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迷雾追凶,困境突围
在叶氏集团深陷虚假环保危机后,阮苏临危受命,全身心投入到调查工作中,力求揪出幕后黑手,还公司清白。但这一过程荆棘丛生,困难与挑战接踵而至。
证据的神秘缺失
阮苏带领调查小组首先对公司内部进行地毯式排查,从生产环节的每一道工序,到环保设备的运行记录,都期望能找到与匿名文件相悖的有力证据,证明公司在环保方面的合规性。然而,在检查生产车间的废弃物处理记录时,本应详细记录每日废弃物产生量、处理方式以及去向的台账,竟有近一个月的内容不翼而飞。
“这怎么可能?这些记录是公司环保流程的重要依据,怎么会突然消失?”阮苏眉头紧锁,内心涌起不安。负责管理台账的员工吓得脸色苍白,战战兢兢地表示自己一直按规定保管,从未有过疏忽。
阮苏深知,这绝非普通的记录丢失。有人蓄意破坏证据,意图混淆视听,增加调查难度。没有完整的台账,在面对外界质疑时,公司将失去关键的自证材料。但阮苏没有气馁,她安排技术人员对公司的电子存储系统进行深度扫描,期望能找到被删除文件的残留数据。同时,让调查小组走访相关工作人员,试图通过回忆拼凑出缺失的信息。
内部的信任危机
随着调查的深入,叶氏集团内部开始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员工们私下议论纷纷,对公司的前景感到担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散布谣言,声称公司确实存在环保问题,只是高层在极力隐瞒。
在一次部门会议上,一位平时表现出色的中层干部突然发难:“阮总,现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公司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们每天这么辛苦工作,可不想跟着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阮苏身上。
阮苏镇定自若地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请相信公司,更要相信我们正在做的调查。那些都是恶意谣言,我们一定会找出真相。我们叶氏集团一直坚守底线,在环保方面投入巨大,这一点大家在日常工作中也有目共睹。”
尽管阮苏言辞恳切,但仍有部分员工心存疑虑。内部信任的动摇,让调查工作的推进愈发艰难。员工们开始相互猜忌,原本高效的协作变得磕磕绊绊,重要信息的传递也出现了延误。阮苏明白,要想顺利调查,必须先重建内部的信任。她加大了与员工沟通的频率,定期召开全员会议,及时通报调查进展,让员工们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逐渐稳定了人心。
外部势力的干扰
就在阮苏努力解决内部问题时,外部势力也开始对调查工作进行干扰。一些竞争对手通过媒体对叶氏集团进行持续的负面报道,试图将舆论引向对公司不利的方向。他们雇佣网络水军,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煽动性言论,误导公众。
同时,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开始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骚扰。有的成员接到匿名电话,威胁他们停止调查;有的成员在上下班途中被跟踪。一天傍晚,阮苏的助手小王在回家路上,突然被一辆车拦住,车上下来几个戴着口罩的人,警告他别再跟着阮苏瞎查,否则后果自负。
小王惊魂未定地向阮苏汇报了此事,阮苏听后,心中燃起怒火,但她冷静地安慰小王:“别害怕,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的调查触碰到了他们的要害。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为了确保调查小组成员的安全,阮苏向警方寻求保护,同时调整调查策略,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工作。
技术难题的阻碍
在调查匿名邮件的来源时,技术人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邮件的发送路径经过了多重加密和跳板服务器跳转,每一次跳转都指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器,使得追踪工作犹如大海捞针。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无奈地向阮苏汇报:“阮总,对方的技术手段非常高明,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都难以突破层层加密找到源头。而且,这些跳板服务器随时可能关闭或更换,我们的追踪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阮苏陷入沉思,她深知,如果不能确定邮件发送者,就无法揪出幕后黑手,公司将永远无法摆脱嫌疑。她决定寻求外部专业技术团队的帮助,联系了国内顶尖的网络安全专家。专家团队经过数天的日夜奋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终于找到了邮件发送的关键节点,为调查工作带来了转机。
证人的离奇失踪
通过一系列线索,阮苏锁定了一名关键证人。此人曾在竞争对手的公司工作,了解一些内幕情况。阮苏安排调查人员与证人取得联系,并约定见面详谈。然而,就在见面的前一天,证人突然失去了联系。
调查人员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阮苏担心证人遭遇不测,立即报警。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证人的住所被人闯入过,现场有打斗的痕迹。这一情况让阮苏意识到,对方为了阻止调查,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但阮苏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拨开迷雾,找到真相。在警方的协助下,调查小组继续深入调查,终于发现了证人被转移的线索。经过一番周折,成功找到了证人。在阮苏的耐心劝说下,证人最终决定站出来,提供关键证据,为揭开事件的真相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