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式创业:会摆摊就会做生意](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07/53256307/b_53256307.jpg)
自序
摆个小摊学创业
我在7岁时就开始和我的小姑妈一起在镇上的菜市场里摆海鲜摊。我仍然记得,每当顾客犹豫不决时,小姑妈就会直接走出摊位,拿着商品站到顾客旁边介绍,而这时交易往往更容易成功。
我还依稀记得自己问过小姑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她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这样比较方便说话。”
到后来我就懂了,小姑妈这一走出来,其实就削弱了卖方和买方之间的对立感,能让双方迅速建立信任感。这一幕仿佛从那时起就在我的头脑里生根发芽了。等我长大后,这个方法也被我用在零售工作管理上。员工不要总是问顾客“买不买”,而是要更好地展示商品,这样就不会引起顾客的反感。
为什么我会想写一本关于摆摊的书?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能够帮助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降低创业风险。创业,首先是获取认知,其次才是积累财富。摆摊是一个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立即行动的最小化创业项目。从出摊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能不断地得到顾客的即时反馈,你能通过这些反馈快速做出经营策略的调整。
另一个原因则是劝退一些认为“开个店就能赚钱”的人,这一类人往往是开店亏损最严重的。每当有人问我:“我想开个店,要怎么做啊?”我就会说:“嗯,开店不错。要不我们先来摆个摊吧。”说完这句话,10个人里能劝退8个人。这8个人可能各有想法,但他们被劝退的原因总结起来就两个:一是觉得摆摊太简单了,二是觉得这不高端。
摆摊真的很简单吗?其实不然。
摆一个摊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开一家店。从选品到选址,从张不开嘴吆喝、没生意,到滞销品怎么处理,摊位被占怎么和对方交涉……这些环节无不需要你付出精力和脑力。
其实这些问题也是你开店后会碰到的。而摆摊成本低,试错风险小,不成功可以换地方、换产品、换形式再测试。这个过程往往能帮你避开开店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第一个坑:跟风扎堆。要是什么火你就跟着做什么,那么在一个没有统一管理的商圈里,你大概率会看到同类型的小店扎堆。这样竞争就会异常激烈,你只要稍微放松,就会造成亏损甚至使小店倒闭。
比如,2024年年初,天水麻辣烫火了起来,像这样的店,我不建议马上跟着开,但你可以先摆摊测试一下。这一类店往往短时间内在网络热度的影响下,会有一波流量的溢出,但这并不足以支撑起一家店。摆摊卖麻辣烫却可以为你带来短时间内财富的增量。在长沙的扬帆夜市里,就有一个摊主挤进了一堆摊位之中,借热度卖起了天水麻辣烫,生意很不错。可跟风开店的人,有的甚至没有撑过两个月。一个是赚,一个是赔。摆摊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成本低,流量一过就可以改项目;开店之所以会赔,是因为店主错把短时流行项目当长期项目做。
第二个坑:大手大脚。觉得开店就能稳赚钱的人,往往会乐观地投入过多的资产。我的一个前同事,曾加盟休闲食品品牌小店,她最初找的店铺只有30平方米,投入不到30万元,可她听了品牌商总部的建议,租了75平方米的店铺,总投入也涨到了70万元。结果她开店不到2年,就因为业绩不理想,将店铺转让了,算下来总共亏损了11万元。摆摊,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小买卖,做的是“块儿八毛”的生意。想赚钱就得学会控制成本。
第三个坑:举全家之力开店。开店倒闭如果亏损的只是自己的积蓄,那么还损失有限;但如果是举全家之力才凑齐了开店资金,一旦店铺倒闭,就会让家庭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影响生活。
摆摊,真的低端吗?当然不是,摆摊,是能获取新流量的杠杆。
第一,成为地摊网红,从线上为线下引流
高手在民间。在刷平台摊主短视频时,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网红摊主长得都不错,这有可能是巧合,也有可能是他们有意为之。
