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贰)](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72/53273872/b_53273872.jpg)
第9章 《秦哀公复楚》:楚灵王之死
秦国跟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进行了两次大战之后,又转入了一个沉寂时期。公元前537年,在位四十年的秦景公去世,他的儿子秦哀公继位。秦哀公虽然谥号叫作“哀公”,但他在位期间,却做成了进入春秋时代以来很多国君难以做到的一件大事——为几乎灭亡的楚国复国。
楚国这些年来表现得咄咄逼人,不断地跟晋国争抢霸主的大旗,把郑国折腾得筋疲力尽,可其内部争斗也十分激烈,最后,楚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
楚国的体制与晋国正好相反。晋国为了彻底消灭兄弟相残的可能,干脆让除太子之外的其他公子都离开本国。即使回国,也坚决不准其参与政事。国家的大政方针由六卿掌管,所以这些年来,晋国的内部争斗不是公室之间的博弈,而是六卿之间的较量。楚国却不是这样,居于决策层的全是公室子弟。楚康王的儿子楚郏敖即位后,就安排自己的几个叔叔执掌朝政。其中,公子围担任了令尹一职。
公子围没有对侄儿感恩戴德,反而野心膨胀,拉拢几个兄弟,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权,发动了一场政变。楚郏敖没有想到叔叔们会来这一招,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便被砍了脑袋,他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杀。接着,公子围当上了楚国国君,史称楚灵王。
楚灵王在历史上留下了两个著名的故事。“楚王好细腰”就是其中一个。大家都听过“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其实这已经是演绎过的版本了。楚灵王喜欢的不是美女的细腰,而是男子的细腰。
据《墨子》记载,楚灵王喜欢男子腰身纤细,楚灵王手下的大臣唯恐失去大王的宠信,就争相开展减肥活动,每天只吃一顿饭。结果,一年之后,满朝文武官员都面如土色。
楚灵王时代另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晏子使楚。众所周知,晏子是历史上有名的聪明人。楚灵王知道晏子智商很高,但身材很矮,就想个办法来恶搞。他让人在城门边挖了一个小门,等晏子来时,就让礼宾司在小门边举行欢迎仪式。
晏子一看,就知道了楚灵王的意思。他拒绝入内,并对前来迎接的楚国人说:“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我今天是来出使楚国的,不应该从这里进去啊!”
楚国的礼宾司开始还得意扬扬地准备占晏子的便宜,没想到晏子会这么回答。这可不得了,要是自己坚持让这位使者从小门进去,楚国就要成狗国了。不过,负责迎接的人也很机灵,就带着晏子绕过了小门,从大门进入了郢都。
楚灵王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很快就知道自己反而被晏子耍了,他当然不服气,决定亲自出马捉弄一下晏子。
一见晏子,楚灵王就很不客气地说:“齐国说起来也是个大国,怎么现在都已经没有人了吗?竟然让您来出使。”
晏子一听,就知道楚灵王不怀好意,他非常坦然地回答:“我国光临淄(齐国首都)一地就有七千五百户,大家张开袖子就能遮蔽太阳,挥洒汗水就像下雨一样,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怎么会没有人呢?”
楚灵王说:“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派您来出使楚国呢?”
晏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齐国有个规矩,就是出访上国,派的都是有才能的人;要是去访问那些不入流的国家,派的都是没有才能的人。小臣属于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就被派到楚国来了。”
楚灵王又吃了个大亏,但还是不服气。不过,他也并不气馁。因为知道晏子难缠,早在晏子使楚之前,楚灵王就留了一手。
很快,楚灵王就命人准备筵席,招待晏子一行人。就在酒酣之时,几名楚国武士带着一名犯人来见楚灵王。
晏子一看,就知道这又是楚灵王的把戏。毕竟,在宴请外国使者的时候把犯人押进来,是很失礼的行为。
果然,楚灵王把会客室当成了刑审室,当场展开了讯问工作。楚灵王问:“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要绑着他?”
武士回答:“这个人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灵王转头对晏子说:“难道齐国人擅长偷盗吗?”
