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心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内向的人更容易拥有社交影响力

这几年网络上非常流行一种人格测试,叫作十六型人格测试(MBTI),我也略有耳闻。大家喜欢互相询问彼此是I(内向的)人还是E(外向的)人,并以此作为对一个人社交倾向的评判标准。

有的人说自己是MBTI人格中的I人,所以他是内向的、不善于社交的。于是,他接下来的一系列不愿意去打开自己、不愿意与外界建立连接的举动就有了最好的借口。

我们对于自己的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而这些探索几乎都是出于社交需求。很多人热衷于给自己贴上外向或内向、“社牛”或“社恐”的标签。各种人格测试、生肖、星座和血型等,都不可避免地把人划分为善于社交和不善于社交两类。

那么,我想请你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一个享受独处,或者工作上本来就不需要与太多人交流的人,需要打开自己与其他人建立连接吗?

第二,一个不想创业也不想成为管理者的人,需要提升社交能力吗?

第三,一个内向的人,可以拥有社交影响力吗?

我的答案是,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人格,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作为人这种生物,我们的社会属性都让我们不得不去社交。

换句话说,社交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需要。而所有那些取得了高成就的、生活更幸福的人,一定都具有优秀的社交能力。

有趣的是,优秀的社交能力并不是外向的人的特权,内向的人也可以拥有社交影响力。

在很多人心中,恒洋老师是一个非常善于社交的人,全国各地,甚至一些身在海外的朋友都不远万里来跟恒洋老师学习社交心法。但事实上,你一定想不到,恒洋老师给自己的标签是:一个内向的人。

你不禁会问,这样一个充满了社交影响力的人,真的内向吗?

我作为恒洋老师多年的兄弟,作为恒洋老师的大哥,很负责地说,恒洋老师的的确确是一个内向的人。

我们看到舞台上、镜头前的恒洋老师妙语连珠、滔滔不绝,那是因为他在上课,他在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所有信任他的学员。我们看到饭局、聚会上的恒洋老师谈吐得体、平易近人,那是因为他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缘分,是对大家的尊重与爱。

那么,平时的恒洋老师是什么样的呢?以他的表达能力和人生阅历,他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合侃侃而谈,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一起,他其实不喜欢说话,他就喜欢安静地坐在那里,他从不在人前吹嘘自己。因为他低调、谦卑,所以他不喜欢嘚瑟,不喜欢装腔作势。他把这样的表现定义为内向。

所以,恒洋老师的内向应该打个引号。而且,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内向都要打个引号。反之,很多人的外向也要打个引号。

有些人看起来有非常好的控场能力,和什么人都能聊得来,无论在多大的场合都不露怯,给人一种很健谈的感觉。但实际上他说的那些话,没有一句是有营养的,甚至没有一句是走心的。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彰显自己有多么厉害,他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是在为自己树立一个社交达人的人设。和这样的人相处下来,你会明显感觉到疲惫,感觉到能量被消耗,你会不自觉地想要远离他。看似场面热闹,实则只是那一个人的独角戏。

所以,我想说的是,真正的懂社交、会社交看的不是一个标签,而是看这个人的内心真正展现出来的状态。所以,恒洋老师在我的心里其实是一个超级外向的人,尽管他在我面前是不爱说话的。

其实,性格和社交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内向的人也可以非常善于社交,外向的人也可能在社交的时候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卡点。至于你是I人还是E人,是1号人还是9号人,是白羊座还是处女座,这一切都只是一个自我暗示的符号。

你要说内向,我比恒洋老师内向多了。我从小就不爱说话,但是现在你会发现:哇,于斌你就是个“社交恐怖分子”。

自我暗示是非常重要的,我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也有非常多的心理暗示。比如每次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会对自己说,这次的采访一定会成功,通过这次采访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我,我能够带给大家更多帮助与支持。当我完成了心理暗示之后再去做事,事情真的就那样发展了。

能不能成为有社交影响力的人,不取决于内向、外向这样的标签,取决于你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每天给自己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内向的人或者I人,然后不断地告诉自己,你可以不用去社交,你应该做一个少说多听的人,那么你就会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你在内心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像于斌老师、恒洋老师一样健谈的人,要成为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那么请放心,你一定会成为这样的人。这跟星座、血型、生肖、I人、E人完全没有关系。