亲和姐姐们,也觉得宋向阳这想法有点新鲜,刚好关了电视,看个热闹。
宋向阳先是按照以往看弹棉花的记忆,七搞八搞的整了一套竹弓。
然后,在堂屋铺上一张草席,垫上了些旧报纸。
他弄了4斤棉花堆在上面,然后,再用纱布给自己做了一个口罩。
紧接着便系起腰绳,背起竹弓,开始像模像样的弹了起来。
那“钉钉”的声音,连邻家的人,都在门口看热闹来了。
不过,他这木缒敲打的声音,不像老匠人那么有规律,有点沉闷。
“老弟,你这弹棉花的架势倒是足,就是人家老师傅都像弹琴,你倒像是牛在弹琴一样。”
三姐在一旁打趣道。
“一回生二回熟嘛,三姐,等你嫁的时候,我手艺就娴熟了。到时候一定给你弹的绵绵的,软软的。”
宋向阳戴着口罩闷声笑道。
“那还是算了吧,我怕你这功夫,棉花都给锤烂了。”
三姐揶揄道。
众人一听,也都乐呵起来。
宋向阳看到众人哄笑的场面,让他想起95年才播的一部电影《巧妙奔逃》。
里面几人给小日子唱的棉花歌,也是有趣的很。
于是,他灵机一动,准备逗下三姐:
“三姐,这弹棉花,可是有歌的,我给你整几句,让你见识下老弟的厉害。”
说完,他便取下口罩,开始大方地唱了起来:
“弹棉花呀弹棉花,半斤棉弹成了八两八哟,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弹成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
三姐原以为宋向阳是吹牛,没想到还挺押韵。
一阵惊讶后,咯吱咯吱的就笑了起来。
逗得母亲和姐姐们也都笑的很开心。
那些围观的人,一听到宋向阳唱的歌,也都笑的更欢了。
宋向阳看到这欢乐的情景,还不忘来了一句:
“你们现在就笑吧,等过个十年八年的,我这歌都要红遍全国的。”
众人听到宋向阳这么一说,笑的更大声了。
有几个妇人还大声打趣道:
“伢子,你这弹棉花是个学徒,唱这棉花歌倒是可以做师傅了。”
“是的呀,你这歌要是教给那些老师傅,价钱都要涨了。”
“要不,我们家银花的棉被,你也来弹弹。”
说完,都是哈哈地笑个不停。
宋向阳对于这些邻里的玩笑话,也是习以为常。
他并不觉得这是取笑,反而让他心中觉得温暖。
自己本来唱这歌,也就是为了图个开心好玩,为新年添加些闹热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