晏子丝毫没有被问住,说出了那段“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著名论述。他的原话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大意是说,齐国人在齐国的时候都遵纪守法,从不偷盗,哪知道一到楚国却成了小偷,看来是楚国水土改变了他们呀。
楚灵王一听,才明白晏子虽然其貌不扬,但确实很有见识,如果自己再继续折腾下去,绝对不仅仅是自取其辱,便当场承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意思是说,跟水平高的人最好不要随便开玩笑,寡人现在是自取其辱了。
如果大家就此认为,楚灵王是个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楚灵王其实傲慢得很,谁要是不服他,他二话不说,直接开打。在位的十几年里,楚灵王很少待在郢都,今天到这里开辟战场,明天又率军去那里教训一些不听话的诸侯。
大家都清楚,打仗是要付出代价的,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连年征战使得楚国国库空虚。为了维持财政,楚灵王不停地从百姓身上搜刮。几年之间,他就败光了数代先君的积累,百姓怨声载道。不过,这并不是楚灵王要考虑的问题。他的政策是,打仗时要不惜代价,不打仗时要尽情享受,根本不会考虑百姓的休养生息问题。
这些年来,楚灵王到处征战,倒也让很多诸侯怕了他,因此也曾主持召开过诸侯大会。
他认为楚国是诸侯霸主,霸主就要有霸主的光辉形象,于是建造了“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的章华台。
章华台落成之后,楚灵王还请各国诸侯前来参观,结果大家都不买他的账,只有鲁昭公前来捧场,还发生了奇葩事件。来访的鲁昭公君臣弄错了应有的礼仪(这真是讽刺,鲁国向来以“周礼的代言人”自居),本来是前来拍楚国的马屁的,结果却是对楚国“无礼”。楚灵王一气之下,就把送给鲁昭公的礼物又骗回来了。
当然,一个章华台是不能让楚灵王满足的。随后,楚灵王又陆续在乾谿等地大肆享乐。虽然他很快乐,但楚国百姓已经不堪忍受他的暴政了,民心离他越来越远。不过,楚灵王并不在意,他手里还有强大的楚军。
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冬天,他派人攻打徐国,自己驻扎在乾谿作为后援。当时,天下着大雪,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楚灵王却“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傍晚,右尹子革来拜见他。楚灵王对子革很有礼貌,立马卸掉自己的一身装备,跟子革交谈。
跟其他人不同,子革很讲究劝谏艺术。他先是附和了楚灵王三个非常没有礼貌的提问,又借口史官不熟悉《祈招》不能算合格的史官,以引起楚灵王的注意。楚灵王果然上钩,就请子革背诵《祈招》。
《祈招》是周穆王想要漫游天下、大臣进谏时所作,里面有“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等句。其实,楚灵王刚才问子革的问题无一不透露出其贪婪之心。到了这时,楚灵王才明白了子革的苦心,他几天都寝食不安,心里十分后悔。
遗憾的是,楚灵王的后悔只是一时的,他根本没办法改变自己。这也是楚灵王最后一次能拯救自己的机会,可惜他没有珍惜。
楚灵王总以为,根本没有人有能力推翻自己。更何况,当时在郢都掌权的都是自己的兄弟。哪知,恰恰是他的三个兄弟要对他下手。趁着楚灵王伐徐未归,三兄弟带兵杀进郢都,杀死了楚灵王的儿子们,然后重新进行了权力分配。权力分配的结果是:公子比做楚王;公子黑肱做令尹,驻扎在鱼陂;公子弃疾做司马,负责清除王宫内的灵王余党。
公子弃疾很快就完成了清除灵王余党的工作,然后派观从到楚灵王驻扎的乾谿。观从前去,不是要跟楚灵王进行谈判,而是去做乾谿驻军的相关工作。
观从的话很明确:“楚国已经有了新君(楚王比),大家不要再为昏君(楚灵王)卖命了。现在谁先回去,谁就可以恢复原来的官职;谁要是不回去,就会被当作昏君的死党,以后抓到,就要被割掉鼻子。这两条路,大家可以自由选择。”
楚灵王一向认为自己在楚军中很有威信,可观从一番动员之后,他身边的军队很快就溃散了。接着,楚灵王听到了儿子们被杀的消息,一下子就从车上摔了下来。
这时,右尹子革还在他的身边,劝他向百姓投降。可楚灵王的头脑清醒得很:“现在楚国百姓对寡人已经出离愤怒,寡人过去等于送死。”
子革又建议他跑到楚国的一座大城市里固守,然后向诸侯们求救。
楚灵王回答:“现在全国都已经把寡人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去哪儿都不行了。”
“那就跑到诸侯国,借助他们的力量吧。”
“寡人已经不是霸主了,再到诸侯国去,不是自取其辱吗?”
看楚灵王这没出息的样子,子革也无可奈何,最后独自回了郢都。
楚灵王一个人毫无目的地往前走着。好不容易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他高兴得要命。于是,楚灵王热情地跟那个人打招呼:“我已经三天没东西吃了,请给我一点儿吃的吧。”这时,楚灵王也不以寡人自居了。
那个人一点不热情,说:“新君刚发布命令,说谁招待你吃一顿饭,谁就要被问罪,而且罪及三族。况且,我也没有地方找东西给你吃!”
楚灵王本来就饿得要命,一听这话更觉得沮丧,就想枕着熟人的大腿休息一下。然而,那个人恐怕自己获罪,待楚灵王睡着之后,偷偷抽出自己的腿,把土块垫在其身下,然后就逃走了。
一会儿,楚灵王醒了,他发现自己枕着土块很气愤,可又饿得起不了身。好在他命不该绝,很快他就遇到了前来寻找他的申亥。申亥不仅把他接到家中,还命两个女儿侍奉他。然而,楚灵王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不久之后就在申亥家里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