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助吴王阖闾登位

伍子胥到吴国,并不是为逃命避难,而是想借助吴国的力量为他的父兄报仇。他知道,自己孤身一人去见吴王,然后要求吴王派兵替他报仇,是很难实现的。还好他遇到了热情好客的公子光。公子光为落魄的伍子胥和公子胜提供了立足之地。公子光是前任吴王诸樊之子,现任吴王僚的堂兄弟。有了公子光的帮忙,伍子胥很快就见到了吴王僚。

还有观点认为,伍子胥见吴王僚与公子光压根儿没有关系,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在这个版本里,来到吴国的伍子胥表演了一次行为艺术。他披头散发,把脸涂得乱七八糟,然后光着脚跑到了大街上。大家都过来围观,但没有一个人认识他。

第二天,有一个会看相的小官看到了伍子胥。小官感到很奇怪,就说:“我给很多人看过相,从来没见过这个人,难道他是某个诸侯国逃亡到我国的高官?”说完,小官就紧急跑到王宫去向吴王僚报告:“小臣发现了一个有异相的人才,请大王一定要见他一面。”吴王僚一听,马上就吩咐来报信的小官把伍子胥请过来。就这样,伍子胥见到了吴王僚。

伍子胥给吴王僚留下的第一印象很好,吴王僚马上就跟他聊了起来。两人一聊就聊了三天,吴王发现伍子胥在这三天内没有一个话题是重复的,就对伍子胥更加敬重了。

不过,见到吴王僚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赢得了吴王僚的敬重之后,伍子胥趁机对吴王僚说起了伐楚的好处。吴王僚也颇为心动。毕竟,就算为笼络人才去跟楚国打一仗,也是值得的。更别说,伐楚对吴国来说好处还不少。

伍子胥劝吴王僚伐楚的事很快就被公子光知道了。公子光觉得很不舒服。伍子胥本来是自己招揽来的人才,要是吴王僚替他报了家仇,估计伍子胥就不会为自己出力了。于是,公子光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王杀了,他天天在您面前说伐楚的事,其实是想让咱们吴国为他报私仇而已。做这件事对吴国根本没有什么好处。”

一听公子光这么说,吴王僚的心瞬间冷却了。万一伍子胥只是为了报私仇利用吴国怎么办?伍子胥知道后,立马明白了公子光的意图。

很明显,吴国正在酝酿一场政坛风暴。吴王僚虽然能力出众,又礼贤下士,但到现在居然还没察觉到公子光要算计他,而伍子胥又不能把公子光的图谋点破。怎么办才好呢?看来必须要做出选择才行。是选吴王僚,还是选公子光呢?

伍子胥把两人做了一个比较,结果发现,能帮他实现报仇目标的只有公子光。因为从目前的形势看,公子光推翻吴王僚那是迟早的事。而且,公子光的眼睛只盯着王位,根本不会关心对楚国用兵的事。如果自己选吴王僚,说不定就会在吴国内乱中丧命。所以,必须帮公子光拿下吴王的宝座。而帮公子光其实就是在帮自己。于是,伍子胥决定“跳槽”。

伍子胥是个好员工,既然决定辅佐公子光,就先为公子光的夺位大业做了一些准备。他找来了一位叫专诸的勇士。公子光见到他们,非常高兴,就请伍子胥做自己的门客。伍子胥欣然同意,然后向吴王僚提出辞职,表示自己要退归林下。其实,他只是在等公子光行动,而勇士专诸就是他为公子光准备的一把刀。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是偶然发现专诸的。那时,伍子胥刚到吴国,在大街上看见一个男人在跟人打架。那个男人很健壮,打架很有气势,据说“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可他只要听到老婆叫他停手,就立即乖乖地跟着老婆回家了。

伍子胥觉得有点奇怪,就问他:“当时你那么生气,为什么一听到老婆的呼唤,就立马回家了呢?”