在长沙的夜市中,有一家名为“大牛忙烤牛肉串”的网红连锁摊,他家的牛肉串确实又鲜又好吃。目前,在长沙各大夜市中,“大牛忙烤牛肉串”大概有30个连锁摊位。而且这些摊主们颜值都比较高。在长沙四方坪的“大牛忙”的摊位上,烤肉的是一位很帅气的新疆小哥。他烤串的动作很流畅,吸引了众多人围观拍照。这样,几个摊位就能创造出无数的自传播渠道。
不走颜值经济,有故事和背书一样能成为网红。在四方坪摆摊的李记飞饼的摊主,摆摊已有十来年,在高峰期每天有一万多元的营业额,这营业额明显超越中等规模店铺的营业额。虽然干得不错,但是摊主却不打算做加盟和分摊。
而“仅此一家”就是他们的营销策略。他们全家都专注于做好一个摊位,把东西做好吃,并变成稀缺资源,成为夜市招牌。他们还借助更大的背书获取势能,上了2024年湖南电视台的元宵节晚会,吸引更多人来打卡,让自己变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
第二,从线下向线上导流
线上的获客流量越来越贵,我们可以从线上向线下导流,同样,线下也可以让线上获客。
有些摊主的主要收入其实来自线上,而定期出摊只是线下获客的一个渠道。摊主们会搭建私域,让顾客扫码加好友并给他们优惠,私域流量池也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私域中后续交易则以线上为主。有了私域,摊主后续开直播就有了基础的观看量和成交数据,就能撬动平台给直播间分配流量。
我在“得到”头条听过一期关于摆摊的节目,里面提到了一个卖鲜花的摊主的获客方法。
这位卖鲜花的摊主,如果顾客一次性买三束花,她可以送出一个精美花瓶,但她不当场送。顾客需要加她微信好友,把地址发给她,她会把花瓶邮寄给顾客。注意啊,这就不仅是增加私域流量这么简单了。摊主说,收到花瓶的人的复购率很高:家里摆了一个精美的花瓶,就相当于摆了一个“提示器”,它每天都在提醒顾客:该买束花了。而摊主每天在朋友圈里发各种插花方法和当季新品促销信息,顾客自然而然会想找她买花。
第三,测试城市的营商环境
创业,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看一座城市的营商友好度。
《城市摊贩的社会经济根源与空间政治》这本书中提到,我国的城市摊贩数量,2010年就已经达到1800多万,是当年大学毕业生的近3倍。
而庞大数量的背后是,摊贩和城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摊贩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摊贩占据公共空间,影响市容市貌,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这又让人们困扰。2010年前后,以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陆续采用了“堵疏结合”的管理方式,缓解了冲突。
要观察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有一个最微观的方式,就是自己去摆摊,去感受这个城市对小摊贩的包容度。
城市摊贩主要由四类群体构成,分别是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小商贩、其他低收入者。他们摆摊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不愿意被正式工作束缚;有的是失业,为了生存;有的是想从摆摊做起,积累资本和经验,方便将来创业;还有的是做兼职,增加收入。还有,对部分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来说,摆摊也是一个改善生活的途径。
在长沙有一个网红小摊,叫无声意面。这里的无声代指员工是听障人士。而这些无声人士摆的摊,在长沙夜市里是会被重点帮扶的。夜市经营方往往会免除他们的摊位租金,也会有人教他们如何拍摄、发布短视频。他们会用短视频的方式宣传摊位。为了增加热度,夜市经营方制作了一集短剧,并被发布在网上,短剧很快就有了100多万播放量,很多地方的残疾人联合会都在转发这一条短视频。这个摊位也因此变成一个网红摊位,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打卡。
针对还没有顺利就业的大学生,长沙的很多夜市也为他们开办了实践摊位,提供租金优惠,还会给他们梳理产品价值、销售动作,并提供摊位布置指导。这样,摆摊就变成一部分大学生自立前的缓冲地带。这些做法也会吸引更多创业者,向他们宣告:留下来吧,这个城市值得你投入创业热情。
想在一个城市创业,你可以从摆一个小摊开始,去感受城市真实的营商环境,这样才能提升后续创业的成功概率。
就现在,一起出去摆个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