那个男人说:“您看我长得像个傻瓜吗?为什么要那么问我呢?能屈从在一人之下的人,一定能敌万人。”

这个人就是专诸。

在公子光他们天天密谋推翻吴王僚时,吴王僚毫无察觉,仍然去跟楚国打仗。连续几年,吴军都打了胜仗,拿下了楚国不少地盘。后来,楚平王死了,年幼的楚昭王(即孟嬴所生的公子珍)继位。消息传到吴国,吴王僚很高兴,立马做出了部署:公子盖余、烛庸率军攻打楚国,王叔季札出使晋国,并沿途观察各国的反应。

当然,楚国人也不是傻瓜,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盖余、烛庸很快就被截断了后路,根本没法撤回吴国。

公子光一看,觉得机不可失,就找来了专诸。到了这时,他也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了。公子光对专诸说:“我才是真正的太子,才是真正的吴王。现在我就要推翻伪王僚。即便王叔季札回来,也会支持我的。”

公子光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他和吴王僚的王位之争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跟季札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一切都要从公子光的爷爷吴王寿梦说起。

吴王寿梦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打开了吴国与中原诸侯交往的通道,奠定了吴国强盛的基础。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眛、季札。其中,季札最有贤名。寿梦就想立季札为太子,可季札不同意。就这样,长子诸樊按照礼法被立为太子。

后来,寿梦去世。诸樊除丧之后,就要让位给季札。季札拒绝。大家强迫他,季札就跑到乡下去耕田了。诸樊只好继位。诸樊在位十三年后去世,临终之前立二弟余祭为继承人,并把兄终弟及作为传位的规则,一定要让季札成为吴王。

就这样,余祭去世后,三弟余眛继立。余眛去世前,吩咐四弟季札继位。季札仍然不同意,逃跑了。最后,大家没有办法,就把余眛的儿子僚立为吴王。也就是说,现任吴王是三弟余眛的儿子。

公子光为什么老想推翻吴王僚呢?原来,他是吴王诸樊之子。在他看来,既然四叔不肯继位,王位传承就应该回到诸樊一支来,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吴王。僚这个家伙太无耻,明明是三叔之子,却一本正经地坐在王座上。于是,公子光时时都想抢回王位。现在机会来了,他就准备动手。

专诸也不是一般的刺客。他听了公子光的话之后,还对当前形势进行了一番分析:“咱们确实可以趁机杀死伪王僚。现在国内只剩下老弱,两位公子在率军攻打楚国,又被阻断了回国之路。伪王僚在内没有股肱之臣,在外又受制于楚国,根本没有力量跟咱们对抗。”

公子光一听,专诸分析得头头是道,非常高兴,就说:“光愿和先生荣辱与共。”

计议已定,就等动手了。

就在这一年的四月,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做客。与此同时,他已经在家里埋伏了一大批甲士。

吴王僚听说公子光请客,没有丝毫防备,就准备去赴宴。不过,毕竟是跟楚国交战期间,为了防止楚国刺客刺杀自己,吴王僚还是做了很周全的防卫工作。从王宫到公子光的家,一路都布满了护卫吴王的士兵。

宴会跟往日一样,先是吃点儿小菜,等着主菜上桌。吴王僚和公子光两个人都很高兴。很快,就到了主菜上桌的时候。这时,公子光突然告诉吴王僚,自己脚有点儿疼,需要先去治疗一下,不能陪大王吃主菜了。吴王僚丝毫没有起疑,就让公子光自便,自己继续等着主菜。随后,专诸出场了,他手里端着那道主菜——炙鱼。

这条鱼很大,肉也很肥美,吴王僚很满意。其实,这条鱼之所以看起来很肥美,是因为里面还藏着一柄锋利无比的短剑。后人称这柄短剑为鱼肠剑。吴王僚当然没有看到鱼腹里有剑,他那一大批警卫也没有看到。

专诸把鱼送到吴王僚的面前。他心理素质很好,脸色跟平常一样。等靠近吴王僚时,他眼光一闪,迅速抓起鱼腹中的鱼肠剑,对着吴王僚的胸口猛力一刺。吴王僚当场一命呜呼。据说,当时吴王僚还穿着三层铁甲。鱼肠剑的锋利可见一斑。

可惜,锋利的鱼肠剑并没有保住专诸的性命。吴王僚的警卫们在大王遇刺的时候出现了短暂的慌乱,但马上意识到这个侍从是刺客,就以最快的速度用手中的武器攻击专诸,专诸因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杀了。

就这样,大王和刺客都死于非命。

这时,公子光的脚一点儿都不疼了,他带着埋伏的甲士冲进来,把吴王僚的警卫团全部歼灭。随后,公子光自立为吴王,王号为阖闾。吴王阖闾封专诸之子为上卿,以此作为对专诸的报答。

吴国发生政变的时候,季札正出访晋国。不久,季札回来了。他回来之后,先去吴王僚的墓前痛哭,但也没有对阖闾的夺位提出异议。正在攻打楚国的盖余、烛庸听说吴王僚的死讯,就投降了楚国,被封在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